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浏览 11

  艺术永远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在幼儿的教育中,培养其艺术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大班的美术教育有什么不同吧!

  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第一篇】: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这次的美术学习,那么“受益匪浅”再好不过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对美术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自身的美术培养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次的学习我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美术教学――米罗可儿,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未来学意义的现实人,如何培养小主人,那么就缺少不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就需要通过美术教学活动来提高。

  米罗可儿的教学,主要是以借形想象为特征,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儿童画教学与认识截然不同,我们认为只要孩子画的好,认真,笔顺流畅那么就是好作品,也许这样是不正确的,我们只是在让孩子复制我们的作品,复制我们所灌输给他们的东西,却没有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就阻碍了幼儿想去创造美的欲望,而米罗可儿教学就注重于这一点。另外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不要吝啬于表扬,要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的表现,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要学会欣赏不用的美术作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通过这次学习,对于废旧物品的利用让我感受颇深,通过对观摩课的学习,让我觉得平日里用不到的东西都派上用场,而且都变得那么的有艺术性,向我们生活中用不到的皮包,它就被用来进行皮包拓印,然后加上孩子的添画,就形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我们平日里制作手工余下的小纸条,都可以用来进行添画,非常的有艺术性。是的,我记得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面对身边一切熟悉的东西,不善于观察发现的人对他麻木不仁,可善于发现美的人却如获至宝,就像废旧物品利用一样。

  这次美术学习我们还走进了米罗可儿美术特色园,在对幼儿园的参观中让我非常的惊讶,孩子的想象空间真是无限大的,看到他们的作品,都非常的有创意,我感到不如孩子,同时也因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高兴,是的,作为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幼儿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这次的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美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美术的强烈兴趣,及想要创作的欲望,同时还告诉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是自己在美术领域中更上一层楼。

  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第二篇】: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美术作品是幼儿心灵的一面镜子,表达了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这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折射出无穷创造力。这学期教研一组,在组长王苏情老师的带领下,制定了专题计划,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等,我改变教育观,在开展的美术活动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爱上美术。

  一、善于学习理论文章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成长,教研会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美术活动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知道了绘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有熟悉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甚至创造出高尚的艺术。而要激发幼儿创造和想象的欲望,必须从幼儿最熟悉的事物开始。幼儿熟悉的动物、环境、人物都是他们创作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画想象画前,必须选择这些幼儿熟悉的主题,而观察就是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重视知道幼儿观察事物,通过观察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陈鹤琴先生主张“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运用多样形式,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幼儿情趣——故事迁移想象画。

  故事是幼儿的童话世界,让幼儿在经常不同的故事中进行想象画的思维练习,更强化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单一的绘画方式会让幼儿感到乏味,阻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故事引导。这对激发孩子绘画创造欲望是十分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用的故事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动物园》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先给幼儿讲述有关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你在动物园里看到有什么,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然后在黑板上简单示范二至三种动物的简笔画,概括动物的特征,倾听他们的想法。最后要求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我告诉幼儿,不要模仿老师和其它小朋友。同时,我准备各种不同画笔、宣纸和各色颜料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孩子们的作品很有新意,给猴子都戴上了王冠。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这本身已能发挥幼儿想象力,而故事迁移想象画,能从最大程度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故事迁移想象画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受到启发,充分扩散思维,运用已有经验对情节的多种可能进行想象,创造,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表现。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去使现实被他同化。这里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他们很少去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画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幼儿正是在游戏当中,不再把教师当作自己行动的决策者,常常沉浸在游戏之中,忘记了一切。在这里,儿童能够,也愿意暴露自己,他们任意的一笔一划都代表了一种情感和思绪。

