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云栖竹径

浏览 22

  ——苏浙景点游逸之三  梦里“小桥、流水、人家”还没有醒过神来,“五一”当天,我们一家三口又从最为熟悉的金家渡二号线地铁口出发,直奔杭州西湖新十景和十大最美竹乡之“云栖竹径”。竹径亭趣、名木古树、茶园石碑,天天都是诗情,季季皆有画意。  云栖竹径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五云山下的云栖坞,因传古时有五色彩云飞集坞中而得名。这里因竹多叶密、含水生云,云栖雾留;细细的雨丝竹梢流,浸湿了蜿蜒的青石路径,因而故名“云栖竹径”。  沿梅灵南路前行,我们在景区公交站站点下车,买过景区每人八元的门票后,走过三聚亭,一块青白大理石碑横卧在石墩上,“云栖竹径”四个翠绿色大字为陈云同志一九八五年三月所题。  古色古香的云栖石牌坊,门楣上书“云栖”二字苍劲有力,并缀以石刻祥云,两旁篆体楹联上书写着“万竿绿竹参天景,几曲山溪不坠泉”。三聚亭迎送宾客,石麒麟把守过廊,古老的石坊把竹径引向林中深处。  按照景点导游图,亭有三聚、洗心、回龙、双碑、遇雨、皇竹……云有冲云、栖云、密云、兜云、补云……  竹海、古木、御道,行走在满是负氧离子的幽幽山道上,惬意舒畅,奔放热烈犹如裹挟在竹海碧波之中。  洗心亭最早建于明代,后改建。亭旁是洗心池,亭畔竹影婆娑,山泉幽咽,溪池清洌。据说古时有个叫许由的贤士隐居山中,一日友人造访邀其出仕,许由听后慌忙跑至泉边洗耳濯足,许由以山中岁月为清,以世俗生活为浊,成了“洗心”二字的由来。清朝本地人陈灿诗云“客到洗心亭子坐,顿教尘虑一时湔”。  一路向深至回龙亭,亭内的匾额乃乾隆帝御笔“修篁深处”,回龙亭不远处是双碑亭,相传旧时亭内立有康熙、乾隆御碑各一,因而得名。双碑亭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康熙再游云栖时曾在此小憩后回行宫,又立一碑以记其事,故称双碑亭。现双碑均不复存,亭为重建。行至双碑亭后,绿荫掩映之处就是云栖最具特色的遇雨亭。  其名据说来源于康熙下江南经过遇雨亭时,刚好下起了雨,康熙便在此亭避雨,故命名为“遇雨亭”。遇雨亭造型古朴清丽,内立有康熙:“钱江风雨促前挂,竹树缤纷细芽萌。夹岸黎元瞻拜切,频施膏泽惬民情”诗碑。亭柱上有对联:“山深独闻清凉界,竹翠常飞妙彩云。”  遇雨亭处右转不远处便是莲池大师墓。明万历年间,净士宗高僧莲池大师重振山门,云栖寺复兴为湖上一大道场,古刹展新容,寺周围漫山遍野的翠竹也蔚为大观。沿着大师墓继续攀爬,便是兜云亭。  “兜云亭”是一座八石柱单檐歇山顶的亭子,横跨登山路上。此亭位于五云山与云栖坞交界之处,亦是由云栖登五云山之山道起始之处。“兜云亭”之意即为了能够留驻祥云。亭外一组楹联,为当代书画艺术家陆维钊所题:“迎绿为栽无尽竹,缘云直上最高峰。”  再向上登高便是五云山真迹寺遗址。碑文记载,这里曾是杭州最早的财神殿,殿内十八路财神在民间影响很大,曾是各方商货祈福求财的首到之处。石阶梯度大,我攀登了半截子,打了退堂鼓,折返而下,权当是给了妻子女儿开心一笑的理由作罢。回来查阅资料大体了解:云栖寺庙始建于北宋,明弘治年间因山洪漂没,明代隆庆年间,净土宗莲池大师主持重修,于此讲禅,引得明贤大儒纷纷前来就教,寺院终得复兴,规模也逐年提升。莲池大师一生在云栖结庐讲经,教化远近,弘扬净土法门,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大师念佛而逝,葬于云栖。莲池大师因弘扬净土宗颇具贡献,被后世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走过遇雨亭,我们便到了“云栖奥”,是云栖竹径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这里早在北宋乾德五年,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在此建寺。明代隆庆五年名僧莲池又重建。