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我们转变

浏览 14

  小孩子爱挑食,大人责怪说:“怎么又挑食了?”小孩子憋了一肚子委屈,嘀咕道:“买菜时尽挑些符合大人的口味儿,你们当然不会挑食了。”

  是啊,买菜时,我们何曾问过孩子想吃什么吗?心想,问了也白问,他知道什么?于是匆忙上班,匆忙下班,匆忙买菜,匆忙做饭,似乎一整天都在匆忙中度过。紧张的生活节奏,高压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能停下来静心思索。孩子究竟想吃啥?整天都在干嘛?我们又是咋的啦?

  或许有老人带孩子,总是絮叨不停,孩子怎么又不好好吃饭?尽看电视之类的。其实,当今社会整体物质条件丰裕了,不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饿着肚子,还要养活一大家人,有啥吃都是稀罕物。

  孩子也一样,出生就沐浴在物质充裕的社会。家庭的爱,已经将他们包覆得喘不过气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怎能不叫他们朝着“享受”的方向惰滑?习惯性地接受,习惯性被娇宠。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天生俱来,而是家庭环境所赐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害怕他们受到委屈,重复自己儿时的苦难,把他当成心肝宝贝,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留给他,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贪图“享受”的情愫。

  这些发现,作为父亲开始是不以为然,但从做家务中就会慢慢体会到,该是多么大的失误。孩子将米饭粒、菜羹汁吃得满地满桌子都是,去清扫时,他却双眼盯着电视一动不动,让他挪一下位子,那直勾勾看电视的眼线是多么不情愿被折断了。时间一长,就像老鼠和猫的情节一样,吃饭便成了他的“任务”,看电视才是他的“工作”,而其他的家庭成员则是专职服务生。或许在大人的吼叫声中,淫威怒斥下,他才匆忙地将一整碗米饭捣鼓完毕。还是“工作”重要,伏案专注,周遭事宜,一概充耳不闻。

  老人看了,又气又急,自己看他日渐憔瘦,也于心不忍,便问怎么回事儿?他一脸正经地回答:我要吃大餐。好啊,吃大餐就去餐馆呗!小时候我们在农村,或许对麦当劳、肯德基闻所未闻。而现今他们把它当作至宝,膨化、油炸食物,热量大,营养价值不高,他们才懒得管这些。吃就吃吧,可不到三天,就腻歪了,又回到从前状态。

  于是,问他,这又是怎么回事?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啊!你就不能换一道口味儿?!啊,这样啊!好吧,我们今天去吃披萨。进了意大利餐馆,异域风情,又是刀啊叉的,挺新鲜的,好玩儿!孩子勉强吃了四分之一,算是填饱了肚子。

  回家便开始琢磨,下次去哪里吃呢?要变着花样儿,换着口味儿吃。

  再次,陷于沉思。感悟到孩子还是挺能吃的嘛,也会自己服务自己!只是愿在享受中愉悦,在欢乐中感受佳肴,每一次餐饮都是艺术,生活才会有滋有味。不会重复我们那辈或者更早辈的简单饭食,只为填饱肚子,社会太没进步了。

  我便开始学习,努力钻研厨艺,一个星期变着花样儿布置生活,一周没有重复的菜肴。人累、心累,但看着孩子“享受”,姑且原谅他一回,但还是要教育他,体谅别人,做一个不挑剔、不刁难别人的人。

  有需求,就会再创造,他激励着我进步。从植物的培养,阳台布置到墙纸张贴、绘画装裱。无一不是提高生活品质,享受人生,感受活着的无穷乐趣。把我们原本单一的生活,只为“挣钱”复杂化了,有“花钱”的成分,把养家变成了自娱的场所。卸下负担,不必太过权衡得失,回位最原本的自我。人活着不单是苟且,还有自我“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