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有人家,道是江南却是半扎

浏览 15

  虽已立秋,但尚在末伏,天气仍是骄阳似火。炙热的天气,不难免让人心情烦躁,不由得想起前些天的一次短暂出行。

  那是夏季中难得的阴天,上午,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准备去“半扎”采风,问我有没有时间。

  久闻“半扎”之名,却从未走近她。带着对她的倾慕,和朋友一起踏上了去往半扎的路途。

  车出城一路向南行驶,半扎离城大约17公里,属于蟒川镇。途中,我已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向曾经去过半扎的朋友打听半扎村的情况。朋友说半扎村现在是河南省古村落,并且讲了和半扎村有关联的历史人物。说半扎村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听了他们的话,我和另一个朋友真恨不得能马上到达目的地,好把她一看究竟。

  终于到了,我们先在半扎村西头残存的古寨墙边稍作停留,感受了它的厚重,然后向东行驶,在“民权小学旧址”附近下车步行。

  我们在民权小学旧址门口站了一会儿,恰好遇到看护学校的老者,他为我们打开了学校大门。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关帝庙,院内东西两侧的房子是戴民权出资兴建的私立民权中心完全小学校舍。1931年,戴民权已任国民党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据解放后半扎小学的第一任校长梁廷松回忆,戴民权回乡探亲时看到本村学校校址狭窄、房屋破烂、校具短缺时,识字不多的他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决心在家乡办一所像样的学校。于是,他慷慨捐资3000大洋委托王瑞亭修建校舍、添桌凳、购图书。因附近村庄农家求学弟子日益增多,学校无力容纳,戴夫人刘素玲又捐赠土地500亩以补学校开支。从此,半扎一带的农家子弟都有了读书的地方。国民政府为表彰戴捐资办校,遂将临汝县县立半扎中心完全小学改为临汝县私立民权中心完全小学。朋友进到教室内看了一圈,还站在门前留了影,那一刻,我们仿佛听到了半个世纪前学子们的朗朗书声。

  关帝庙内至今还保留有戏楼、拜殿和大殿,每年农历三月三,还要在戏楼演三天戏。戏楼的四根柱子斑驳陆离,隐隐约约能读出上面的对联:“当年那事非真演出忠奸昭日月,此地何言是假看来赏罚似春秋。盛衰一局棋自古常如汉魏,邪正千秋价于今试看刘曹。”站在戏楼下,忽然有种错位感,真不知那些唱戏的艺人,是把自己当作戏中人还是只是演绎那个角色?

  半扎古寨又万泉寨,因这里的寨建在万泉河的北岸,寨内的街道北面有宅院、店铺,南邻寨墙,无法建房居住,形成了半拉(个)街,半扎因此而得名。贯穿村子的万泉河,是这个古村的灵魂。

  我们从学校出来,沿着主街道向东。这个旧时襄洛古道上的重镇,民风淳朴,风光秀丽,至今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貌,外面被高大坚固的石砌寨墙环护,是古时理想的歇脚和经营之地。走在古寨中,让你有一种古装剧的“穿越”的感觉。明明身处现代,却陷落在往古的情怀之中,分明走在中原的土地上,却仿佛游走在江南水乡。灵动之间有幽静,幽静之中寓着灵动。

  一个朋友在前面带路,我们紧随其后。穿过重修于明泰昌元年(1620年)的双孔石桥;路过一大片芝麻地和花生地;走在野草丛生的田野间;在路的尽头忽然看到了一条隐藏在灌木和芦笛之间的河,一群白鹅和花鸭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那一刻,我除了感叹着美景天成,心里更是涌现出易安居士的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虽时值中午,我们坐在河边的石块上休息,听水声潺潺、看花鸭戏水,耳边有清风吹过,笑着说若能在此处居住、读书,当真像是归隐田园的隐士。

  这里的河水也是万泉河的水,从西一直流到此处。我们踏着来时的路返回,又来到了双孔桥上。站在桥上望去,树木葱茏,碧水淙淙。从双孔桥处逆流而上,石阶梯一段连着一段。我们要去寻找那吐水的“龙头”,询问了当地的村民,沿着河岸一路前行。

  走出一条水磨坊和民房中间的幽巷,下了一段石阶,我们来到了“龙头”处。此处浓荫蔽日,一扫刚才的暑热。三三两两的女人在河里不慌不忙的洗衣,大大小小的儿童在龙头那里自由自在地玩水。平静的河面上,鸭群悠然自得的游来游去,偶尔发出“嘎嘎”的叫声。就像田园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那样:“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尘世的喧嚣,在这里根本不存在。我们坐在那里,被这种静谧、凉爽的画面所吸引,从身体到内心都是宁静和清凉,真的愿意久久的陶醉在这里,不思归去。半扎这个汝州城外的小村,就是人们有意去寻并寻之可得的“桃花源。”

  半扎当年是宛洛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半扎人依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纷纷建起旅店、饭馆,创造了古商道上“吃不完的大营饭、住不完的半扎店”之盛况。后来半扎又筑起了高寨,安全更有了依靠,在这里歇脚住店的商人络绎不绝。

  往事已成为尘烟,然而古韵依然。如今,半扎的辉煌已成为过往,但半扎古街还在。这个隐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古村落,向前来游赏的人们展示着她的厚重,她的清秀,她的灵动,她的美丽。

  行走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也许是为了遇见另一个自己;也许是为了将灵魂安放一隅。我们此次半扎之旅,就像朋友说的那样:“心情和天气一样美丽。”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我知道我还会再来。还会静静地坐在万泉河边,还会再喝一杯龙头流出的泉水,那甘甜、那清凉,你若喝过,就一定不会忘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