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创造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家庭创造教育随笔【第一篇】:创造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了让各位家长能更多地了解幼儿园,能与幼儿园更好的互动,创造出家园共育的有利环境,常家幼儿园于10月9日上午召开了全体幼儿家长会。会上王园长与家长们在我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上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发放了家长问卷调查表,真诚地希望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真正为孩子创造整体和谐的教育环境。
各班老师也做了精心准备,热情接待每一位家长。会议结束前,各班班主任把班级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其次详细的介绍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目前的班级状况等重点工作。最后,就家园如何配合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做了详细的探讨。
会后,家长们又参观了幼儿园各个活动室,班主任分析了每一位幼儿的特点和学习生活情况,还重点介绍了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学目标及一日生活安排,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同时也向家长提出了配合幼儿园工作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本次家长会不仅拉近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家园共育,还对幼儿园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创造教育随笔【第二篇】:放手,让孩子拥有创造力
一个人的素质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创造力开发重于知识储备。然而,由于社会与家庭的原因,现在孩子的创造力越来越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困难的机会相对于过去的孩子越来越少。因此,在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过程中,家长更应该注意到一种关键元素——放手。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曾志朗说:“要使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出来,一定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一个满脑子里塞满知识的孩子是没有创造力的,因为他缺乏一个创造力的必要条件——思考的空间。”
而现实中,大人们用自己的经验塑造着孩子,用写、算、背将孩子的生活填得满满的。大人们怕孩子做事慢,怕孩子吃亏,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扫平可能的障碍,让孩子少走弯路。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们越是为孩子想得尽善尽美,越可能摧毁孩子的智慧和热情;替孩子做得越多,越可能创造“无能”的孩子!
我们常常发现:经常独处的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高人一筹;越让人“省心”的孩子发展越优秀,越是让家长操心的孩子,生活和学习能力越差劲。这些发展的关键在于教育之初的引导:创造、发展、成长是无法用逻辑和经验来取代的,却是以无数的“空白”滋养而来的。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要想办法给孩子“独立”,创设思考的空间。
让孩子独处
每天留出一段时间,让孩子独处,任他天马行空地做自己的事。拥有独处时间的孩子,容易接受结果多样性的事实。这种思维可以让孩子在一个问题情境中设想更多可能,寻找多种解决途径,并接受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
当然,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独立性而定,但大人要有意识地去做。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多问孩子开放性问题,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求解决的途径。或者在孩子提问时,不急于给予“答案”,而是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这对培养孩子主动思考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训练。
成功后依然不怕失败,不固守城池,能够继续去开拓,去尝试改变。这对于善于体验的孩子来说,更有成长的意义。
给孩子补过的机会
对于孩子一时的错误或者过失,家长不应该进行简单的训斥或者劝解,应该给孩子一个纠正和补过的机会。比如孩子拆卸玩具,或者把家中的遥控器弄坏了,这时,我们可以鼓励或者陪同孩子一起把玩具或者电器恢复原状,努力找到症结所在,这对孩子和我们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互动游戏。你在此时会发现,孩子这时的注意力会特别集中,而且你们也会因此体会到一层非常特别的亲子关系——火伴。
愿意冒合理的风险
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孩子能够通过合理推断,分析事件的利弊,并做出行动判断。习惯独自行动的孩子常常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且有一定理性分析的基础,不是冲动、盲目之举。
对于孩子来说,真正受用的经验来自于自我体验和反省。这包括对内心世界的开放,对艺术表达的重视与欣赏,以及对各种情绪的接纳,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向往。
总之,不要让我们的宠爱使孩子失去起码的创造力,让我们放手,给孩子的成长添上创造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实践的乐园中快乐地飞翔。
家庭创造教育随笔【第三篇】:家庭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深深感知,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从事多年的政教工作的我,总是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甚至于一些家长的问题比学生还来得严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误区有许多。