  例如设计开关贴的活动中,首先开展“小摄影家”的游戏。游戏前,教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一架玩具照相机,请他们做小摄影家。他们的顾客是教师事先放在教室各个地方的漂亮小猫、小象、小鸡、小鸭等动物或各种卡通毛绒玩具,要求给它们照一张相就要画一张照片。当幼儿听说要当摄影家时,高兴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门前还要向他们的服务者提醒道:“不要动,笑一笑。”照完后,便郑重其事地说:“明天来取照片。”因为老师说过,如果“照”得不像的话,毛绒玩具会不高兴的。一位小朋友给毛绒玩具照了相,最后,又把镜头对准室外风景,照了一张风景,很想一个真正的摄影家。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意——设计想象画。

  现在的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发现者、创造者。一位男孩子每张作品上都画着各种各样的车,我好奇的问他:“你怎么把车画的这么多?从哪儿看到的,还是你爸爸教的?”他自信的回答我:“这是我自己设计的车!等我长大了,我要开我自己设计的车!”很有想法和创造力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他。

  从幼儿喜欢用积木搭建枪、飞机、房子等的行为来看,幼儿对设计活动是很感兴趣的。设计想象画,简单说来,就是把生活中的实物“锦上添花”,变成全新的形象。周围的万物都在我们设计的范围,如:漂亮的裙子,说不定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可乘坐的一辆想象列车;质朴的手套到孩子手里会变出个枝叶繁盛的参天大树;邮票说不定就成了孩子衣服上那一幅幅创意的图画;未来的房子有着神奇的功能;各式各样的汽车说不定会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等等。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就可以选作设计素材,而在这样的活动中,也给每个孩子打开了走进创造之门的通道。

  设计想象画让幼儿明白世界上的万物为什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为什么不断有新产品出现,都是人类在不断发明、设计出来的,我们要当“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当我们给予孩子新奇的想法一点支持、一些肯定,哪怕只是竖起你的大拇指,那也是给予了孩子一份实践后的赞赏。那样,孩子会更加的畅游在敢于设计、想设计、愿意设计的想象空间之中。

  四、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作品,善于发现幼儿每幅作品的优点。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完成作品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孩子心中的满意程度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有时孩子之间还进行交流,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赏。如果教师责怪他乱涂乱画,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东西,那么我相信,今后再给你看画时一定会惴惴不安,面他的那些自我“创作”会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代替的是小心翼翼模仿,力求达到成人所要求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正面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贵的创作勇气。因此,当我给幼儿开展第一次美术活动时,都以意愿画形式作为美术活动的开始。这时,我只要求幼儿能大胆地在纸上涂画,同时,赞赏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早把绘画作为游戏的一种方式,当他握起笔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学会画某种东西,而是满足其内心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境,利用纸和笔把他们表达出来。一旦他们的这种情感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单纯地以画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教师轻易否定幼儿的作品,将会影响幼儿创作能力的表现,而应多给一些肯定和鼓励。

  孩子与孩子有着个体差异,对事物有不同的观察方式,以及各自拥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儿的画面有着不同的丰富多彩。教师应能欣赏、理解孩子们的每幅画,并从中发现其优点。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成为幼儿绘画下一次进步的起点。

  五、发展幼儿个性,进行意愿画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从来不问:“这是什么?”或是否定孩子“画得不像”,也不向他们提任何建议,因为我并不想去在幼儿绘画过程或完成了他们创作之后,试图教给他们什么,这样只会阻碍幼儿个性及创作能力的发展。当幼儿不必考虑如何做才会使老师和家长满意时,他的创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发挥,进一步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

  丰富、天真、可爱的是孩子们的本质!幼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先决条件,所以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孩子也总是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赋予自己的情感去加工、去表现。因此,教师在辅导幼儿作画时,应谦逊地对待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应帮助幼儿使其个性得以顺利发展。

  个性的想象画作品也表现在具有夸张的形象,他们能够把互不相干的物体编排在一起,这种“非常理一般的怪画”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突现着幼儿的个性品质。所以教师在引导时切不可要求幼儿一定画手要一样长,头比身体小等这样的强加性概念,而相反,对于一些能表达幼儿情感和想象的成分要求画得夸张一些,大一些。

  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有的则思维狭隘,想象力较差,如果教师以同一标准去评价每位幼儿的美术作品,会挫伤许多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要从幼儿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儿童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能够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

  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时时刻刻和孩子们在一起,应该主动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知道他们迫切需要什么,他们都有哪些奇异的想法。教师应相信孩子,认真倾听,多给幼儿时间交流,彼此欣赏、互相促进。相信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能随着孩子的生活想象画走进孩子心灵;在实物绘画中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引导与支持。孩子必将能大胆创意的设计出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想象画!

