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袂轻摇,梦回汉唐

浏览 18

柳桥上,古道边。竹篱处,荷叶间。乡村远,田埂弯。山花漫,流水潺……

一件汉唐风,一把油纸伞,处处逸情人,弄姿山水间。

岁月悠悠,东水长流。悄然之间,汉服,唐装,走红了百姓生活,走俏了大江南北。

一曲《霓裳羽衣舞》,穿越时空,一夜间,如雨后春笋,炫彩城市乡村,舞动普天之下的幸福梦。

一首《雨巷》诗,袅娜情节,一时间,如润开画笔,渲染万水千山,舒展壮丽轴卷。

曾经衣不御寒,食不果腹。 白毛女二尺红头绳,父女俩春节最贵的装扮。雷锋所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所穿,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老三穿了,给老满。

几颗红烧肉,半碗白米饭,一家人经久的奢侈企盼。不堪回首小时候,一年里,孩子们最盼望的,只有三件事。家里来了人,队里死了牛。交了“派购猪”,提回两斤油。

母亲也曾对我讲过,她们小时候更难,一根扁担三娣妹,一粒米吃一家人。

汉服、唐装曾经距离百姓的生活很远,很远。只能在影视作品里窥探,从老戏里演员身上看见。

几韵唐诗,几章汉赋,几仄词曲,乘山野清风,随行云流水,如山花烂漫,如堂燕翻飞,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漫长的文化长河里,诗词歌赋,贵为“王谢堂前燕”,似乎永远是达官贵族,文人学士的生活元素,是他们的专利,不曾或者说很少“飞入寻常百姓家”。单看文化盛唐吧,就鲜有普通百姓的诗作,又哪见目不识丁者吟唱呢?

歌舞庆升平,盛世多华章。

现在,诗词进校园,诗词入村寨,诗词普及工作,诗词创作活动,正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各级诗词协会,各种诗词媒体,各式民间团队,多样创作基地,百花齐放,遍开大地。

最近,欣闻湘西州龙山县挂牌“中华诗词创作基地”,又闻平江一乡镇成为“散曲之乡”。

妇幼皆诗人,高手在民间。村民们扛着锄头写诗,扯着猪草填词。捶着衣裳赋歌,背着背篓装句。还有一些一字不识的翁媪,口拈章句,代录成诗。那些琐碎农事,家短里长,晨风晚雨,昼日夜月,都化作了美妙诗篇,吟唱着美好生活。

他们也有了诗词会,诗词墙,诗意的生活。

现在,村民不只有眼前的美好,更有诗和远方……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当今时代,变化太快,太大,这句话早已不足说明,应改成:“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才对。

现在,衣食住行,都不成问题。人们在物质繁荣下,追求精神的繁华。

曾经爱串门,今日热逛圈。 哪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爱好圈呢?

以前,跑跑腿,动动嘴,守棵树,扇是非。

现在,点点手指,发发图,圈些好友,去旅游……

饮食倒转过,生活已翻盘。

以前,炫耀自己说:“没有菜吃,炒点肉。没有钱了,老人头。”

话说,村里有个单身汉,讲亲遇了很多难。有一段时间,老爱到人多的地方去吃饭。饭碗总码放三块厚厚的熟腊肉,吃也吃不完。好奇的人,跟踪观察发现,他到家里把肉放一边,下次又码到碗口,引起众人眼馋……

现在,炫耀自己说:“没有饭吃窝窝头,泡水酸菜少盐油。闲了没事到处跑,不带现金支付宝。”

话说,一家小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的菜就哭了,不肯吃饭。原来是,盘盘碟碟全是肉,没帮他炒酸菜。

以前,流行请客吃饭。

现在,请人吃饭,不如请人走玩,请人走玩,不如请人流汗。

现在,个个好细腰,不见有饿人。不论老与幼,养身有妙方。

现在,柳桥上,古道边。竹篱处,荷叶间。乡村远,田埂弯。山花漫,流水潺。

一身汉唐风,一把油纸伞,轻摇幽巷中,婀娜山水间。

回眸倾城笑,大妈年轻脸……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