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桃花劫”的背后,是中国文人的铮铮傲骨!
王叔文侍读顺宗,在棋枰上燕起鹤落,可谓乾坤一局棋。但王叔文纵负奇才,也没有完成他的乾坤之局,仅仅八个月不到,他的壮志就在政敌的谈笑中,灰飞烟灭了。结局是自己被赐死,他的战友们——“八司马”被贬职流放。
刘禹锡就在这个“八司马”之列,同时被贬的还有柳宗元。
宫廷斗争残酷而又复杂多变,正是多变,便给那血腥的残酷抹上了一丝神秘诡异的色彩,让后人观看连续剧般去享受那其中的曲折惊险。但对于当时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宫廷斗争的结果就等于要流血要人头落地。
公元806年,因为宫廷斗争,诗人刘禹锡开始了他命运中的“桃花劫”。这一年,新即位的皇帝唐宪宗全盘推翻了他的前任皇帝的“永贞革新”,并将奉先帝之命参与变法的一些官员革职贬迁。
就这样,刘禹锡开始了他四处贬迁的流离生活。贬迁十年,京都一梦。十年后,刘禹锡回到了长安。踏入长安的那一刻,前尘往事忽然涌上心头,令他微微眩晕。朱雀大街旁的里巷小道上,包着青巾的少女轻盈地从他的身边走过,遗下了花朵的清香,柔软的吟唱渐行渐远,把他引到了玄都观。
玄都观的桃花开得如此炫人眼目,开得如此恣意自我。这一刻,让敏感的诗人感动莫名,开口吟道:“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让他重拾被当权者贬谪远方的噩梦。或许是桃花那不顾别人贬誉而自我盛开的姿态,让诗人领略到了美丽来自自我的发现、自我的实现。诗人刘禹锡一如既往地歌唱在自己行走的每一条路上,就像桃花把每一朵花开在每一条树枝——“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的乐观豁达跃然纸上。人生苦短,四时有序,每个人都如那桃花,按照自己的季节开放自己的花朵,那么这个世界便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一篇千古传唱的《陋室铭》正是诗人心灵里桃花开出的芬芳。
或许正是如此执著地唱自己的歌,开自己的花,一直到晚年刘禹锡仍是精力不衰,写出“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的豪迈诗句。直至临终,他也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写下了《子刘子自传》。特别是14年后再次被皇帝召回长安时,在这个只要稍许低头便可改善自己困顿境地的机会面前,执著的刘禹锡又一次来到玄都观,看着枯死的桃树和满地的野葵燕麦,再一次吟唱道:“百亩中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皇帝不高兴了,权臣不高兴了,他们不愿意被讽刺为菜花,于是刘郎这朵桃花就又被遣送他乡。
在那个诗人多如星辰的时代,刘禹锡固守着自己桃花开放的时序观,要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散发自己的芬芳。一如他的“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所言,他那首首用心血写就的诗篇和他那不畏威权的诗人气节,如朵朵桃花一样开在了寻常百姓家的庭院,如一只只美丽的燕子飞到了寻常百姓家的堂前,千年之后的人们依然在阅读这个“前度刘郎”,他给了我们桃花一般的美丽,还有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