  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第三篇】: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有关艺术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的阐述幼儿生活在充满艺术的世界中,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分主动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积累美的体验。因此,绘画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感受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那些令他们感到新奇或不满的事情,他们常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边画边用语言进行补充,从中表现自我,使情绪、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绘画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方式选择合适幼儿的活动内容,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气氛,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提问“你家的盘子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让幼儿根据平时生活的经验来回答,此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连平时不大发言的幼儿都被激发了,因为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犹如重现眼前。而在欣赏青花瓷盘图片时,我也请幼儿说说喜欢哪个盘子,“盘子边缘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让幼儿边观察边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在评价活动中,我也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青花瓷盘?为什么?”整个活动都将幼儿自由表达渗入其中,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二、绘画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绘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为了能让幼儿对创作感兴趣,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收集一些青花瓷盘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充分地观察和感受它的美丽花纹和色彩搭配,说一说“你喜欢哪个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这盘子和我们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一样,上面有几种颜色?”,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我还展示了图示,让幼儿知道利用中心对称进行作画,由于这个活动对大班幼儿展示的,因此我并没有用范画来约束幼儿,而是让他们参照图示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一次性盘子上进行装饰,我们会发现幼儿作画时情绪都很高涨,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展示时我们看见了各不相同的青花瓷盘,感受到了青花瓷盘的独特美。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要培养幼儿创造性可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绘画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

  美感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能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青花瓷盘”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现在的幼儿对传统的文化了解的很少,为了让幼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深入了解,我向幼儿展示了不同花纹的青花瓷盘的图片,让幼儿发现它独特的色彩搭配,并提供各式盘子供幼儿选择,蓝、白颜料,棉签等材料供幼儿作画,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画,各具风格,他们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我表现的愉悦情绪体验,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绘画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幼儿的任何一件作品无不需要幼儿的手与脑的结合,如:小班幼儿主要是涂色,它也需要幼儿思考用何种颜色进行涂色,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颜色搭配;中班幼儿在模仿范画的基础上,进行涂色,又比小班提高了一个层次;大班幼儿在作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并涂上背景,要求就更高了。逐步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同时幼儿绘画不仅是记号笔作画,还会有水墨画、棉签画等,《青花瓷盘》就是一项棉签画,幼儿不仅体验到棉签作画的乐趣,而且也提高了幼儿作画的技能,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绘画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依依对着甜甜说:“你画的什么呀,好难看啊!”这时甜甜听到后伤透了心,打击了她的创作欲望,使她感到很自卑,这时我听见后及时鼓励他,“依依,可能甜甜还没画好,我们看不出她画的什么,不如让她来跟我们说说吧。”甜甜把画的内容跟我们说道:我们还小,我想让奥特曼来保护我们,就画了个奥特曼。听完后我赶紧鼓励说:“你的想法真不错哦!”她听后又恢复了创作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树立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

  创作绘画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一点快乐,也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眼中的事物是美好的,我们教师的责任是让幼儿时刻感受世界的美丽,希望孩子在自由绘画中绘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蓝图。

  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第四篇】: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开始能握笔的时候,就喜欢乱涂画,这也是一种让大人们喜悦的一种能力。最早的在一岁多开始涂鸦,他们几乎是反复涂抹一些谁也辨认不出的线条、符号等。而他们却常常惊讶于自己的作品,有时竟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这种发现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奇妙和好玩!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在大人不断的引导下,各方面的能力都在提高,而最能让孩子们思维活跃的以及充分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最有效的体现就是想象。最能直观表现孩子想象力的方法之一就是想象画。而想象画则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在想象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是及其丰富的,超乎寻常的,并且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感悟。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在有效的想象画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孩子:一切从兴趣出发。

