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散记

浏览 14

  断桥

  断桥,记忆中好像西湖有“断桥残雪”,那桥富有浪漫的色彩,而我要写的这个断桥,它是坐落在鸭绿江之上,称“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当时并不是一座“断桥”,它是鸭绿江上第一桥。这座桥修建于一九O五年五月,由当时的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路局所建,桥全长九百四十四点二米,宽十一米,桥墩下有孔十二个,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开闭,能旋转九十度角,非常利于船只航行。一九四三年四月改铁路桥为公路桥,为什么后来叫“断桥”呢?因为,这里曾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一九五O年六月二十五日,美帝国主义指使李承晚匪帮悍然发动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并不断轰炸我国东北地区,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威胁和考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英雄的中华儿女“雄纠纠,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共同作战,抗击美李匪军。从那时起,鸭绿江大桥就成了美帝国主义轰炸的目标,也成了中朝人民团结友谊,奋勇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后盾。

  今天,这座大桥已不再完整,在朝鲜一侧只剩下几个孤伶伶的桥墩子,桥墩子上被炸的痕迹依稀可见,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到当时战争的残酷。而在中国一侧则把鸭绿江大桥保留下来,并建成抗美援朝纪念公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们凭吊。

  断桥两侧中朝近在咫尺,确让人感到两个天地。朝鲜岸边是它们的大城市新义州,岸上几乎看不到高大建筑群,看不到几个人影,星星点点的矗立着十几个大烟囱,在那儿无精打采的吐着浓浓的黑烟。而在中国岸边的丹东市,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夜幕降临灯火辉煌,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据说朝鲜现在很穷,人们的观念、思想也陈旧僵化,看来朝鲜的国策有些不大对头,要富强就必须进行调整、改革。最近,美国又在核武器问题上对朝鲜施加压力,搞得朝鲜全境紧张,真是“帆破偏遇顶风船,屋露又逢连雨天。”我真为我们的朝鲜朋友担忧啊!

  站在断桥上听着涛涛的江水声,举目眺望对岸的朝鲜人民共和国,我更加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我能生长在这么好的国度里感到幸福和骄傲。

  黄蚬子与栗子

  到丹东,吃的第一种东西当属黄蚬子。

  其实,蚬子我没少吃,每次出差到海边城市都大过吃海味的瘾。我特愿意吃的是蚬子,可吃的不是白蚬子、黑蚬子,就是花蚬子,吃黄蚬子还是头一回。黄蚬子是丹东人的骄傲,据说只有鸭绿江才产黄蚬子,别的地方根本没有,是真正的地方特产,就像“庆岭活鱼”、“阳澄湖蟹子”一样,同样的东西,离开了那个地域、环境就会变味,也不再是特产了。黄蚬子和其它蚬子是同类水中动物,壳为黄褐色,壳内是软体,肉为白色,生长在泥水中。这次既然到了丹东,没道理不大吃一番。头一次在一家小饭店要了一大盘子拌黄蚬子,价钱不贵,才十二元,打了一壶酒,一个人自斟自酌起来。黄蚬子味道是有点特别,它不那么腥,肉质细腻,放在口中慢慢的品味着,肉软不硬,滑嫩鲜香,特别是回味长,打个饱咯还香半天呢,那滋味美极了。一连几天拌的、炒的、煮的我是换着样的吃,可是咋吃也吃不够,竟没有一点腻的感觉。一天,无意中又发现了一种吃法——烧烤,就是像烤羊肉串一样,但它不是把肉穿起来,而是把经过吐沙子后的活黄蚬子,放在烧烤炉子上慢慢地烤。开始时黄蚬子还死命的紧闭着外壳不开口,几分钟之后它再也挺不住了,随着“澎”的一声壳开了,里面露出一个白胖的家伙,壳里还有许多汁,翻滚着冒着热气,随着热气的不断飘散,整个烧烤店里充满了鲜香的气味。我夹出一个熟了的蚬子肉,蘸上烧烤店自己配制的调料,咬一口真是另有一番滋味,我不知道该怎样去描写,但我知道是我所吃过的蚬子中最好的一次。尽管天天换着样的吃,还是有一种吃法没有尝试,那就是生吃蚬子。因为,朋友请我吃过一回生吃螃蟹,他们吃的道是津津有味,可我确享受不起,留给我的是满嘴腥气,让人一想心里就发“毛”,所以,就不敢再生吃蚬子了。

