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触拙政园

浏览 12

  ——苏浙景点游逸之六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勾唤一种莫名的怅惘。  游历过姑苏虎丘,我们依旧淡然消遣,走走停停,没有担心错过姑苏别样风榭花亭、山水湖澜。随遇拙政园,却又是一种况味和些许的怅惘。  拙政园以水为主基调,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江南宅第园林典范;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著称于世。园子逾四千六百余平方米,假山十余座,水湖四处;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最早的主人叫王献臣。明正德年间任御史,他耿介正直,得罪了朝中权贵,便罢官退隐苏州,萌生了造园想法。历经二十余年精心修建,王献臣为其取名“拙政园”。  “拙政”二字,出自西晋文学家潘岳的名篇《闲居赋•序》,表明园主从此不问朝政、寄情山水的心境。拙政园的设计者是大才子文徵明。当年王献臣邀文徵明为自己设计园林,文徵明素来清高,在书画界,一般人求画他都不应,何况是设计宅邸,但文公敬重王献臣的人品,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为其营造一方世外桃源,聊以慰藉。园子建成后,文徵明非常得意,曾在正门处亲手种植了一株紫藤,为了永远留下这番美景,他还精心绘制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并各赋以诗,赠与好友。谁曾想到,王献臣去世后,拙政园被儿子一夜豪赌,输个精光。此后四百多年间,拙政园先后有二十多人入主,几度分合荣衰。  园子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东花园为新建,布局以远山、草坪、竹坞和曲水为主。大部分布建均为移建。  秫香馆原为秫香楼,为拙政园东部最大的厅堂。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四十八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以亭的变化为妙,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感。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轻舞曼游,荷莲轻荡摇曳,回肠荡气。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故称“天泉”。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面临广池,是赏荷的好地方。  缀云峰在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云状飘逸,岿然独立,旁无支撑,苔藓斑驳,藤蔓纷披,古意浓浓。  中花园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高雅而洒脱,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寄托了文人雅客的理想与情操。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为中部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中有洞,景观奇特俊逸。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波光粼粼,飞虹掠掠;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陆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造盛景。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各具情趣,境界逶迤,情趣维意。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墙似画纸,藤草泼墨,墙下筑有花坛,竺竹交映,湖石数峰,玉兰桂花,珠香宜人。  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如此钟爱荷花,寓意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信步走过微观楼、见山楼和枇杷园……我们来到了西花园  西花园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主要看点为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  □与谁同坐轩□为扇亭,东南朝向,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环境十分幽美。选址优越,依水而筑,构作扇形,其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鹅颈椅、半栏均成扇面状,小巧精雅,别具一格,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清末苏州富商张履谦购入西园,当时称为补园,据说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张家后代也都爱扇成癖,用精心策划、刻意安排来形容他们的修建过程,其扇面两侧实墙上所开的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轩内题额为隶书“与谁同坐轩”,取意苏轼《点绛唇•闲依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衬托出主人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的孤高气质。与谁同坐?拨动了游客的心琴,使之与山水共响。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  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特建此楼以资纪念。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时光飞流,游兴正浓,止于闭园,又是一个寅时夕下,不舍归去,我捋一把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我不一定在意拙政园以水见长,庭院错落,迂回曲折,花木为胜的特色;抬眼望望姑苏灯火,思绪却又在苏东坡的《点绛唇》,“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的诗句里……  那种将所有烦恼与忧伤统统抛开,要跟清风明月在一起的心境,大概也是第一代主人王献臣的感受吧。当他在晚风轻拂、冰轮皎洁的夜晚,一个人坐在拙政园里,内心深处,个中知味有谁来解?怅触拙政园,怅触王献臣,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编者按】:文笔生动细腻。每到一处,作者都详尽的描写,行文流畅,语言优美,感谢作者赐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