  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有以下几点总结。

  一、在孩子身边选素材,生活想象画。

  生活是一切教育的起源,幼儿教师要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幼儿的点滴教育,其实就是生活的教育。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见多识广。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孩子自己的经历、庆祝过的节日等,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借助想象画的形式来表现,用提问的方式给孩子引导,使幼儿能更深刻的认识生活中的现象,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绘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有熟悉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甚至创造出高尚的艺术。而要激发幼儿创造和想象的欲望,必须从幼儿最熟悉的事物开始。幼儿熟悉的动物、环境、人物都是他们创作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画想象画前,必须选择这些幼儿熟悉的主题,而观察就是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要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重视知道幼儿观察事物,通过观察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陈鹤琴先生主张“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运用多样形式,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幼儿情趣——故事迁移想象画。

  故事是幼儿的童话世界,让幼儿在经常不同的故事中进行想象画的思维练习,更强化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单一的绘画方式会让幼儿感到乏味,阻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的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故事引导。这对激发孩子绘画创造欲望是十分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所选用的故事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

  例如:在《动物园》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我先给幼儿讲述有关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你在动物园里看到有什么,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还见过什么动物?然后在黑板上简单示范二至三种动物的简笔画,概括动物的特征,倾听他们的想法。最后要求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我告诉幼儿,不要模仿老师和其它小朋友。同时,我准备各种不同画笔、宣纸和各色颜料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创作的天地。孩子们的作品很有新意,给猴子都戴上了王冠。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这本身已能发挥幼儿想象力,而故事迁移想象画,能从最大程度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故事迁移想象画是指幼儿在故事活动中,受到启发,充分扩散思维,运用已有经验对情节的多种可能进行想象,创造,并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愉快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创造能力的表现。

  皮亚杰说:“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去使现实被他同化。这里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幼儿画画的过程是游戏的过程,他们很少去考虑有没有掌握技法和表现能力,画起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幼儿正是在游戏当中,不再把教师当作自己行动的决策者,常常沉浸在游戏之中,忘记了一切。在这里,儿童能够,也愿意暴露自己,他们任意的一笔一划都代表了一种情感和思绪。

  例如设计开关贴的活动中,首先开展“小摄影家”的游戏。游戏前,教师发给每位小朋友一架玩具照相机,请他们做小摄影家。他们的顾客是教师事先放在教室各个地方的漂亮小猫、小象、小鸡、小鸭等动物或各种卡通毛绒玩具,要求给它们照一张相就要画一张照片。当幼儿听说要当摄影家时,高兴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门前还要向他们的服务者提醒道:“不要动,笑一笑。”照完后,便郑重其事地说:“明天来取照片。”因为老师说过,如果“照”得不像的话,毛绒玩具会不高兴的。一位小朋友给毛绒玩具照了相,最后,又把镜头对准室外风景,照了一张风景,很想一个真正的摄影家。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达到了活动的目标。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意——设计想象画。

  现在的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发现者、创造者。一位男孩子每张作品上都画着各种各样的车,我好奇的问他:“你怎么把车画的这么多?从哪儿看到的,还是你爸爸教的?”他自信的回答我:“这是我自己设计的车!等我长大了,我要开我自己设计的车!”很有想法和创造力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鼓励他。

  从幼儿喜欢用积木搭建枪、飞机、房子等的行为来看,幼儿对设计活动是很感兴趣的。设计想象画,简单说来,就是把生活中的实物“锦上添花”,变成全新的形象。周围的万物都在我们设计的范围,如:漂亮的裙子,说不定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可乘坐的一辆想象列车;质朴的手套到孩子手里会变出个枝叶繁盛的参天大树;邮票说不定就成了孩子衣服上那一幅幅创意的图画;未来的房子有着神奇的功能;各式各样的汽车说不定会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等等。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就可以选作设计素材,而在这样的活动中,也给每个孩子打开了走进创造之门的通道。