首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被所谓的专家误导了,这是致命伤!最近这些年,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总是鼓吹他们的教育理念,例如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学过哲学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科学辩证的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你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孩子笨,从家长的角度就是老实;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就是聪明,慢慢的家长自己会形成一种自我欺骗,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孩子的优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想他聪明他就聪明了,美好的意愿谁都有,肥皂泡再漂亮也终将破裂。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家长朋友,你可以找张纸,尽量客观地把你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然后,优点呢你可以先不去管他,因为优点已经形成。但是,缺点必将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因此我们必须用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扫平这些障碍,我们应该寻找孩子形成缺点的根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然后持之以恒的去帮助孩子。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特别小,我从来不用担心他会玩水、玩火、玩电,每当电视里有播放一些相对紧张的音效时,他都会跑去房间里。可能在一些家长看来,这样的小孩很乖。其实作为家长,我很清楚这个缺点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勇气,有空就和小孩来一场枕头大战,鼓励他从高处跳下,有机会就组织各种活动,经常出门去旅游,让孩子自己上市场买东西……,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变得阳光起来,以前对陌生人说话很小声,现在每天在学校能在课前带读。
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个“小”字包涵有几个意思。
一是年龄,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后,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更应该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抓起,越早效果越好。二是小事,家庭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但以小见大,教育孩子要从小事着力。周围很多人都感叹,我的孩子仿佛不用怎么教就很出色,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颗小树苗,要想小树苗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成长,那么怎么做呢?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就是在小树苗很小的时候,它的成长出现了偏差就立刻给予纠正,如果等到它长大一些你再来扭的话,有时也能纠正过来,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会比较多,难度较大的,甚至可能把树扭断了。记得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有一次吃饭,东西不是他喜欢的,孩子一下子把碗推到了地上,我立刻很生气的批评了他,母亲在旁边说,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你这样子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孩子再小,都有他自己的判断,如果像这样的行为你不批评他,他就不知道这样子是不好的,以后就会继续,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许多小孩子想得到什么玩具,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会哭闹,结果他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达到目的,以后他想得到什么东西而没能达到目的,就会继续跟你闹。在我们家里,儿子要什么玩具、课外书等不是说他要我们就给他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定了个积分计划,从吃饭、上幼儿园、做家务、心情愉快等等都能够拿到积分,然后他想买什么玩具和书或其他要求可以通过他的积分来兑换,因此,儿子从来不会因为要什么达不到目的而哭闹。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一点点的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努力向上的习惯。
家庭创造教育随笔【第四篇】:家庭教育的思考
教学要分析学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的学生,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学习自觉性很强的学生,师生会在探究生成的氛围**同成长,教这样的学生,不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多高,教师都会乐在其中,充满成就感。第二类是愿意学习但需要帮助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类学生就很有个性了,上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这些学生进高中时分数很低,都是掏了高费的。分数低、掏高费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不懂得、也不想务学生的正业,只想依赖家长,从不想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努力的结果往往微乎其微。基础差、学不会倒在其次,关键是就不想学,只想混时间。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养成,逐渐形成了性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直忽略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只是一味溺爱或压制,那么孩子的性格往往有缺陷,心智不成熟,对家长有各种要求,对自己无任何要求。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有了某种思维定势。到此家长已无可奈何,或者本就无可奈何,三年高中在混混噩噩中结束了。然后是浑浑噩噩的的四年大学,因为没自我努力的习惯,能力几乎没有增长,对普通人家的孩子,工作难找,只有啃老。
观此过程,得关注其因果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读不好书不可怕,没有责任心和自我努力的习惯是最可怕的,而且很难改变,各位家长切切不可小觑!
