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殿前糁飘香

浏览 29

  老母殿子村,就是现在的傅庄街道劳模店子村。据考证老母殿子村建于隋朝,村民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铸铁艺人,他们铸造铁锅、铁壶、鏊子、犁、锄等铁器,销往全国各地,几乎垄断了当时整个国内市场。后来,艺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就筹措资金建成了观音老母殿,香火随着集贸市场的发展日渐兴旺,于是,这个铸铁艺人的聚居地就逐渐被称为老母殿子村了。  由于铁器生意兴隆,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工匠艺人白天要尽全力搞生产,铁器交易只能在夜间进行。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老母殿子村购置铁器,当地的人有时也要打点行囊外出销货,于是这里就有了为客商早早准备早餐的摊点:有卖烧饼油条的,有卖豆汁稀饭牛肉糁的,可以作为干粮的成排驴蹄子烧饼、成捆的煎饼也摆上了铺面。其他的配套服务也跟了上来:供来往客商住宿的坊店也鳞次栉比,牲口市、车辆牛具市也十分兴盛,供客商雇劳力的“人才市场”也是挨挨挤挤。老母殿子村里叫卖声此起彼伏,装卸货物的声音、讨价还价的声音,充斥于耳,驴马车往来穿梭,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而如此热闹的集贸活动只在鸡叫以后天亮以前进行,天一亮,人走集空,所以就称之为“鬼集”“夜猫子集”。  据说在老母殿子村最先熬制牛肉糁的是翟秀才家。翟秀才熬糁时,到花埠圈村购买新鲜的带肉牛骨头,浸泡洗净沥水,敲骨露髓,和优质麦仁、姜片、桂皮、胡椒、花椒等放入陶罐中大火烧开、文火慢炖一夜,然后捞掉骨头,适当勾些面粉,撒入盐面,就熬成了一罐热气腾腾的牛肉糁。翟秀才为客人盛糁时,滴入少许醋汁、香麻油,再根据客人口味撒入香菜沫,客人接到手里的就是一碗鲜香四溢、碗面油光、味醇无穷的牛肉糁“成品”了。如果再用热油条蘸糁吃,更是绝配。  翟秀才的糁锅就在老母殿前不远处,门前宽敞,灯火明亮。由于顾客很多,经常出现拥挤,曾经发生过滚开的糁泼到人身上的事故。后来翟秀才革新了经营方法:客人先到柜台前购买“糁牌”(相当于买饭票),然后客人到糁锅前排队凭“糁牌”端糁。这样一来,不但拥挤解决了,卖的也快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据说一早晨最多可以卖到500碗。  老母殿子村翟秀才熬制糁时,糁的名声还不响。据考证乾隆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二月初曾在时任山东巡抚准泰的陪同下,夜宿老母殿子村西北方20里路的黄梅岩(现在的罗庄区黄土埝村),五更左右,乾隆、刘统勋(刘罗锅的爹,负责全国水务)、山东巡抚准泰,还有沂州知府王垲(kai)一行到老母殿子村微服私访。乾隆亲见了“鬼集”的热闹和老母殿子村的繁荣景象,相信了“十个香港不如一个周村,十个周村不如一个傅庄,十个傅庄不如一个老母殿子风光”的说法。然后乾隆一行喝了翟秀才的牛肉糁,感到十分上口,连说“好,好”,便问“此物何称”。翟秀毕竟是个文人,见客人扈从不俗、举止不凡,就不敢说出由低贱原料熬制的糁,便连忙用当地方言随话道“是好啥,是好啥,是···米中的人参”。乾隆的随从回去写南巡文案时,就根据所听到的“好啥”“米中人参”记录为“米参”。“糁”在字典上有两个读音,一个是“Sǎn”,意指米饭粒儿,另一个是“Shēn”,意指谷类的碎粒。但临沂方言却读“糁”为二声“Sa”,我们可以猜测这实际上是翟秀才“好啥”的方言发音。  据说沂州知府王垲见乾隆皇帝喝了早糁心情高兴龙颜大悦,回到住处便急忙呈上关于想改建、迁址景贤祠的设想,乾隆览毕奏章,对沂州籍的诸葛亮、王祥、王览、颜真卿、颜杲卿大加赞赏,说道“自古琅琊多秀士”,并提笔御批。随后沂州知府王垲主持景贤祠迁于洗砚池边,并更名为五贤祠。现在,位于兰山区王羲之故居东侧的五贤祠大殿前是御碑亭,亭内就是乾隆当年的诗刻,内容是“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皋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事实上,汉朝的《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可以说是现在糁的雏形。我们只能说老母殿子村翟秀才对糁的熬制进行了革新和创造,自乾隆微服吃糁时起,在中华民族的食谱上,糁真正地登上了“大雅之堂”。由于糁鲜香可口、辣咸适度、祛寒解饿,很为当地人所喜爱。喝早糁是临沂的传统食俗,糁也因其独特的工艺,独到的口味而成为山东的地方名吃。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傅庄街里的谢家糁铺,就是翟秀才家的老谢头的后人开的,他们得到了翟秀才的真传,所以生意久盛不衰。  现在,临沂乃至全国各地都开有糁铺,也衍生出了鸡肉糁、鱼肉糁、海鲜糁等众多糁品,据说有的地方已经开发出了适于储存运输的真空包装糁。这只能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时代餐饮业百花齐放的结合成果,是中华民族敢于发现食材、乐于创新烹饪的结果,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接纳它。  2015年,临沂糁的制作工艺被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收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选非遗目录编号为VIII-85。

  【编者按】:糁是临沂的著名小吃,文中将糁的历史渊源典故与制作方法都做了详细有趣的说明,读来仿佛令人口舌生香。文字朴实,描写贴切,情感入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