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纷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举措,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引发舆论热议。(据新民晚报报道)
就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良好风尚的当下,反对校园餐饮浪费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原因就在于校园已经成为当前餐饮浪费现象的重灾区。有效解决校园餐饮浪费问题,既是节约粮食资源的必要之举,也是对学生有效开展节俭教育的必修之课,其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消极心态。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节粮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专门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和节粮教育活动,将学校开展节粮教育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将学生日常节粮行为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就是说,在校园倡导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要求早已有之,并非当下才出现。
如今,《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更是在反对校园餐饮浪费问题上重重推了一把。目前来看,各地各学校也的确引起了重视,但这种重视应该入脑入心践于行,而不该流于形式不走心。
有的学校对杜绝餐饮浪费的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甚至用“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奇葩方式,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相关教育。此种做法说到底,就是典型的敷衍了事、形式主义,最终得到的结果不过是一阵风、一场戏,政策未落地、难兑现。这种走走过场、装装样子、摆摆架势的心态和做法,既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国家政策的错误解读。
制止校园餐饮浪费不能“走偏走样”,这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教育工作,其开展要符合教育规律,不能剑走偏锋,也不能急于求成。学生的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可能通过一纸行政命令和法规就彻底转变,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养成。这需要学校的引导和示范,需要长效的机制为支持和保障。
教育要走脑走心,而不是走走过场;习惯要点滴养成,而不是追求速成;节俭是人生的一门课,而不是台上的一出戏。只有学校务实认真地教,学生才会用心用情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