家庭创造教育随笔【第五篇】:家园合作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知识经济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人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发展、改革现状,具备创造专长和创新功能。从当前来看,国际经济竞争的趋势正使科技和教育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而我国目前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这与我国的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有关系。要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本世纪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教育就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造性教育这一核心,加大力度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
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方面我觉得幼儿园存在着以下缺点: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抑制幼儿创造力的做法。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压抑性、溺爱型和民主型这三种。压抑型和溺爱型不能调动孩子的自主性,易使孩子依赖、顺从、无主见、创造水平低。北京市家教研究会的专家闵乐夫和王大凯调查了278名幼儿和中小学生的父母,发现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已经成为当今家庭教育中不容乐观的问题。例如,当问到:“如果孩子把冰淇淋放进热粥里面吃”,有40%的父母表示会对孩子进行训斥批评,认为它“不听话、胡来”,甚至绝对不允许孩子这样做;“当孩子想体验一下如何煎炸食品时”,只有11。4%的家常允许孩子单独试一试,近10%的家长会“让孩子躲远点”或“回屋学习”。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教师和家长们值得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我也谈一谈我的一些观点。
1、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大家都知道教师是培育花朵的园丁,一个好的园丁才能培育出一朵有价值的花。因此,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幼儿来,反而会扼杀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楼上的幼儿们在教室里活动,楼下到处是轰隆轰隆的声音,楼下的孩子们就大声喊着“打雷了,打雷了……”。老师就一口否定他们的说法,甚至于批评他们大惊小怪。这样的老师还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吗?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注意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2、教师要向家长积极宣传开展创新教育的目的、意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创新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去,统一了家园教育的步伐,实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进了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父母应该学会配合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光有一个创新思想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会配合老师的家长。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儿童的父母不一定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会积极配合老师在家陪孩子阅读,陪孩子玩耍,并积极参与孩子的讨论,他们的所作所为积极的促进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3、家园合作共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教育教学中,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多带幼儿出去旅游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开拓幼儿的视野,然后请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伴们听,老师可以组织大家将自己所听到的、想到的用绘画的形式变现出来。除了旅游,还有一些很好的方法来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比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另外还有许多家长平时都会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在讲到一半时,戛然而止,让孩子根据前面的情节续接故事;或者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看文字画画的游戏。例如,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把文字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
还可以进行概念的联结训练,经常出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要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结起来。比如“石头”与“电脑”,这两个概念本不相干,但通过“玻璃”和“屏幕”,就构成了相关的概念链:石头—→玻璃—→屏幕—→电脑;家长还可以直接鼓励孩子创编故事。孩子平时都爱听故事,听到一定数量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故事,然后家长、老师以及同伴将会是最好的听众。
4、家园合作打破传统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中束缚幼儿思维的不利因素,针对幼儿的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支持鼓励幼儿的创新精神。
幼儿期可称为“问题时期”,他们什么都爱问。如“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月亮有时圆有时弯”“为什么有的鸟不会飞”“为什么……”往往使成人难以招架。这个时期也是破坏性最强的时期,他们往往拆掉新买的玩具,按自己的意愿组装;打开电视机盖,看里面有没有人;打破镜子,打破手表……这些都是幼儿创新思维最初的萌芽。如果教师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对孩子加以斥责,那么无异于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剥夺了孩子的探索乐趣,使他们变得思想迟钝。所以教育者应善于捕捉这些创新精神的火花。
敢于思考是创新的前提,而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创新的起点。例如,牛顿对“苹果落地为什么不像上落而向下落?”的思考,使他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好问,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产生疑问。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请你放一放”的过程中,教师试图引导幼儿先放最大的物品然后再放小一点物品,可以将7个橘子、13个小番茄以及半碗米放入一个不是很大的容器中的这样一个实验。在幼儿园中幼儿们按照老师的方法将实验做成功了,非常自豪回家请爸爸妈妈买了材料,将这个实验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可这个实验在家中表演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幼儿在放置过程中先把小番茄放进去,然后再把橘子放进去,照样可以将这些物品全部放进容器里”,于是向爸爸妈妈提出了质疑。爸爸妈妈将在家中发生的这一幕反馈给了老师。老师了解情况后,再次买了材料和幼儿进行试验,结果证明正是幼儿的这一大胆质疑,使他们又发现了如果将物体的形态进行改变,那么实验结果会出现质的不同,在家长的鼓励下,教育者的适时引导下,幼儿了解了“实验结果发生改变”的成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幼儿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不管是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应该站在家园合作的**育线上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做出适应其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导其产生新的疑问,提出新的问题,使他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提出新问题中建立一个自主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也是千变万化的,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地共同探讨、共同实践,然后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为祖国培育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