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与年画

浏览 11

春联,古代叫桃符。桃符一词,传说而来。相传,东海度朔山有株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把守,遇到为祸作崇的鬼怪,即用苇索系之喂虎。于是黄帝作礼驱鬼,立大桃木人,画神荼、郁垒之像与虎形于门户,并悬苇索,以御凶魅。民间则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二神或写二神名悬挂门旁以压邪。后来,又将在桃木板上刻划神像慢慢地演变为刻划字符和联语。据史料记载,在桃木板上雕刻联语是从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生动地描绘了迎春吉庆的传统民俗。

岁末年初,千家万户贴春联。“爆竹二三声人间改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门前绿水声声笑,屋后青山岁岁春。” 烘托出新年吉庆气氛。“一梅映雪,二蝶穿花。三春斗艳,四海争流。”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春种满田碧玉,秋收遍地黄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宵一刻千金切莫荒时废日,韶华寸阴尺璧一定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2020年是农历的庚子年,也就是十二生肖中的鼠年。猪年岁尾,读“亥岁漫天飞喜讯;子年遍地祝丰收。”“莺语欢歌舒柳色;鼠须妙笔染春光。”

再说年画。中国年画是中国民族文化光辉灿烂的一页,有悠久的历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中国年画有天津的杨柳青年画、吉林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等。中国的年画自宋元时起已有千余年历史,题材大多以吉庆祝福祈求为主,如辞旧迎新、五谷丰登、春色满园以及福娃、十二生肖、剧照等等。在美女画、洋画、挂历没有盛行以前,普通人家过年都是要买年画的。记忆中,冬至一过,外婆便要去新华书店挑年画、配春联。她说这是过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春联和年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春联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展示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汉语言艺术的结晶。中国联语的对偶、工整、平仄协调以及语言艺术的寓意和趣味性,是其他语言所望尘莫及的。在众多的年画中,天津杨柳青年画以木板手工绘制及“勾、刻、刷、画、裱”的精湛工艺,名扬海内外。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年文化的标志。

春联和年画,在清中期达到顶峰,民间的绘画、书法和联语水平登峰造极。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春联和年画已从盛行渐渐地走向衰退,犹如一个时代的背影,在慢慢远去。写到这里,我有些担心,担心春联和年画这种曾为大众喜爱和普及的群众文化、民间文化、民族文化会离我们渐渐远去。

所以我有一个愿望,愿春联和年画这块中国民族文化璞玉会有一个意大利式的文艺复兴。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