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以再作文?”
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写文章的频率远不及初高中,轻易写不出好文章来。借口自然是:要学习繁重的专业课程,忙碌于各类社团组织、学期论文、考研考证……就这样放纵懒惰,没有狠逼自己多写写闲杂的小文章,也就荒废了许多原本可以落笔的人、故事、风景,以及可能更勤奋的自己。我总在想,人怎么可以越长大文章写得越少呢?
中小学时代我们就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练习写文章了。
小学,小小的身板,好奇的大眼睛,稀里糊涂的功课,孤孤单单的小世界,呆呆的脑袋瓜……每学期起码要应付两次要紧的考试:期中考和期末考。初中开始,考试慢慢多了起来,需要更加严肃地理解考试的分量和压力了。而后到高中,尤其高三,每月一考,是为“月考“,其间还穿插着各种由头的考试:开学考、分班考、摸底考、模拟考(一模、二模、三模)、会考(等级考)……
现在的小朋友们应该考得更频繁、更花哨了。这些五花八门的考试里,语文无疑是必考科目。大家都要面临最后几十分钟作出一篇文章这件要紧事。但是不论:作文之前是满怀期待,还是惴惴不安?写作时是文思如泉涌滔滔不绝,还是抓耳挠腮“道阻且长”?成文时是满心欢喜得意洋洋,还是辣瞎眼睛自惭形秽?答卷交上去是得了高分还是低分?文章被老师当众表扬了,或是遭致嫌弃和无视?……我们总能在那么紧张的、兵荒马乱的几十分钟后,交出这一篇文章来,没有哪一次交过白卷。(如果你交过白卷,那你很勇敢。我从没有过,不想,也不敢。第一怕自己难过,第二怕老师责罚,第三怕惹老师生气。)
现在回想,那时候对于学业上的难题或“逼迫”,其实适应得很从容。从不绝望或放弃,一次又一次,硬着头皮居然都给应付过来了,甚至还时常从中找到快乐、欣慰和得意。再后来,念本科、念硕士,学习写作严谨板正的学术论文,作文章的外在动因与中小学时候并无二致,仍是有“逼迫”,就有结果。
我想,一个人受过学校多年的素质教育和人文培养,在写文章方面,最应该收获的或许不是文笔的精进,而是定时定期逼出一篇文章来的自觉性和韧性。这件事,年纪轻轻的时候做得那么好,年岁大了见过更广阔的生活,实在是没有理由不做,或做得不好。
以上,是为“何以再作文”的一点体会、一次自问与自答,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