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刷屏博士致谢信感受奋斗力量

浏览 20

  摘要:“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近日,中国科学院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引发广泛关注。

  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经历亲人离去,一路求学走出小山坳,和命运的苦难顽强抗争的故事,看得许多网友眼眶湿润。当然,在感动之余,也少不了“阅读理解”,有人从中看到了“寒门能出贵子”,也有人看到了“只是万中无一”。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篇论文致谢,每个人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无论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果,还是一个难免吃苦的现实,都很正常。但他人的经历是很难复制的,只有精神超越了琐碎的计较与不平。在从泥泞奋力走向星光的上升之路中,或许泥泞和星光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只有那奋力上升的力量才适用于每个人。

  最近,媒体也报道了另外一些故事:一位名叫彭超的无臂少年,在研究生复试考场用脚写字,最终考入同济大学;四川女孩黄欢4岁时因交通意外失去双腿,从此靠板凳“行走”,她在大学期间收获了“第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6次学习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目前已成功保研到四川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从黄国平,到彭超,到黄欢,他们的遭遇有些相似,也有些不同;当我们阅读这些报道,所获得的那份感动与激荡,比细节更为重要。

  社会上时而流行某种“小确丧”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在这篇博士论文致谢相关的评论中,有网友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有人生下来就在罗马”。然而,再公平的社会,也不可能让每个人生来都在相近的起跑线上。生活总有坎坷,因为遭遇坎坷就怨天尤人,并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些。另外,“得”与“失”是问题的两面,“危”与“机”存在辩证关系。事实一再证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并不是一种“安慰剂”,“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智者和勇者的追求,也是历史前进的缩影。我们始终需要一些正向的、正常的鼓励,振奋精神,去对抗自身遭遇的或普遍、或少见的困难与危机。

  天空无限高远,不论站在哪里,所向往的星辰大海都需要跋山涉水才有机会抵达;不论是坚持“读书改变命运”的学子,还是在各个领域用汗水浇灌梦想的“弄潮儿”“打工人”,都展现出了奋斗最好的样子。不必“站队”,不必争议每个人具体的选择,只要做一个纯粹的人,纯粹地努力,不坠青云之志,总能在奋斗中体会到幸福,不断接近属于自己的星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