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的火山群

浏览 12

  内蒙古《传承》杂志主编、作家黑梅来乌兰察布与市旅游部门策划乌兰察布旅游专刊事宜,接待她时她再次谈起对察哈尔火山群的印象,谈起2015年秋季她在乌兰察布察右后旗采访时的有关细节。这个年底,她撰写的《察哈尔火山群:遗落的内蒙古草原火山景观》刊发在《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12期上,用20个图文并茂的版面,详细介绍了察哈尔火山群的有关情况,向国内外读者展示了察哈尔火山的魅力。我说,作为一个火山脚下长大每年多次观瞻近在咫尺的火山,近年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又分管过旅游工作的我,没有写过一点有关察哈尔火山的文字向外推介自己的家乡,着实是很惭愧也是有责任的。

  察哈尔火山群主要指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境内的一处由20余座火山组成的火山群遗迹,地质学界专称这一区域为乌兰哈达火山群。乌兰哈达是蒙古语音译,“乌兰”是红色之意,“哈达”是岩石,此地名因区域内有赭红色的火山而得。我出生的那个小村东距火山18公里,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每年冬天赶着牛车领我到乌兰哈达车站拉烤火煤,蜗牛般的勒勒车经过火山脚下,要在布满火山渣屑和残雪的土路上颠簸两三个小时,那时,父亲用鞭杆指着一座披着皑皑白雪庞大雄奇的火山锥,说,这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事实上,当地牧民也一直把形态最为完整的三座锥形火山称为“炼丹炉”,有时也称为“都希(梦语铁砧子之意)”,牧民认为是火山是神为他们提供的打制作战武器和生产工具的砧子,每年在此朝拜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乌兰哈达,当时是集二铁路上的一个小站,是我读高中之后搭乘现代交通工具走向世外最近的一个站点。1984年,我在白音查干镇北的师范学校高中复读,学校就在一个叫白音淖尔的湖边,向北望,视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座形似日本富士山的截顶圆锥体火山(上部是完整的锅状火山口)和一座尖锥形火山,后来才知道,火山地质学家已研究断定,白音淖尔是火山喷发时熔岩流经此处形成的高原堰塞湖。在距今12万年前和1万年前的两次较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中,地下岩浆喷涌而出,熔岩淌流在周边十多公里的地域,直至现在,这里到处都是赭红或黑褐色的火山浮石和碎渣,地面上随处可见形似石河、石浪、石湖,石禽、石兽的景观,一直延伸到白音淖尔一带。这一区域,当地人称为“石堎子”,在208国道和G55高速公里未修通之前,这一路段行车极为颠簸,十分不便。火山脚下的一条沟内,有一株树龄高达1000多年的老榆树,被专家称为蒙古高原的“树王”,它与火山一样有着神秘神圣的传奇故事,吸引了远近各地大量游客前来观瞻膜拜。

  如果说察哈尔火山过去一直鲜为人知,主要说这里是一方尚未被大肆炒作的清静之地,至少在2000年之前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和景区宣传推介,国内外来观光的客人较少。但这处地质遗迹早年就被地质学界所注意和关注。上世纪三十年代,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考古学家桑志华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在距离火山遗迹10公里的红格尔图中心教堂传教,期间在这里做过专门调查,后经我国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尹赞勋教授介绍,始为国内地质学界所重视。1957年与1964年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许辑五、肖干泰两次前往乌兰哈达,对这里的火山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考察,并将搜集整理的资料于1979年以《内蒙古乌兰哈达的第四纪火山》为题发表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提供给国内火山研究者。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国内著名火山地质专家白志达教授多次带领团队前来乌兰哈达对火山进行深入考察,发表了《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第四纪火山群》(《岩石学报》2008年第11期)等多篇学术论文。论文概要如下:

  乌兰哈达火山群位于内蒙古中部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地处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约300公里。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面积约280平方公里。火山活动可分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期,火山喷发总体为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晚更新世形成一系列呈北东和北西向线形展布的溅落锥,其中黑脑包为熔壳状火山锥。大部分锥体主要由玄武质熔结集块岩及碎成熔岩组成,已遭受一定剥蚀,但多数火口形态仍清晰可辨。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火山受同一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主要包括3座中心式喷发的炼丹炉火山,火山均由碱玄质火山渣锥和熔岩流组成,属斯通博利式火山。火山规模较大,结构完整,基本未遭受剥蚀。锥体由早期降落浮岩渣和晚期溅落熔结集块岩组成。熔岩流分布受地形制约,总体由北西向南东流淌,最长熔岩流约18公里。熔岩流覆盖在全新世河谷砂砾石、风成沙和沼泽沉积物之上,表明火山喷发的时代应为全新世。熔岩流类型主要为结壳熔岩,其中胀裂谷和塌陷谷发育。熔岩流前缘抵达白音淖一带,堰塞水系形成莫石盖淖和乌兰胡少海等火山堰塞湖。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目前发现的唯一全新世有过喷发的火山群,是一处天然火山"博物馆",是研究蒙古高原南缘现代地壳深部结构及其活动性的天然"窗口"。

  白志达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乌兰哈达考察时惊叹这里是“保存完好、举世罕见的火山群奇观”,指出,这处火山群仍为活火山,具有典型性与稀有性,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地质学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三座“炼丹炉”中的“中炼丹炉”,是典型的截顶圆锥体火山形态,是保存最为完好至今最为完整的一座。据当地老牧民讲述,1936年11月,闻名中外的绥东抗日第一战红格尔图战役打响,国民党绥远省绥东四旗剿匪保安司令达密凌苏龙(外号长胡子)的骑兵部队与日伪军迂回周旋,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部队把300余匹战马拉进坡度21度、高85米的“炼丹炉”顶部锅口内隐蔽,这个锅口直径190米,深26米,是夜,朔风凛冽,白雪漫卷,“锅底坑”内人无息,马无声,骑兵和军马巧妙地躲过日伪军正面追击并于次日伺机出击参战,为红格尔图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密凌苏龙出生在火山脚下原察哈尔商都牧群的一个贫苦牧民家庭,是当时察哈尔地区威震一方的传奇人物,曾任察哈尔盟副盟长之职,1948年5月从蒙古国回国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高等参事。

  黑梅亲历火山群遗迹采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