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个年代,因物质匮乏、生活无奈,“吃春头”的时光便是乡亲们最清贫、最难熬的日子,也是乡亲们不能忘怀、不愿意提起的心灵老伤。在那段日子里,庄稼“青黄不接”,越是粮囤见底,越感觉“春脖子”特别长,于是,各种野菜便成了记忆里最初的人间美味。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在我的印象中,春天里的荠菜、榆钱、洋槐花、香椿芽……是当时最好的下饭菜。在所有的树叶当中,能当作菜长期吃的,也许只有香椿芽。香椿芽是香椿树的幼枝嫩叶,尽管是树的叶子,但那也是留在童年心灵中永不泯灭的一道绿色风景,更是童年乡村生活中延续的记忆。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随着人们尊崇自然、向往自然、回归自然,几乎百姓家家有的香椿,在城里倒成了蔬菜圈里的“土豪”,名副其实的“贵族菜”。 “雨前椿芽嫩无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前后吃香椿是最佳时节。在汉字中,“时节”二字,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谷雨前后,种瓜点豆,香椿似乎也跟着忙碌起来,在一夜之间吐出了新芽,一种奇异的香味传遍大街小巷。吃香椿嫩芽,让人品尝到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大自然的味道、春天阳光的味道。 春天来了,一场春雨滋润着万物萌发。香椿的生命之芽,历尽严寒冬雪,便将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精华全部集中到春光里释放。不知从何时起,香椿悄悄地在枝头抽出嫩芽,一簇簇,红艳艳,亮灼灼,不娇媚,不做作,不炫耀,不张扬。此时的香椿芽,雨前作秀,撩醉春色,椿芽细嫩,芽尖叶厚,色翠诱人,犹如玛瑙,恰似翡翠,天然清香,在时令的温馨中散发出春天的味道,阵阵香气在时空中漫延而悠长。最嫩的香椿芽,连同筷子粗细的嫩枝,都可当菜吃。那些嫩芽也就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成长,时间再长一些,便会“老”去。如果采摘后的香椿存放时间长了不处理,当叶子一碰就掉时,说明已经老了。香椿散发出一种奇特而浓郁的异香,有的人避之不及,可有的人却最爱这种春天应有的味儿。 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香椿嫩芽当作美食的国家,还有人专门为香椿芽制作了美食纪录片,登上了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 香椿,一岁一枯荣,岁岁发新枝,民间素有“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的说法。香椿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远高于其他蔬菜,被称为“树上蔬菜”、“天然蔬菜”,也曾被列为“小八珍”之一。这种颇受人们青睐的木本蔬菜,生食、熟食皆可,还能做出多种美味菜肴。特别是刚冒出嫩芽的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裹上鸡蛋面糊,油炸而成的椒盐香椿鱼,颜色金黄,口口生津;切碎后,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香椿拌蒜薹,色彩相映成趣,芳香浓郁诱人,吃一口,满嘴留香。香椿虽然是时令菜,但在我的老家却四季不缺,尽管不能随时吃到鲜嫩的,但是腌制的香椿,依然是香味浓郁,别有风味,几乎年头吃到年尾。乡亲们开玩笑常说,随时都可弄四个菜招待客人:香椿芽、韭菜花,大蒜泥、辣疙瘩,那种唇齿留香的感觉,皆是乡村烟火的美味。 大自然,并不永远眷顾人类。只有当人们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时,才会得到最朴实的回报。 在那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痛苦,乡亲们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小小的幸福转化成食物,呈现在简陋的饭桌上。生火、做饭,用食物连接着家人,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交响中,演奏着人生百味。 香椿,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佐料,创造出新的美味。比如,晒伏酱时加香椿,自制香椿酱。阳光和温度,造就美味,更造就多彩的世界。“中国的酱”,在人类的发酵史上独树一帜,数千年来,乡亲们晒酱有着独特的诀窍,为餐桌上的味道增添了浓厚的一笔。曾有学者说,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人们总是怀着对食物的理解,一直在尝试中寻求“鲜与味”的灵感。 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尝、鼻之所闻,还有心之所感。 香椿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疗价值和经济价值。 香椿的果实香椿籽,就是一味中药材,民间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香椿含钙、磷、钾、钠等成分,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 乡间常见的香椿树也算得上是一种比较名贵的树木,有着不错的经济价值。香椿木来自大自然,素有“中国桃花心木”的称号,木质坚硬、不易开裂、耐腐蚀强。打磨后的香椿实木家具,不易渗水,遇水也不变形;天然本色,材色红润,纹理清晰;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让人心神宁静。 有人分不清香椿与臭椿,其实,区别还是很明显的。香椿,属于楝科,树干斑驳脱落,谷雨前的叶芽浓香,紫红鲜嫩,果实为蒴果。臭椿,学名樗(chū)树,属于苦木科,树干光滑,叶子有异臭,果实为翅果。古人对香椿和臭椿辨别就很清楚,多现于诸多先秦文学中。比如,《庄子》的名篇《逍遥游》中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故至今仍称长寿者为“椿寿“。在《诗经·小雅》中有“我行其野,蔽芾( fèi)其樗”。白居易诗作《林下樗》:“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做人要知足常乐,辩证地对待境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编者按】:“门前一树椿,春菜不担心”,香椿,不仅仅是一道菜,一种树,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深印在记忆中的不仅仅是它鲜美的味道,更是可以让一段原本苦涩的日子满嘴生香。望一眼,就能回到童年。作者妙笔生花,赋予了香椿更多的味道,比如春天的味道,阳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