  我每到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是爱打听那里的特点、特色,特别是吃的东西,如果寻到了,我会在那些日子里一连气的吃个够,因为,我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所以,放开点肚皮也没啥,不然后悔就晚了。就在我大吃特吃黄蚬子的时候,我又寻得了一样好吃的东西——栗子,栗子虽然不是这里的特产,但也相当于特产了,这里满山遍野都产栗子。那天,我到五龙山旅游风景区玩,爬山途中看见许多游人在树下拣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他们是拣栗子呢。上山的季节正值果实收获时,栗子在山风的挑逗下,不断的从树上跳下来,掉在草丛中,藏在石缝里,给游人的爬山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山里人这个季节除了采摘自己家的,也上山拾荒,每年都有很丰富的回报。在山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卖栗子的,我买了一斤煮熟的栗子,边吃边和小摊主谈起来,他说,这里的栗子个儿大、清香、干甜,而且,价格不贵,半个鸡蛋大小的栗子,市场上一斤才卖八到十元,中等个头的五元钱可以买三斤,所以,来这里采集山货的人非常多。我剥了一个栗子吃下去,感觉是干面、干甜的,还有一股花香味道,的确好吃。那天我没吃中午饭,我一气吃了大半斤,不过干、甜的有点让人口渴。此物尽管好吃,可是,对于我这个不爱吃零食的人,只有吃了上顿没下顿,剩下的栗子放在旅馆里吃了好几天才消灭掉。

  在丹东的几天里,天天坚持吃地产,虽然钱花的多了点,不过,到了一个地方吃点风味品,还是不错的。

  清泉山庄

  在丹东的每一天我都没闲着,游完鸭绿江断桥,又看虎山长城,参观完抗美援朝纪念馆,又去爬五龙山。早就听说赵本山拍的电视剧《刘老根》在丹东有外景地,那天,清早起来直奔旅行社,可一打听,人家说以前去龙泉山庄有专线车,可现在没有了,问他们为什么?都说没啥看头,游人又少,不挣钱专线撤了。尽管旅行社的人都劝我别去了,去了之后你会后悔的,可我想既然来了,就没有不去的道理,我花一百元大价钱打“的士”去了一趟。

  这个外景地不叫龙泉山庄,而是叫清泉山庄。一走进山庄大门,电视剧中的场面跃入眼中,山庄门口搭了个大戏台,就像电视剧里为争夺游客一样台上正演着“二人转”,一听那个腔让人感到土的亲切。山庄不太大,但

  参观的人也不少,挺挤的。据说原来的挺大,可是被一场大火给烧了,现在看到的是后修建的,从此,游客少了,生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火了。整个场景集中在一起,有两个足球场地那么大,进门所对着的东、西、北面是仿制的木屋,木屋门楣上分别写着“大队部食堂”、“客房”、“药膳房”,这几个房子是由几条弯曲的长廊桥联结起来,桥下有点死水,我们看的电视剧场面都是从不同角度拍的,这就是电影魔术的结果,说句实话,这里的景物真不太好,都赶不上大饭店里布置的“山村”景色。既然来了就别后悔,我在山庄里是又拍照又摄影,也模仿电视剧的手法多角度的拍了一回。在刘老根办公室里,我也大模大样的当了一回刘老根,山庄的小姐帮助我拍了一段短剧:我装扮成刘老根,坐在办公桌前,假装听到电话响,做了个一惊的表演,然后拿起电话,“嗯!是龙泉山庄。找大辣椒啊?”略有所思的“她调走了。”停了一会像似在认真地听对方说话,接着说:“调那儿去了?调到清泉山庄去了。”我这段即兴表演还真赢得了不少游客的赞扬,给我拍剧的山庄小姐对我说;“你表演的真好,留在我们山庄吧。”在山庄前后逗留不到半个小时,该看的都看了,该照的也都照了,再也没有什么玩的了,只好打道返回。你说我后悔吗?我告诉你说,你既然看到了,知道了,也体会到了,那还后悔什么呢?!

  据说真正的龙泉山庄在铁岭市,等有机会再到那里去看一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