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远处

浏览 11

往事说不尽,就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  记得第一次听说村上春树的名字,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年,他也同时入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一,可惜他成为了陪跑的作家,他就像是走在雨中寂寞的灵魂,也像慵懒的午后闷热的阳光。他善于使用极为细腻的文笔和笔触来展现时代风貌,但更多的是用舒软真实的叙事拯救人类的心灵。或许他不像莫言擅长用魔幻的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让人不经意间想起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的一句话——现实即是讽刺。也没有阿列克谢耶维奇丰富多元的写作,可以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丰碑,也无法像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一样以重塑记忆的方式唤醒最无可捉摸的人类命运,展示占领时期的人间百态。  村上春树既没有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恢宏的背景和经历,着重谈论时代的苦难,人生的艰苦,但他却更像一个情感励志师。虽然他至今一直在陪跑,但是他大批量的读者粉丝和极高的文学盛誉就是他努力最好的见证,他从来不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而努力写作,更不会因为陪跑而停止写作的脚步,他为自己而跑。  最早了解村上春树,是在《挪威的森林》里。《挪威的森林》的主人公是渡边彻是一个享受孤独的人,静谧的时光里看书阅读是支付时光最美的方式,万籁俱寂的清凉,他甚至都不敢说话,生怕惊动了天地,也舍不得呼吸。即使自己内心的孤独永远也没有填补,空虚和孤寂是他的精神境界,他放慢了自己的心跳。当渡边面对木月的死最后才感悟到死并非生的对面,死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直子死后,渡边极度颓废,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怎样的坚韧,我们在意外的悲哀面前又是何等的弱小,在日复一日的涛声响里,形影相吊,冥思苦索。我们不可能做到像村上春树说的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成了过往。村上春树注重内心心灵的塑造,就像他认为两只猫沉沉的睡着,看到猫熟睡的身姿,深信在猫安心睡觉的时候,不会发生特别恶劣的事情,而当今时代中有关人性的毁灭和道德的沦丧的话题仍在持续热议,一则来源不明的网帖,被包装成了似乎代表所有大学生开房的宣言,炒的沸沸扬扬,但很多人任然愿意为点击率做贡献,国家似乎试图引导国民的道德观,价值观,但实际上,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个人修养的培育工程的逐步实践难上加难,更不用说依靠个人内心的呼声来拯救社会,社会正道的回归苍白无力。  村上春树,他的个人素质和文学水平在当今文坛上的地位极高,出版的图书销量也是十分可观的,这与他始终坚持用每年参加一次的马拉松来激励自己向前是分不开的,他说,下午4:42,我终于来到终点,成绩是11时42分,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自己是怎么跑的,人生也是如此。是啊,或许我们会因为村上春树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感到很可惜,但更具有意义的是他一直笔耕不辍的过程,这是他对文学的长相思。很多网友都一致认为,虽然他一直是以陪跑的身份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仪式上,但他应该拥有那一份珍贵的殊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村上春树对于奥运会的态度,他讨厌国家和企业联盟弄出来奥运的海市蜃楼,过于铺张浪费的行为,,评价奥运会为一个台风眼,他为了工作才勉强看完体育赛事,甚至他认为奥运会是世界上十大无聊事情之一。似乎与这个时代潮流不相吻合,各国主张合作共赢,讲求和谐稳定,发展共荣,当然也包括在体育赛事上竞争共赢,而他将开幕式和闭幕式视为另类投资,花销巨大,形容其铜臭熏天,倒说不上格格不入,但他的个人主张与时代要求有太大出入,这似乎也是他多年陪跑的原因吧。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难事,也有很多不能流泪的悲哀,它永远一成不变,如无风夜晚的雪花静静沉积在心底。  村上春树或许在诺贝儿文学奖的角逐上暂时败北,奖项近的似乎触手可及,但自己却只能徒呼奈何,遥不可及,或许很多人会一直在他是否得诺贝尔文学奖上下赌注,但他无所谓,他不管全世界怎么说,他都会坚守自己最纯真的感受,绝不会因此或是痛苦或是欢喜,更不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迷失自我,喜欢写作,喜欢文学不需要任何理由就会很努力很自然的坚持下雨,不会刻意去在乎媒体和他人的看法,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次心灵的放逐,就像一个人的远足一样。他始终相信: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每个人都可以送给自己最好的一份礼物就是时间,近在远方,我们可以陪同着似水流年,走到静谧的时光深处,在寂静处开出花来,或许等待,或许煎熬,或许怅惘,至少黎明远在近处。整理:zhl20161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