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沙,千里丘壑,北风呼啸着卷起亘古山河。
一片青山、一方天地,隐藏着一个陈旧的古城。
虔诚的信徒不远万里、漫步黄沙,在风雨里丈量着脚下的路。他不会迷失方向,也不曾丧失信念,因为前面不远处就是梦想之地,佛光普照的千年古刹,那里有丰富的经藏,最虔诚的信徒,和普度众生的能量。
听,夜色中的厮杀之声,战鼓隆隆的不屈斗志。将士们离开家乡,不远万里奔赴边疆,他们穿过荒地沙漠,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将军倒下了,他们依旧前行。战斗倒下了,他们依旧前行。因为那不屈的斗志支撑着他们前行,国仇家恨、破碎山河。好男儿誓死收复旧山河再出发。
杀、杀、杀…
“张国臂掖,以通张掖,”古城张掖经历多少风霜,依旧屹立在西北边塞的重要防线上,古丝绸之路的重镇。
早于五千面前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便生活于此,并使用青铜器。夏帝禹元年,张掖属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周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师随穆王西征,西戎归顺。汉代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分领。两晋南北朝时期,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经济文化空前昌盛…
总之张掖经历无数战火风霜,历史十分悠久。而其内名胜古迹诸多,最富有盛名的当属大佛寺。千年古刹大佛寺可谓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大佛寺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
张掖大佛寺源于汉晋,创于西夏,兴于元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刹。东晋时期,涅宗师昙无谶到河西走廊一带弘法,涅教义在张掖广为传播。
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迦叶如来寺”故址掘得古涅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宝殿,塑涅佛像,形成大佛寺雏形。宋元之际,宋恭宗赵显降元后曾避祸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贴睦尔据传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别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万历时期对大佛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当时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门、牌楼、钟楼、东阳楼、西阳楼、金刚天王殿、卧佛殿、大乘殿、轮藏殿、弥陀千佛塔、后山门、内外圆殿、北庑、南庑及原迦叶如来寺遗存的建筑,仅东西中轴线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体现了“九五之尊”的皇家气魄。明正统年间,英宗朱祁镇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经1621部,6361卷)颁赐大佛寺。时任钦差镇守甘肃等处总兵、御马监兼尚宝监太监、鲁安公王贵以名贵绀青纸和金银粉书写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经名闻天下。
如今的大佛寺当年辉煌不再,斑驳的木雕、脱落的石刻无时不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佛寺门口牌匾上书“大佛寺”三个金黄大字,威风凛凛。进入寺院出现眼前的是三个金碧辉煌的楼牌,上格书“佛法无边、佛国长春、普放光明”金黄行书大字,其后是一块巨大广场,中间一个超长巨大的青铜香炉,里面香火旺盛,青烟缭绕,顿时迎面扑来一股佛光,吹干心中嘈杂,只剩下虔诚和宁静。
左侧小殿为藏经殿,上书“无上甚深微妙法,般若增长菩提生,”横联“深入经藏”。如今房门紧锁不得入内,其右侧不远处便是大功殿,里有数尊佛像。虔诚的信徒参禅拜佛款功德,以此表达心中诚意。
功德殿正对面便是大佛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正中。大佛殿门木雕脱落、损坏,陈旧模糊,已不见当年辉煌。正上方一块牌匾上书“无上正觉”,两侧对联书“睡佛长睡睡千年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谁知。”
殿内上方侧睡如来佛,两侧一对联书“ 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殿内卧佛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塑像何等的庞大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十八罗汉等塑像。
真正威严大气,刚正不阿,给人一种灵魂的震撼和肃穆,忍不住双手合闭去参拜,去聆听最深沉的智慧。
大佛殿之后便是收藏殿和藏经殿,其中收藏了各种出土古物和佛像,还有珍贵的经书,手抄经倦等。
千年古寺,经历了历史的风云,在岁月的长河里徜徉。
传承着佛经的要义普度众生,潜藏着最真实的悸动,那是佛祖的教诲:苦海无边,放下执念才能渡过这片汪洋。
(责任编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