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阆中·文化后院一位山林隐士

浏览 16

  公元前330年的一天,一大队兵车战马簇拥着一位国君来到了一处景如画的城池。这座城池北面背靠青山,其余三面呈弧形被明澈的江水包围着,江水的另一面是从江水中拔地而起的延绵起伏的山峰,如同一道翠绿的屏障隔江护卫着这座城池。正值夕阳西下,正是“落霞孤鹜伴秋水,萧木古城添凄凉”。夕阳也照在这队浩浩荡荡的车马身上,照在飞舞的旗幡上,旗幡上都写着一个“巴”字。原来,这队人马是巴国国君的王室及其卫队在迁都。迁都队伍个个愁容满面,为首的巴国君更是面沉似水。江边码头,被人扶下龙舟的国君,环视了周围的景色,长长吁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暂时休养生息的安身之所!”因为他知道,只要守住北面山头的险要和沿江渡口,敌人要占领这个地方是很难的。

  巴国形成于西周初期,曾经强胜一时,公元前330年,巴国为楚所逼决定把国都从江洲(今重庆渝中区)迁移到了一个远离楚国且易守难攻的“人间仙境”。这处人间仙境所在地就是当今阆中古城所在地。

  巴国与其它诸侯国被秦吞并天下归于一统之后,阆中在历朝历代一直都是军事文化重镇,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之地处于远离中原纷争的川东北的崇山峻岭之中,也成为了历代名人雅士旅居或归隐的世外桃源。有古代文人聚集必然会留下文化古迹或遗址,阆中古城我去过不只一次,每次游古迹,无意间触摸到古人达观的心迹,心头的折皱就会被抚慰得平平实实,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同心灵的甘霖雨露。可以说,阆中古城是中国文化后院中值得一读的鹤发山林隐士。

  汉的余音唐的背影

  ——张飞庙华光楼滕王阁……

  巴国距今已近2400年,虽然当时的宫廷楼阁早已风化成泥沙,但盛行于当时的巴渝舞却流传至今,如果运气好,在阆中古城的文化广场还亲眼目睹过巴渝舞表演,表演者都穿着彩色的衣服,手里拿着绘有周易八卦图案的腰鼓,或手鼓,抑或扇子做道具,随着节奏一齐起舞,有时如暴风骤雨,有时又如嫦娥舞袖。川剧和皮影都起源于巴渝舞。

  在阆中古城,除了可目睹到2400年前的舞蹈外,扑面而来的是三国的文化气息。酒坊茶楼、玩具器皿、特色小吃等无不留有张飞的影子,酒店茶楼干也多在门口插上“张”或“蜀”字杏黄旗。有真人扮演的张飞供人留影,时不时,还有“张飞”骑着高头大马领着三国卫队巡街。

  原来,张飞与阆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张飞在驻守阆中期间为阆中百姓做出过不少贡献,深受阆中百姓爱戴。张飞除了《三国演义》描写的忠勇之外,至今阆中还流传着张飞教百姓栽桑养蚕、兴修水利、秉公办案故事。可惜的是,关羽被东吴所害之后,张飞令张达和范强三日内为三军将士制造百盔白甲,让三军将士挂孝伐吴。张达范强担心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被杀头,二人待张飞睡熟后,潜入张飞帐中,把张飞的头颅砍下来投奔东吴去了。

  张飞遇害后身体被埋葬在阆中,阆中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在墓旁修了祠庙塑了张飞塑像以焚香供奉,现在叫桓侯祠。因为张飞死后被追谥为桓侯,故名。唐时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更名为桓侯祠。现保留为清代建筑群。张飞墓在汉桓侯祠张飞武官像后面,张飞武官神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

  阆中的张飞墓很大,如果一座景观小山丘,冢上古木参天,四周全用石条砌成,封土堆高8米,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据说:“墓本来没有这么大,古时候到张飞墓前来焚香的人都会带一捧土放到墓上,千百年来,土越来越多,故就成了今天看见的墓了。”导游所说是否属实已经无法证实,但人们仰幕张飞把他当作神明来供奉祭拜倒是事实。在阆中人的心目中,张飞已经是神了,张飞庙民间有叫张爷庙的,有的门神也画着张飞。

  据说曾有盗墓贼想偷盗张飞墓内的文物,但当盗墓贼打开墓道口时,张飞显灵,忽然天空一个响雷,盗墓贼吓得抱头鼠窜。可能当年墓贼刚打开墓门时,正好天上打雷,纯属巧合,或许只是人们编造出来吓唬盗墓贼的故事,均无从考证,但张飞的墓至今完好无损却是事实。2005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利用“物探技术”对张飞墓进行了全方位的物探,发现墓地下面的墓穴有墓门、墓道、左右耳室、墓室等结构,除了墓道口和墓东北角有扰乱点外,一切原貌尚存,完整无损。

  信步于阆中古街,嗅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浓浓三国味,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没准就撞着了华光楼。你这才发觉,你的神思已经从刀光剑影、鼓角铮鸣的三国来到了盛唐。华光楼横跨大东街南头,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楼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结构,各层装花窗,十二个飞檐凌空,宝顶摩云。阆中民间有个说法是“阆中有座华光楼,一头耸直天里头”。在看惯了钢筋水泥的现代人眼中,它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古建筑,但是在当年,它可是名符其实的摩天大楼,富丽堂皇。华光楼原名叫南楼,后又改为镇江楼,因为这座楼多次毁于大火,阆中人为了避火,就用火德星君的名字—华光,把此楼更名为华光楼。说来也巧,取名华光楼之后,还真没有遭过火灾。宋仁宗时知州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底楼侧门上有郭沫若题写的“独秀三巴”四个金字的横匾一道,上、下华街和华光楼内外,昔日为阆中闹市区,金玉麟《夜登华楼》诗写道:“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这是当时一带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

  其实华光楼还是嘉陵夕照的最佳欣赏点。如果你是在夕阳西下时登临此楼,你会看到一道残阳斜照在江面,江面半红半绿,山峰古城全被镀上了一层金色,远处的江面有野鸭飞起,像是从远处的云端里飞来,你眼前定会浮现出王勃《滕王阁赋》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提到《滕王阁赋》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江西南昌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的滕王阁,其实,阆中的华光楼也是李元婴的杰作之一。据史料记载:李元婴因从小受尽宠爱,骄纵失度,屡犯*章。贞观十三年封为滕王,永徽四年,转为洪州都督,着手修建了南昌滕王阁。公元679年由寿州剌史调来隆州(今阆中)任刺史。他一到阆中,就以“衙役卑陋”为名,照皇宫的规格在阆中修建宫殿和高楼,称“阆苑”,曹雪芹笔下的“阆苑仙葩”即来源于此。除此之外,李元婴还在阆中的玉台山修建玉台观和滕王亭。诗圣杜甫旅居阆中,写下了诗篇《滕王亭子二首》:“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滕王阁”夺锦亭写下了“寺锦轩中醉倚栏,锦屏苍翠插云端。生平不喜言争竞,付与游人自在看”的诗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