  设计想象画让幼儿明白世界上的万物为什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为什么不断有新产品出现,都是人类在不断发明、设计出来的,我们要当“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当我们给予孩子新奇的想法一点支持、一些肯定,哪怕只是竖起你的大拇指,那也是给予了孩子一份实践后的赞赏。那样,孩子会更加的畅游在敢于设计、想设计、愿意设计的想象空间之中。

  四、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作品,善于发现幼儿每幅作品的优点。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完成作品后,即使这张画再难看,但孩子心中的满意程度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作品,这时,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有时孩子之间还进行交流,更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赏。如果教师责怪他乱涂乱画,不知道画的是什么东西,那么我相信,今后再给你看画时一定会惴惴不安,面他的那些自我“创作”会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代替的是小心翼翼模仿,力求达到成人所要求的标准。所以,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正面多加肯定,鼓励他们这种可贵的创作勇气。因此,当我给幼儿开展第一次美术活动时,都以意愿画形式作为美术活动的开始。这时,我只要求幼儿能大胆地在纸上涂画,同时,赞赏每一位幼儿的作品。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早把绘画作为游戏的一种方式,当他握起笔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学会画某种东西,而是满足其内心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境,利用纸和笔把他们表达出来。一旦他们的这种情感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单纯地以画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教师轻易否定幼儿的作品,将会影响幼儿创作能力的表现,而应多给一些肯定和鼓励。

  孩子与孩子有着个体差异,对事物有不同的观察方式,以及各自拥有的不同情感,使幼儿的画面有着不同的丰富多彩。教师应能欣赏、理解孩子们的每幅画,并从中发现其优点。教师的每一次发现,都将成为幼儿绘画下一次进步的起点。

  五、发展幼儿个性,进行意愿画。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从来不问:“这是什么?”或是否定孩子“画得不像”,也不向他们提任何建议,因为我并不想去在幼儿绘画过程或完成了他们创作之后,试图教给他们什么,这样只会阻碍幼儿个性及创作能力的发展。当幼儿不必考虑如何做才会使老师和家长满意时,他的创造能力才能充分得到发挥,进一步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

  丰富、天真、可爱的是孩子们的本质!幼儿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创作的先决条件,所以他们敢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孩子也总是把观察到的外界事物赋予自己的情感去加工、去表现。因此,教师在辅导幼儿作画时,应谦逊地对待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应帮助幼儿使其个性得以顺利发展。

  个性的想象画作品也表现在具有夸张的形象,他们能够把互不相干的物体编排在一起,这种“非常理一般的怪画”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突现着幼儿的个性品质。所以教师在引导时切不可要求幼儿一定画手要一样长,头比身体小等这样的强加性概念,而相反,对于一些能表达幼儿情感和想象的成分要求画得夸张一些,大一些。

  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有的则思维狭隘,想象力较差,如果教师以同一标准去评价每位幼儿的美术作品,会挫伤许多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要从幼儿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儿童在绘画中所传达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传达的心灵沟通与共鸣,能够鼓励和激发幼儿新的表现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创造力和陶冶情操的目标。

  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时时刻刻和孩子们在一起,应该主动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知道他们迫切需要什么,他们都有哪些奇异的想法。教师应相信孩子,认真倾听,多给幼儿时间交流,彼此欣赏、互相促进。相信在这样的理念下,我们能随着孩子的生活想象画走进孩子心灵;在实物绘画中给予孩子各方面的引导与支持。孩子必将能大胆创意的设计出属于自己心灵世界的想象画!

