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苦心育爱女,文姬抒情《悲愤诗》

浏览 13

  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女诗人、音乐家。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一位著名的学者,史书上说他“少时博学,师事大传胡广。喜爱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他不但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曾官拜中郎将。

  中郎将蔡邕给女儿文姬从小说故事,讲诗文,教弹琴。聪明的女儿隔墙能听出父亲弹断了哪一根琴弦。

  蔡邕非常喜欢自己的独生女儿,从小就注意培养她对文学和音乐的兴趣。文姬自幼爱听父亲讲故事,说诗文,尤其喜欢父亲写的诗、文学作品。小小的文姬,每天都要把父亲的著作端放在书案上,一篇一篇地朗读,越读越有味,越读越爱读,直到把字字句句都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蔡文姬还很喜欢听父亲弹琴,悠扬的琴声仿佛把她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使她对音乐着了迷。她常常边听边看着父亲弹琴奏乐的神态,心旷神怡,那优美的旋律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

  在父亲的启发指导下,聪明过人的蔡文姬经过反复苦练和细心体会,很快掌握了音律。天长日久,只要父亲一弹琴,她就能听出是什么曲调,而且还能分辨出拨的是哪根琴弦。

  在一个静静的深夜,蔡邕独自坐在屋中,回顾自己坎坷的身世,心绪起伏,感慨万千,遂弹起琴来。琴声悠扬,犹如高山流水,江河奔腾,文姬在隔壁房中听得入了迷。突然“嘣”的一声,琴弦断了。“爹爹,您断了第二根琴弦!”文姬大声喊道。女儿的辨音能力使蔡邕大吃一惊,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弹着弹着,又故意弄断了一根弦,要女儿回答断的是哪根,文姬又准确无误地答对了。蔡邕对女儿的才华又惊又喜,但没有当面夸奖,而是更加精心地培养指导她。蔡文姬“博学有才辨,妙解音律”。

  文姬归汉后,接替父亲写成了《后汉书》。她写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诗词,感人肺腑,千年流传。

  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是很不幸的。幼年随同被陷负罪的父亲度过了一段亡命流离的生活,后来,父亲惨死狱中。她16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为妻,又遭夫亡。因无子,回娘家寡居。后来,在汉末大动乱中,为胡骑所俘,遂流落于南匈奴(今山西地方)。在那里滞留十二载,嫁给左贤王,生二子,后为曹操赎回,再嫁给陈留董祀。

  文姬归汉后,在父亲的好友——曹操的支持下,凭着她那惊人的记忆,把父亲在动乱中遗失殆尽的著作一一地缮写出来,并接替父亲续写了历史名著《后汉书》。

  蔡文姬高度的文化修养和不幸的遭遇,使她写下了杰出的诗篇。她写的五言《悲愤诗》,长达540字,叙事抒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诗中生动地描述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凄恻复杂的心情,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因而流传至今。另有《胡笳十八拍》等,相传亦是蔡文姬的作品。

  蔡文姬在文学和艺术上的造诣固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她的生活经历分不开,但她父亲对她悉心培养和教育的功绩,同样也是不可抹杀的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