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游历此地。至民国时,庙宇年久失修,大多倒坍破落。近年新建了栖真楼、冲云楼、舒篁阁、栖云阁、篁竹亭,整修了綠云静境等。其中的篁竹亭是云栖竹径的最深处,也是景致最高处,绕篁竹亭、观景台、月池浏览后,我们便折返经密云亭,栖云阁,补云轩,莲花池,索桥,水栈道依依恋恋地走出景区。  密云亭建在山崖边,亭子一面靠住山壁,有一根柱子直接落在崖壁上。这是一个五柱攒尖单檐的亭子,位于一条石阶的上方,上方被林木掩蔽,旁种小竹,亭前红枫,溪水从山崖下绕亭而过。亭柱上一组楹联:“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栖云阁内陈列近十几块古石碑,以见证云栖寺的历史。这些石碑是当年建在此处的工人疗养院整修时发现的。补云轩同样古朴典雅,里面大体保持了民国的布展风格。  “绿”、“幽”、“雅”特色是云栖竹径的魅力所在。喜亭爱水,我更在乎翠绿的竹子与久经沧桑的古树。空旷的宁静,桃园世外,清幽禅意,漫步竹林,万般惬意。  这一片山坳中的竹海,恢弘大气,想象中,若是清晨或傍晚在这里散步,行走在这不同寻常的御道,踩着当年的青石板,看看两侧黑砖分界的皇子和臣民的等级线。想想康乾二帝十多次下江南,再看看农历三月的云栖山坞,破土竹笋、枝梢新芽,尖尖的脑袋,胖乎乎的身材,娇嫩滴翠,谁还会忍心打扰这些“竹宝宝”?!你一定有多少不经意的感慨和回望,尘世悠远,“我”又是何等渺小?  深处游走,凝目回望,古树高大雄伟,参天蔽日、姿态奇特。直指云天的翠竹,像箭一样列队迎客;参天的古树名木,绿荫连着绿荫,清凉裹着清凉,山风起处,光斑跳动,衣袂尽绿,气爽神清;银杏,苦槠,浙江楠,枫香、糙叶树、柳杉、七叶树、槐树、樟树,1031年的枫香树向你诉说历史变迁和世事更迭……  游历山水,时间过的好快,不知觉中,我们已在云栖竹径中待了三个时辰。午后便乘车一路向南穿过梅岭隧道,来到了梅家坞。梅家坞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现有农居500余户,常住农业人口1200余人。有山有貌,有坞有水,有茶有文,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  走在整洁的村中大街上,清幽幽的茶香扑鼻而来,梅坞映衬着一幢幢白墙青瓦的乡村景致,干净整洁的江南民居、秀丽精致的小桥流水、油绿迷雾的茶园……不愧为□十里梅坞蕴茶香□的农家休闲旅游环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家坞就已是对外宾开放的定点观光区,几十年来共接待过上百位国际名人和国家元首。**总理曾先后五次来到梅家坞村视察、指导农村工作。  沿梅家坞特色街(梅家坞历史地段)一路看过立马回头、小牙坞、朱家里、叠石小景、梅坞苑、茶艺表演区、春娟、欣怡茶楼……梅家坞壹号,梅竺度假邨。青山绵绵、溪涧潺潺、茶园蓬勃……  今天,我走在御道上看云栖,走在梅灵路上看茶坞,隐隐竹山,悠悠碧水,茶田梯递,云雾团围,恬淡的光阴是一卷泼绿的水墨画,是一首晕染俊逸的华诗章。容我折一枝翠竹,掬一滴露珠,染一缕彩云,掐一针茶芽,来轻轻润笔,为我的江南行着韵写意……我更不由地想起唐诗人刘昚虚的一首《阙题》诗:“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那山,那水,那云,那竹,那茶,那桥,还有那人家……

  【编者按】: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为古今贤者智士所偏爱,可让人心胸豁然,消除尘虑,身心得到洗练而升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更是占有一席之地。跟随作者活动视角,让人看到了新十景之一的“云栖竹径”,若向深层次挖掘,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