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春播

浏览 11

又是一个“雨水”节,看到了地方电视台关于春播的画面,把我从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镜头拉回到了那个年代。

“那个年代”是我记忆中留下不消影像画面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春耕、夏管、秋收、冬藏的父辈们农时活动是镌刻在记忆深处无法抹去的怀念。而今这些季节轮回中的生产早已远离我这走出农家的一代人,但孕育生命的那块地上的早年生活记忆永世不息。

七八十年代地处黄土高原边缘的我的家乡还处于一种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原始传统农业阶段,人畜耕作、小农经营是显著的特点。

由于地处高原山区,“立春”节气过了,这里的地还尚未解冻,地里还散布着冬日落下的没消融的鱼鳞般的积雪,所以当湟水谷地川水地区已进入大忙季时,父辈们还在待盼着“雨水”的到来。因为随“雨水”的临近,天气转暖的速度也加快了,耕地蠕动、积雪化水,便可下种了。

等昭示春播的“雨水”的来临,父亲便领着我迫不及待的夹着铁锨迈向地里,首先是把秋末冬初从牲畜圈里用人力车拉来的积淀肥料均匀散开,母亲用榔头把土疙瘩敲碎,而后把在冬季家里精筛精选的麦种子抛洒在田地里。撒种是一个技术活,撒种决定着一片地里庄稼的均匀、稀稠及秋后的收成,当时我父亲就是我们庄子少数几个扬种好把式,很多家庭撒种都求他。等种子撒完,便开始翻耕了。一对驴架起格子,拉一付犁把种子埋在田土里,再用木条编制的特质“磨子”把地磨平。这样一块地的播种就算完成了。

农家人俗话说“二八月绣女要下床”这二月说的就是春天播种时,这时节就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了,农业要遵循“不违农时”,所以这一段也是抢抓机遇的时候。不过那时候我们经营的小农种植,小麦、豌豆、油菜、洋芋等由于品种不同,下种的时间上也有一段时差。所以这种忙也是闲中带忙。

而今这个春天的农事早已改去了那传统的模式,川水谷地大部分乃一片大棚蔬菜基地,也就没了春播这个概念了,少有的春播耕作也是见不到几个人影,全是机械化了。而我的故乡山区,人已离去,留下的是趋于专业合作化、机械化和社会化的大农场式的春播了。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