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年届六十周岁,进入了“花甲之年”了。若按“男虚、女实”的中国习俗,去年我就“花甲”了。诚然,这个习俗本身含有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更何况新社会男女平等,所以,这习俗已成陈规陋习,已无任何意义了。
我的挚友亲朋们吵闹着要我摆酒宴为我“祝寿”,庆贺六十的生辰。因不能拂了他们的一片真诚,我摆了一桌酒,表达了我衷心的谢意,我内心是很高兴的,因为这不是酒,而是挚友们对我的深深的情意。
六十岁的生辰值得庆贺么? 古时候的人能够活到七十岁,是稀罕的事,所以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一说。现如今的生活,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人们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应有皆有,且品质胜过任何过往,生活和生命的质量都有跨越般的提高,所以,人活到八十、九十岁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况且百岁老人也与日俱增。为此,花甲之年就真的不值得庆贺了。庆贺什么呢? 庆贺你经过艰难困苦,终于挣扎着熬到了六十岁了,还是有别的什么意思?
其实,人活到六十岁很是尴尬的。到了这个年岁,谈爱已老,谈死太早。就像一个登山者,爬到了半山腰,距离山顶也只不过二、三十步之遥,山巅上的那颗不老松已历历在目,。继续往上爬吧,气力渐乏;止步不前吧,心尤不甘。已然“骑虎”,又无可奈何!
伫立在“花甲”之年的路口,往左看,我们曾经的豪言壮语灰飞烟灭、我们曾经的磨难苦痛依稀还在、我们曾经的欢愉幸福犹如过往云烟;我们曾经的挚友、爱人或分道扬镳、抑或走散。往右望,只见陌路黄昏。那些曾经以为注定还会相见的人,与我渐行渐远,不是不见,而是无力再相见;曾经奢望还会去做的事情,于我日益模糊,不是不做,而是鲜于激情、寡于智慧。岁月是个难以释怀的东西,毫无痕迹地流逝,剪不断,理还乱。
无论如何,人到六十,路还是要走的,生命还得继续。只是如何走、如何继续?诚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王子那样,“走、还是留,这是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我以为,人到六十,更该以乐观豁达与世无争的心态活着。还争什么呢?到了这把年纪,已经没有精力那么执着地追求物欲浮云。即使获得了,又当如何? 最终,都会随风飘逝。与其活得这么累,倒不如淡然处之,微微一笑,华丽转身离去。舍得也罢、不舍得也罢,命里有时终须有。古语讲:命里只有三粒米,讨遍天下不满升,指的就是这注定的窘况。
我以为,人到六十,我们该为自己活着了。过去,为了生计,我们曾揣人脸色,度人眼神,常常不得不曲意奉承以通便捷,活得很累,很疲惫。如今,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顾虑,释放自我,免受憋屈。在无伤大雅,遵伦守理的前提下,不妨“我行我素”,但凭兴致所致,放飞心情,还我本色。
我以为,人到六十,则无须阻碍了年轻人的前程,绝不能倚老卖老、错把年轻人对自己的尊重看作是“舍我其谁”的本领,对他们的事业横加干涉、指手画脚。我应有自知之明,因为我们这个年龄的智力已经连勉强跟上知识更新的节奏都不能,哪有资格对年轻人的事评头论足!即使年轻人偶尔在某一事上向你问询时,我应尽所能及提供点建议予其参考。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世界归根结底是后辈人的。为他们牵马拽蹬送一程,也许是我们的能使出的最后一丝气力。
我以为,人到六十,对儿女无须有“常回家看看”的要求。我们赋闲在家,可儿女们因为生活奔波在江湖,他们会比我们忙许多。对于他们的事业只要不违法,都应予以支持,偶尔提点建议,绝不强迫接受,因为儿孙自有儿孙福,除非儿女们身处逆境无以自拔,否则,无需假以援手。当然,我们也无需成为其负担和包袱。
我以为,人到六十,我们渐渐孤独。为避免孤独,会主动或者应邀加入一些个“群”,似乎群里能够找到知音或者同病相怜的人,其实不然。天分南北东西,人有高矮胖瘦。有人喜欢你,有人懂你,有人怨你,还有人恨你、欺骗你,你皆未可知哓。若如此,则退避三舍,这个年纪的我,活着是给自己看的,任凭他人说东道西。
我以为,人到六十,我们早已历经沧海桑田,只落得伤痕累累。此时,若将伤痛炫耀诉求与人,到不如偏安一隅、默默地自我舔伤。没有人愿意看你身上丑陋的伤疤和伤疤后面的故事,那些会戮人神经,倒人胃口,致人精神压力而不屑。过去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于是乎,淡然处之而后快。
我以为,人到六十,我们日益老去,身体状况则每况愈下,生老疾病常伴左右、随时都有“步入天堂”的可能。死,并不可怕,它是生物的自然规律和属性、也是刹那间的事。可怕的是,我们只剩一口气在游离,还要苦苦挣扎,最后耗费了儿女们的光阴,伤害其钱财。若如此,倒不如早做规划,将自己送到“养老院”,哪怕是胡乱了却一生,也无可厚非。
我以为,人到六十,我已经蹉跎不起了,过去的错误不能重复,新的错误不能再犯,否则就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余生里,琴、棋、书、画,但凭所爱;歌、舞、诗、赋,总关情怀。如此活法,总能活出一个豁达快乐的余生。虽爬不到山巅“一览众山小”,半山的风景也不逊色,因为半山的风景恐怕才是属于我的风景。这才是“六十岁的风景、花甲时期的情怀”。
(责任编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