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精神病院的日子

浏览 15

  时间已经缓缓的过去了几个月,但我知道这一生我都不会忘了这段暑期的经历,它像是打开了这个世界的另一扇窗,坠入深深的凡间。

  母亲常年一个人坚持自己在家里,时间的流逝都慢慢悄悄的填满了她脸上的沟壑,像是年轮的诉说。不是那个夏日的晌午母亲上街坐车意外的摔到了头部,至今我们都不熟识脑萎缩老年痴呆这些词,后来才知道它们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也许也正因为此再巧遇摔跤和各种原因的凑合,引爆出了母亲的特大精神问题,不得已我们陪伴母亲来到了专门的精神疾病中心。站在那个大楼前,恍然隔世。我们常人总是在平凡的日子里抱怨生活的种种,却不知道这个世界还存在这样的一个群体。她们的喜乐她们的哀伤早就超越了凡尘,她们走不进世界,世界也无法走进她们。精神上巨大的障碍生生的隔开了沟通甚至熟悉的记忆。最残忍的不是离开,而是站在眼前的无能为力和悲凉。

  在那里,最远的距离是从走廊的这头到那头,进出只能是照顾的亲属医生才会凭卡开门。日复一日的都忘记了蓝天的样子,只能从两端的窗户窥见,好像蓝天只有一仰头的空间。在窗户的一端,有一个小小的活动区间,几张桌子,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空闲那里坐满了人,几排长凳,家属和家属,家属和病人,病人和病人夹杂着聊天,有时候你完全分不清到底谁是家属谁是病人。她们不发病的样子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去的第一天,一切风平浪静,除了多了一个锁住自由的门以外和别的医院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活动范围狭小而已。直到第二天的拂晓走廊传来歇斯底里的哭喊声和叫骂声,才惊觉我已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大概十七八岁的光景,多么美好的年华啊,控制不住自己跟着一位老人后面不停的嚷骂,这位老父亲任凭女儿的发泄,佝偻着背低着头,默默从这头走到另一头,又从另一头走到了这一头,头上的白发显得格外的刺眼,是一种叫父爱如山的情感串联起了两端的平静沉稳的脚步。那位父亲不急不躁,只待女儿情绪恢复递上食堂的早点。那里的医生告诉我,其实她们不发病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也是可以交流的,我从开始的不了解害怕到慢慢的去放松后来去沟通。曾经所想象的精神病人是很可怕生人勿进的,其实不然。后来和那女孩交流得知,因为在学校巨大的压力导致了精神上的失常,每次发病人就异常暴躁,和身边亲近的人吵闹,她爸爸已经被她折磨到了习惯忍耐。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发病进来了,每次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看着这花季年华的少女,心隐隐的痛啊,教育难道不该是快乐的吗?又是什么会让她凋零了本不该此时凋谢的花季!花落满天,春却已不再!在小活动间里,有位女孩子每天总是笑容满面,独来独往,我以为是谁的家属,交流得知她本身是位病人。一切都正常,她悠悠的说可以出院了但是父母还没来办手续。她是位产后妈妈,产后因为一个人带孩子,各种焦虑各种不适应,总想着给孩子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幻听幻觉,19个日夜不眠不休。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知还有这一种。年轻时候认为婚姻就是感情的一种自然,孩子就是感情的产物,随着时光才明白,感情婚姻教育没有哪一样不是需要用智慧去学习去经营的,很多人不是败在了感情上只是输给了自己对情感的不与时俱进里。爱孩子,给孩子最好的也许是很多父母的本能,但却不知健康的环境和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宣告着一种新身份的正式确立,那就是为人父母,这对每一个奶爸奶妈来说都是一门全新的领域,要去了解去学习去摸索去实践去适应去寻找另一个自我。心里的准备脱节了最终导致精神以及身体健康问题。这位年轻的妈妈,想必呆在那里的几十天里,也让她明白了如何更好的去爱自己的孩子。

  在里面见过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各种不同症状,各种年龄,让我真正对这个特殊群体有了一些了解。最后归根结底有一条:那就是一个人的心里文明多么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不同阶层不同年龄都背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些人面对困难,依然深情浅笑淡然面对,化有行为无形,化压力为动力,享受着生命的每一场盛宴。有些人,无法自我调节,心里上自我折磨,给自己上了牢牢的枷锁,最后走入精神的深渊。在以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年代里,我们可不可以放缓下步子:每天都让猫沐浴在自然的清新里,让阳光照进心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嘴角的微笑抚平每一条跃跃欲试的皱纹。突然想起那句很俗的话: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难道因为不开心就能解决心灵上的问题吗?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开心的去面对?

  在那段煎熬的日子里,每个白天都是黑夜,有时候我也会恍惚自己:我还在人间吗?所幸的是一切雾霾散尽,母亲的病完全好转起来。可喜可贺我们再不会去那人间的炼狱了。每一个过程都是生命的必然,无法回避,却可以汲取过程里的养分滋润自己的心灵,强大我们的精神世界。

  岁月是个神偷,但偷不走你我精神上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