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那片竹林...

浏览 16

  到了盛夏,骄阳似火,但只要钻进竹林里,就感觉不到阳光的炙热。当阵阵微风吹过的时候,竹叶便会迎风招展,轻盈起舞,宛如玉女浣纱,清凉丝丝,那沙沙作响的声音令人陶醉......

  盛夏,又到学生放假的时候了,虽然早已远离了学生时代,但每当此时,童年返乡度假的情景就会萦绕心头...。

  我的故乡位于苏南一个小城的郊外,那里是美丽富足的鱼米之乡。祖父母家住北门,外祖父母住在南门,我幼年生长在故乡,童年上学移居后,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照看,每逢寒暑假都要被遣送回乡,在南、北门轮流居住。停留最多的地方是外公的家,因为除了外公、外婆,还有回乡插队的知青--上海来的表姐帮着照看我们这些从大城市流放过来的一群鸽子。

  也许是成份不好的原因,外公的家在离村子偏远的地方,有几间孤独的连成L型房屋,不大,但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内种了几颗石榴树,还有年代已久的老葡萄藤。到了夏天,沿着竹篱和架子,茂密的绿叶布满了半个院子,一串串垂下来还在转色的葡萄,没等到成熟的时候,就已被城里来的顽皮孩童们打的七零八落。院子的旁边,有一个长着芦苇的池塘,池塘的水清澈透底,可以看到潜在水底的鱼儿在悠闲的游荡,青蛙也常躲在芦苇里,鼓着腮帮,呱呱呱地练着嗓子。如今,走遍江南也很难寻见有那样纯净水质的河塘了。

  紧接屋后,是一片连着一片的,郁郁葱葱的翠竹林。那竹林,生机勃勃,竹香怡人。竹林的后面是一条蜿蜒细长的运河支流。晨曦中,与河畔相依的竹林,沐浴着河面升腾的水汽,薄雾袅绕,七彩的朝阳穿过林间,折射出迷人的光晕,置身其中好像在仙境一般。到了盛夏,骄阳似火,但只要钻进竹林里,就感觉不到阳光的炙热。当阵阵微风吹过的时候,竹叶便会迎风招展,轻盈起舞,宛如玉女浣纱,清凉丝丝,那沙沙作响的声音令人陶醉...。

  清晨,天刚蒙蒙亮,清脆悦耳的鸟叫声就会从竹林深处由远及近的传来,仿佛有人在枕边说话、唱歌,令人睡意全无,精神倍爽。外公经常会用竹枝和竹叶为我们制作小竹笛,那竹笛可以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惟妙惟肖,真假难辨,噍噍、啾唧、啾啾、喑、嘶、咴儿咴儿......常常引得小鸟们傻乎乎的飞过来跟着叽叽喳喳的欢叫不已。

  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小时候比鸟儿还要傻呀。有时下午独自在竹林里转悠,看见小鸟围在身边叫个不停的时候,以为小鸟把我也当做了玩伴,总觉得伸手就可以逮住它,可是,眼见快要捉住小鸟时,它一闪身就轻松地移开了,顽皮的在竹枝和地上上串下跳,每次,都不会跑远,一步一步的引诱人去捕捉,渐渐地,把我带到竹林边缘。临近河边的时候,那可恶的小鸟突然长鸣一声,扑闪着翅膀,剑一般飞越运河,落到对岸的树枝上,再**般的回过头,歪着脖子猛叫一阵。气得我抓起土块往水里乱扔一通,可是鞭长莫及,只好无奈的两眼瞪着对岸。

  竹枝,在落日余晖下轻轻摇曳,不经意间隐约传来舒缓、悠扬的江南竹笛声,余音袅袅地在低空回荡,寻声望去,河面稍远处,渔舟上有位渔翁,头戴竹笠,手持长笛,盘腿坐在船头...,好一幅江南水乡的惬意图景。此时,我却感到累了,饿了,好像离家也远了一些,只好瘫坐在河岸边,懒散的靠着竹竿,漫不经心地听着美妙的笛声,等着表姐领我回去。

  童年是单纯的,记忆中却是美好的。近几年,几乎每年要陪父母回乡一两次,家乡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有着竹林和池塘的美丽村庄已经被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和漂亮的住宅小区蚕食殆尽。城镇化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乡村的原生态生活,人们衣食无忧,住进了豪华装修的混凝土居室,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外出旅游,甚至可以花钱去异国他乡领略自然风光。

  可是,我们自己的家园,那曾经的蓝天、碧水、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却令人遗憾的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失去良好生态环境的富裕生活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幸福吗?苏轼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不只是一种情志,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读来别有一番警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