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见的十个错误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其结果却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从小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发展问题,上了小学可能连写字都会很困难。因为怕孩子噎到,所以一直给孩子喂食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没办法发展咀嚼能力,甚至没办法正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处处保护的结果,反而是在伤害孩子。
2.过度安排:
相信在你的周围,一定有许多行程排得比你的孩子还满的孩子。但许多研究都发现,被过度安排的小孩,最后都容易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也会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特别提醒父母,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
每天至少要给孩子空出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要安排,让生活有一些不可预期的乐趣。
3.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自己却在看电视。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
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与孩子共读。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4.只关心学业,忽视其它生活能力的培养:
现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对孩子的投资全都放在功课成绩上,这是现代家长最大的观念误区。学校只能给孩子颁发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就业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绩,不是竞争的结束,离开学校才是竞争真正的开始。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对于孩子内在的智慧、美德、快乐和健康等等,更需要关心。
5.用“买”来满足孩子: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父母想要满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从买玩具、买课程、买故事书到买一个个广告中许诺给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现代人只有消费,除了买,还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之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成长。
6.完美主义:
有研究表明,许多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往往都是父母造成的,他们被父母的要求与期望逼的喘不过气,最后只好宣布放弃。
父母应该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考上第一志愿,他也还应该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
7.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许多父母的信念。为了及早作好准备,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结束无忧无虑的童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观念误区。孩子的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伤害孩子的心智。
父母与其整天挂念着孩子未来有没有竞争力,不如从自我成长、自我突破的角度来引导孩子,这比强调要孩子赢过别人、打败别人更重要。
8.负面的言语太多:
如果你有机会把你和孩子对话录音下来,你可以分析一下,你会不会在言谈中不断地出现负面的语汇,例如:“你不要…”、“你不可以…”、“为什么你总不听我的话…”、“你今天在学校有没有闯祸…”等等。负面的词语太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卫机制,你每次看到孩子就纠正他的缺点,他的大脑会渐渐形成一种反应,一看到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励志一生 https://m.talaoshi.com)在心理学上有所谓的“麻痹化作用”与“明朗化作用”,负面言语加强“麻痹化的作用”压抑了孩子的天赋,正向的言语却能启动“明朗化作用”,因为有人欣赏鼓励,孩子会表现的更好。
9.通过孩子活出自己:
许多亲子间的紧张关系,来自于父母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载体,每天把全副心血都投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希望通过孩子来活出自己。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别把他当作是自己的“事业”来经营,父母自己也应该活出自己独立的生活,否则一旦子女不领情,父母就会产生很多怨憎。
10.忘了享受做父母的乐趣:
孩子快不快乐,其实是评量父母最好的指标。孩子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做父母除了要尽责,也别忘了享受孩子带给你点点滴滴的幸福与满足,要是能享受亲子间的快乐时光,做父母其实很快乐。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三冲刺:高考生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教育:一个高三家长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