眼下,国内个别地区突发聚集性疫情,疫情输入风险陡增。那么,公共场所设置的“一米线”防疫措施落实情况如何?记者近日探访时发现,部分商家和单位的“一米线”没有落实到位,排队群众扎堆儿在一起,现场也无人引导。(1月11日《北京晚报》)
先前的研究早已证明,人与人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可以有效避免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内的各种病毒与细菌的传播。这样的“距离意识”在前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得到了加强。而设置在公共场所引导人们保持距离的“一米线”,就是让意识变为行动的有效举措。
“一米线”当然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才有,但是,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确实得到了重视和加强。以前没有“一米线”的地方,现在有了;以前因为踩踏、磨损而逐渐消失掉的地方,也被重新涂画了。如果说以前的“一米线”是引导人们文明排队的“文明线”,现在的“一米线”则既是“文明线”,又是“防御线”“健康线”。
但多少让人有些担心的是,因为前面几个月我们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部分人出现了麻痹大意,很多地方“一米线”还在,但是距离意识却明显削弱了。不管是医院、地铁站、公交站,还是图书馆门口,“一米线”都还在,但很多人却熟视无睹,前胸贴后背的排队现象又开始出现。
鉴于目前国内河北、辽宁等地的部分城市出现确诊病例增加的现象,同时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人员的流动性空前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疫情防控的压力陡然增加,国内大多数地方都发布了疫情防控的要求或倡议。虽然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基本都会提到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聚集。
站在公民个人的角度来看,要想落实好“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需要做好一些最基本的工作,包括外出的时候佩戴口罩,减少聚集,与陌生人之间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回家以后则勤消毒,勤洗手,等等。如果我们连这些最基本的都做不好,那么又何谈疫情防控的效果呢?
除了公民个人要具备距离意识之外,一些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者,也要在人员密集区域加强引导,比如健全硬件设置,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秩序维持人员,完善人性化管理,避免“人一多就乱”等情况的发生。(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