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傍竹而居实在是种高雅享受。 对于身处江南的农民来说,竹子是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而挖春笋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我的老家在江南乡下,屋前是菜园子,屋后是一大片茅竹林。每到春季,特别是清明节前后,竹林里的春笋争先恐后破土而出。 记得小时候,到了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我总是缠着姐姐带我一起去挖竹笋,姐姐拿着小锄头在前面走,我拿起小铲子紧跟其后。 来到后山,一望无际的参天大竹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姐姐让我记住,画了红线的竹子才是我们家的,千万别挖错,不然就成小偷了。 姐姐和我小心翼翼地在竹林里走着,全神贯注地仔细查看着脚底下的每一寸草皮,如果哪里的草皮有异样,如特别松软,或者有些许裂缝的,我就用小铲子轻轻地刮开看一下。虽然那时我年纪尚小,但古灵精怪的我,是找春笋的高手,一般一刮一个准。刮开表层的带草泥土,确定笋儿在下面后,我会在上面做个小记号,再让姐姐来挖。 姐姐比我大十来岁,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不过她挖笋的速度跟不上我找笋的步骤。也许是我眼尖又或者说我们家的竹子竹笋实在多。我不停地找,姐姐拼命地挖!没过多久我们就收获了一箩筐嫩笋儿。 有时候遇到特别大的“白茅笋”,姐姐也挖不动,更怕挖坏了可惜,于是我姐会把挖开的土重新填回去,让我折根小树枝在上面插上做个记号,然后回去告诉母亲让她明天来继续挖。 “白茅笋”是“茅竹”的嫩笋。它白胖白胖粉嫩粉嫩的,一般生长在土比较厚又松软的地方,它不仅跟周围土的质量有关,生长时间也是重要因素。硬土竹笋长不胖,生长时间久破土而出没及时发现的竹笋会变老,恰到好处的嫩笋才是上等“白茅笋”。用五花肉、咸菜跟嫩笋同炒,吃起来香甜清脆爽口,是春季美味时令菜肴。 江南春季雨水充足,雨后春笋可想而知,吃不完挖不尽。于是,长辈们想出各种招数,或炒、或腌、或晒。 不过我妈也告诉我们,那些地理位置好,长得又强壮的竹笋留着不要挖,日后它们能变成高大挺拔的优质毛竹。而那些粗壮的毛竹经过我爸的巧手能编制出许多日常农具用品来。如:簸箕、箩筐、蒸笼、筛子、斗笠、刷把、晒垫等。这些用具留一部分自己用,更多的拿去换钱贴补家用。 现今我们离开农村已有几十年,但和姐姐在后山挖春笋的画面还记忆犹新,还有妈妈烧的美味“五花肉白茅笋”,至今想来还垂涎欲滴。
【编者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水多,竹多。竹笋作为食材,更是时令菜肴。作者文字虽短,却透着江南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