  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第五篇】: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

  背景:

  在主题活动《中国一家亲》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谈论着自己知道的祖国的骄傲。有不少孩子都提到了国宝动物大熊猫,小意说:“我知道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婷婷说:“我和妈妈在杂技表演里看到过大熊猫。”韬韬骄傲的说:“我还和大熊猫一起拍过照片呢!”接着,我根据孩子们的热点讨论,提议请大家一起来画一画祖国的国宝大熊猫。

  实录:

  绘画活动中,我创编了故事情景导入,讲述了发生在动物杂技团的故事:一天,动物王国里来了一个杂技团,有许多杂技演员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小狗钻火圈,有大象踢足球,还有小猴走钢丝……最后,还有一位身穿白衣服,带着黑手套,穿这黑靴子,耳朵上套着黑耳套,连眼圈也涂得乌黑乌黑的动物出场表演了更精彩的杂技,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表演了什么杂技?根据老师的提示,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了是大熊猫在表演。大家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大熊猫可能表演了滚球,有的说大熊猫表演的是走独木桥,也有的说大熊猫会表演骑小车等等。于是,大家带着自己的想法开始画起“大熊猫耍杂技”……

  镜头一:韬韬手拿画笔并没有急着往纸上画,反而轻声地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始动笔。最终,我看到了他画的大熊猫是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我问他:“噢!大熊猫在表演撑伞滚球的杂技,真了不起!那你刚才画画之前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呢?”“我本来想画大熊猫走钢丝,可是,已经有小猴走钢丝了,大熊猫不能演人家演过的杂技,所以我在想他演什么杂技。”韬韬回答说。(原来,韬韬在作画的时候,他首先把故事情节回忆了一遍,并对杂技节目进行了选择。原本他想画简单一些的杂技表演“走钢丝”,但是由于故事当中已经说到了“走钢丝”的表演,他又想熊猫表演的是更精彩的节目,所以,他最后画的是熊猫表演“撑伞滚球”。这说明韬韬是一个肯动脑筋、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自己的图画。)

  镜头二:宣宣坐在韬韬同一组,她在画图的时候先看看旁边萌萌的画,又看看对面韬韬的画,迟迟不肯动手。我提醒她说:“宣宣,刚才故事里的小动物都表演了什么节目呢?你认为大熊猫表演什么节目才会更精彩好看呢?”宣宣没作声,手中握着笔托着小下巴想了又想。接着,她又看了看韬韬的画,瞄了瞄萌萌的画,终于开始动笔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大熊猫站在大皮球上滚球的杂技呈现于画纸上。“哇!宣宣画的大熊猫是站在皮球上表演的!真精彩!”这时,我看到了她脸上自豪地笑容。(宣宣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每每碰到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画图的时候总是东看看西看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且,她的作品往往是与同伴的一模一样。今天,她画的熊猫虽然也是在表演球类杂技,但与他人的却有所不同,说明她也在动脑筋想像,力求与众不同。)

  镜头三:凡凡画好了大熊猫演杂技,已经开始设计背景图案了。他一开始画了一些五角星,并涂上了亮亮的黄色,然后,我发现他拿起黑色的蜡笔在画纸上“唰唰”的挥舞起来。“唉呀!我怎么看不清楚大熊猫在演什么杂技啦?”我很想制止他的行为,但又怕伤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用了婉转而惊讶的口吻来问他。只见凡凡不紧不慢地说:“这是晚上呀,大熊猫在晚上表演杂技的,天很黑,还有很多的星星。”一边说着一边继续用黑色的蜡笔涂着。(原来如此,看来凡凡并没对自己画画的方法感到诧异,反而在他的认知世界里,杂技演出就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他会将整个画面用黑笔涂抹进行装饰。)

  反思:

  今天的创意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有一百种语言的。孩子们在故事情景的带动下,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了不同的大熊猫杂技表演——“撑伞滚球”、“踩高跷”、“跳绳”……不过,孩子们在绘画的时候,有的人磨磨蹭蹭,没有马上动笔画图;有的人总看别人的画,自己却迟迟不画;更有的孩子竟然用黑色的笔涂满整张画纸等等各种现象都有。作为教师,我没有马上给与孩子们指令性的指导,而是尽可能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积极调动着自己的角色身份,适时在引导者、欣赏者、观察者当中进行转换,引领孩子们展开想象。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班创意美术的相关教育随笔》五篇,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