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梅雨季节来了,潮湿而闷热,心情也随之低沉,似乎,“百无聊赖”一词用在此时最合适。 我有一颗敏感的心,环境,总是容易对我产生影响,不过,上帝不仅给了我敏感,还附赠了坚强,因此,在逆境中,我总会快速调整而重新崛起,这,很值得珍惜和感恩。“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我最喜欢,来自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无聊时便会沉思,沉思时,总喜欢去思考一些所谓的哲学的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也不可能有终极答案。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哲学,尝试着不同的解答方式,一种又一种。 关于哲学类的书,柏拉图的《理想国》值得一读,毕竟这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哲学思想的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包括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方面。当然,若想看些通俗点的哲学著作,首推还是《苏菲的世界》,这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一部伟大的作品,其最独特之处在于以小说的形式,揭示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而我最近迷上了《哲学的邀请》,这是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经典著作,被誉为西班牙语的《苏菲的世界》。通常,哲学探讨的话题都是顺时针的,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这本书探讨的方向却是逆时针的,先从人的死亡谈起,这很独特,有种单刀直入的感觉。萨瓦特尔在书中说:“死亡不仅仅是确定无疑的,它还永远都是随时可以降临的”。他还引用了一首西班牙民谣:当我有时想到,我注定会有一死,我就会把毯子铺在地上,痛痛快快地酣睡一场。 直面生活便是直面死亡,我想,这大概就是哲学的精髓吧,而哲学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 然而,哲学的宽慰和世俗的忽悠完全不同。前者给我们豁然和解脱,后者则使我们走入迷雾,进而越陷越深。 今天的社会,如果实在要用两个字来概括,我只能选择“忽悠”。何为忽悠?即胡乱诱导的意思,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当,最终结果则是自己获利,对方希望落空。这个社会,忽悠无处不在。卖房卖车的忽悠客户买房买车,医生忽悠病人买好药动手术,律师忽悠客户打官司,教师忽悠学生上辅导课...... 忽悠,最大的特点就是,光鲜的表面,一切都在为对方着想,其实,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前几年,参加了高中同学的聚会,见面了,拉手,相拥,叙旧,忆起了青涩时光,很感人,却不知,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的纯真,随着岁月的磨砺,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位财大气粗的同学不忘初心,相信了同学的吹捧,被同学的眼泪感动,大手一挥,借出上百万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利益,冲淡了亲情,毁灭了友情,最多的手段就是忽悠。 如何忽悠?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洗脑。如何洗脑?方法更简单,那就是广告的狂轰滥炸,加深人们的心灵烙印,再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将影响扩大化。诸如曾经红极一时的“成功学”、李阳疯狂英语、神医张悟本、气功大师王林、传销、某毛药酒、某强大脑,走的都是忽悠路线。 忽悠还有一种很隐蔽的方式——心灵鸡汤。心灵鸡汤最大的特点是以华丽的辞藻包装,说一些易懂、看似正确、其实无用的所谓哲理。胡编乱造、以偏概全、错误归因、忽视外因、自我麻醉是鸡汤文的通病。当然,有的心灵鸡汤对于短期内治疗精神创伤、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说成是人生的终极真理。 心灵鸡汤的代表性人物是于丹,代表作品如《<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为什么市场选择了于丹,大众接受了“心得”?因为,喝心灵鸡汤的人永远比吃典雅文化大餐的人多。“其实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渴望,只不过大家活得都很累,把于丹版的《论语》当作一个消遣罢了。然而,作为一个文化人,一定要有良知,要明白,通俗和庸俗及媚俗的根本区别在于,通俗是用易于使人理解的方式讲述正确的知识,而庸俗和媚俗则是根据一般无知者的接受程度,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 为什么忽悠可以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因为浮躁和焦虑当今社会两大特征。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浮躁的意思。“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合二为一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浮躁的最基本特征便是急功近利。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畸形的快餐文化都是造成浮躁心理产生的主因。 高科技是浮躁产生的一个诱因。它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而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因此,竞争导致了必然的冷漠与残酷。而如今所谓的一些畅销书也加重了人们的浮躁心理。理财投资类书太多,净化心灵的读物太少,这些畅销书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浸染着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 浮躁的外在表现便是焦虑。这不仅表现在对工作和物欲上,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尤其明显。比如,学习语文原本就是长远的事情,就如调理身体一样,循序渐进地精心静心引导,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文字,进而用语文来滋润我们的人生,这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没有海量的阅读,学好语文只是一句空话,然而一些家长并不知道去鼓励引导孩子去阅读,总是在某次考试的几分的差距上和所谓的名次上纠结,揪着孩子的一两处错误不放,那满脸的焦虑充斥着满满的负能量,让人不忍目睹。 存在总是合理的。正是因为浮躁和焦虑的存在,才有了忽悠的生存土壤。 然而,学习没有捷径,脚踏实地才是真。 凿壁偷光、萤囊映雪、悬梁刺股、李白铁杵磨成针的例子太老套,在此不去细说。 白居易,与李杜并称为大唐三大诗人,被称为诗魔,他的成功自然也不属偶然,他读学诗书,苦练到舌头生疮,手肘成茧。 司马光,大家一定都熟悉,他不仅砸过缸,还当过宰相,还主编了《资治通鉴》。但他可不是天才,幼年时,记诵诗书以备应答,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担心自己不如别人,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他又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就这样,时间长了,他几乎读遍了古籍,看得多,自然就记得牢了。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虽然,我永远无法和以上圣贤相比,因为毕竟天资相差太远,但在好学这一块,我自认为勉强可以自恋一下。因为我仰慕他们,进而追随他们的脚步,一直在驽钝而努力地前行。 记得,30岁前我特别迷恋文学,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书籍基本都揽入怀中,润入心里。30岁后更迷上了历史,中外通史约读了三十几套。此后,便文史交替,无法自拔,沉醉着,快乐着,但其中的艰辛无人知。 不知有多少个深夜苦读,凌晨三点起床又浸入书海。记得,为了学好英文,每天在单位上完四节课,还要利用上下班的途中去背记六十个单词。记得,在多少个秋日,因读书犯困,将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跟,或将一碗凉水直灌入胸口。乐在其中,苦的滋味也变成了甜。 常有一些朋友夸我记忆力好,懂得杂学多,更是赋予了我一些雅号,诸如“千百度”,“行走的图书馆”。这实在让我愧不敢当,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能力虽然有限,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志必须有。 如今,我从不羡慕那些豪车别墅的拥有者,因为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上万本的文史书籍的收藏是我的财富,数万本的阅读量是我的财富,近一千五百万字的读书笔记是我的财富。所过之处,必留痕迹。读书,学习,让我快乐;读书,让我与先贤们追古烁今,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读书,让我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不断刷新对世界的认识。读书,让我开拓视野,不再局限于生活中的一隅,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让我用最低的成本去培养我的眼界和格局。这些,都是我的财富。 学习没有捷径,成功没有捷径。 如今社会,人心不古,我们要学会让浮躁和焦虑冷却,冷静而从容,拒绝忽悠。我们要学会,穿透层层迷雾,把生命看清楚,明明白白掌握自己的路,经过跋涉之后,总能够,拨云见日,重回到最初。 原创: 咖啡 咖啡随笔 (责任编辑:副主编)
飞越迷雾
浏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