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场哥大校友会。
在会场交谈时你会发现,这群要天赋有天赋、要能力有能力、论家庭条件同样远超一大票普通家庭的天之骄子们,同样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小困惑——
“不知道该选择一份怎样的工作。”
“不知道该像这样努力下去,能不能过上理想中‘还不错’的生活。”
“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没有。”
用一句更加市侩的话来说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混得更好?”
很多人曾经感叹那些“混出来”的年轻人都因为生在了好时候,而自己错过了08年的房子、10年的互联网、14年的自媒体,到现在浪潮衰颓,还不知道何时能赶上下一波时代大风口。
但是,现实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强者能在机会出现时顺利上车,是基于自身的见识和能力。现在年薪百万、创业成功的“80后”“90后”真的不少,而如果你仔细分析,这些“混得好”的年轻人他们身上都具备这三种特质:
·心态开放,做事不设边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的态度。
·目标精确专一可执行任务清单上只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执行力。
·能有效调配身体能量,体力好,精力充沛。
1
开放不设界,拥抱“不可能”
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的态度。
那些心态乐观的人比抱怨悲观的人,总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因为只有乐于接受各种未知可能,你才更愿意尝试去做做看。
记得2007年时,诺基亚还在凭借N95号称机皇。当时,iPhone全触控的智能手机横空出世,在抢占知名报刊头版头条的同时,也招来了手机同行的冷嘲热讽。
要知道,在07年以前,触摸屏手机还是一个非常稀罕的概念,那时用的都是实体键盘的手机。所有人都认为,键盘是用户习惯,是市场主流。
然而乔布斯却坚信,触摸屏才是更符合用户使用行为的设计,所以他在第一代iPhone身上大胆加入了许多新潮又奇特的功能。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无疑是一种盲目的乐观。结果市场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iPhone的带动下,智能手机被重新定义。
我们生活中时常能看见这种“少数派的胜利”,总是对不确定性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遇到难题困境,不要总想着“这不行”、“不可能”,而是多走两步,去“想个办法”、“试试看”。
2
目标精准,任务清单上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一项
很多人接下来遇到的问题是,兴趣广泛,目标繁多,什么都想体验尝试,但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后,还是没有任何长进,过不了多久又过回了老样子。
而那些“混得好”的年轻人所具备的第二个特质是
在屏蔽其他的信息和选择的干扰后,会爆发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高效且迅速地击破目标项,然后从容不迫地把注意力和精力快速转移到下一个挑战上。
世界最杰出的行为心理学家之一的罗伊·鲍迈斯特在他的经典著作《意志力》一书中,用大量实验案例论证了设定目标过多时,人的决策力和意志力会被大量消耗,结果往往变得遥不可及。
当研究者让人们列出自己的目标时,百分之90%的人会轻松列出15个目标。
而持续监测这些同时执行15个目标的实验对象时发现:
1.他们持续地陷入烦躁和焦虑中,痛苦指数升高;
2.同时,他们做得更少,思虑的时间占据了行动的时间,忙着发愁,反而止步不前;
3.另外,这些人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变差,各种负面的应激反应,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所以你看,设定多重目标是反人性的。我们的心理机制决定了专注做一件事更有效。
像多线程作业、过于宽泛的学习、没有重点地carry多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最终都可能导向无效的付出。只有少部分才智与意志力超强者,才能胜任非人的任务设计。
所以,别盲目地做着多个美好的梦,再专一些,踏实些。只有把目标执行出来后,才算距离更好的自己迈近了一步。
3
所有智力的竞争,最终都是体力的竞争
强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们有充沛的体能,用不完的精力,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比如说,我们部门的老大,每天8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辗转奔赴各个大大小小的会议的间隙,会在每个项目群里check当前产品进度,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外出谈合作后,晚上6点会继续回单位,处理白天没有做完的工作,8、9点下班是常态。
还有那些在投行、律所、咨询公司、互联网企业中高管理层打拼的人,哪个没有连轴加班,哪个没有高强度工作的经历。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能拼到最后的人,智商肯定都差不了太多。在这么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最后能胜出的,肯定是那些体力最好的人。
《意志力》一书中,鲍迈斯特教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体力决定了意志力,而意志力决定了我们做事的专注度和效率,决定了一个人的执行力和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这种Willpower是有生理基础的,它是一种心智能量,会燃烧身体的热量,是我们“要做”和“不要做”的力量来源。
所以,一个疲惫和饥饿的人,往往会做出妥协和逃避的行为,决策上会更保守,更不容易做出复杂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工作出色的年轻人,都是体能优秀的人,他们有更充足的心力来应对各种诱惑和挑战,而不是疲惫到不得不摊在一边,缓慢地恢复精力。
4
保持体力:有规律的吃饭和睡眠
还有这些小技巧我们可以尝试:
比如,用交替性地活动代替吃睡和傻玩,基本思路是以“做”来解决“累”,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
我们的疲惫有一层是对不变生活的厌倦。但遗憾的是我们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所以,尝试些新东西吧,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健身、学外语、弹电子琴……每周末练习1小时以上。
再或者,去社交。不要以为它总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你可以划定出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
总结一下,年轻人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掌握好这些特质,足以胜过9成的普通人了。祝你早点成为理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