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作文者得语文。然而好文章不是一夕之功,素日精雕细琢成了习惯,考场才能从容应对。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有“推敲”的故事,小编认为文章不厌百回改。——远香
原作呈现:
特别的爱
世界上有很多特别的东西,如特别的手表、特别的手机、特别的玩具……但是,对我来说,最特别的还是爸爸妈妈的爱。
那是个恐怖的夜晚,风在呼呼的吹着,让树上的叶子在“沙沙”地响着,好像每一棵大树上,都有一个大怪物,会随时从树上跳下来攻击行人,再把他们拉到地狱去。
我们的学校停电了,我和爸爸妈妈住在楼上,其它人全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孤单的一家三口。
作业ok手电筒的电也差不多用完了,在屋子里一黑一亮,一黑一亮,导至我觉的现在像睡在鬼宅里。我伤心地对爸爸说:“爸爸,什么时候来电呀?你把手电关一下?”“没问题,怎么了?儿子,你今天怎么像很害怕的样子?”爸爸小声问着我。
妈妈突然说了一句话:“没事!儿子,你长大之后可是个顶天立地的孩子呀!我小时候也怕黑,但是,世界上没有鬼。”“没事,我抱着你睡。”“可以给我唱一首歌吗?”“可以呀!我一路看过……”
修改建议:
这次素养大赛,五年级作文要求是以“特别的()”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文章,做到情感真挚,叙事具体,不少于500字。
这是某娃的即兴习作,40分的习作,得分34分,按百分制,是85分。乍一看,版面还算整洁,字迹端正,语句通顺。
但如果把要求往高处提一提,再逐句逐字地琢磨,这篇习作的亮点不多,有待提升的空间很大。
同样写作文,一篇普通习作和优秀作文之间,到底差什么,值得教者和孩子去思考。
周末,远香正好遇到在初中担过多年毕业班语文的朋友小唐,她参与过中考阅卷,还是中学高级教师。
下面的建议,可以说我们一起探讨的结果。
首先,错别字是优秀作文的“死敌”。
这篇习作语言简单,但“导致”和“其他人”两个词语中还是出现了不该有的别字。
另外“的、地、得”混淆不清,这三个字,虽然同音,但语法功能不同,“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和形容词,“地”后面跟动词,而“得”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动作或状态的补充,它的前面是动词或形容词。有一段时间,曾谣传它们通用,纯粹是无稽之谈。
其次,环境描写有些过度。
写事情,适度的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但要注意分寸,一篇写事的小学生习作,毕竟不是恐怖、悬疑小说,出现“地狱”和“鬼宅”的字眼稍稍有些过度。
更要注意的是,题目是“特别的爱”,主体部分不突出,爸爸妈妈的爱只是三言两语,细节描写不细腻不生动,怎么去打动读者呢?
另外,以仓促的对话收尾,主题没有得到升华,感觉作文不完整,也是一个遗憾。为了抓住读者的心,可以直接叙事,开头的那一段,在可有可无时,应该选择“无”。
最后,足够留意的读者会发现,字数400字还不到。唐老师说,到中考阅卷,经验老道的教师,会认为,字数不足的学生写作能力不高,分数自然提不上去。
有了上面几条中肯的建议,将习作修改并定稿。大家一起来读读,修改后的习作与修改前,是不是提了很多宝贵分数呢?
修改定稿:
特别的爱
那天,夜色笼罩着大地,风“呼呼”地吹着,叶子“沙沙”的响声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谁知,学校突然停电了。我和爸爸妈妈住在宿舍楼上,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我们一家三口。
家里手电筒的电也差不多用完了,那暗淡的光线在漆黑的屋子里一闪一闪的。七岁的我,忽然感觉到我们像生活在荒岛上一样,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让我慌慌的,心怦怦直跳。
我想:在那些黑乎乎的大树上是不是藏着《西游记》里的大妖怪呢?我越想越怕,用打着颤的声音问爸爸:“爸爸,什么时候才能来电呀!”
爸爸从我的语气中听出了不安,他关切地说:“儿子,你怎么了?”我支支吾吾地道出了实情:“爸爸,我害怕……”爸爸笑着说:“儿子,爸爸妈妈都在你身边,怕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爽朗的话语好像有一股魔力,我的恐惧像看见了阳光的雪人一样,在一点点的消散。
这时,妈妈把我揽住,她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温柔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儿子,妈妈小时候也特别怕黑,但是啊,这世界上没有什么鬼怪,你将来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可别像个胆小鬼哟。”
这番话一下子把我逗乐了。我问妈妈:“你可以给我唱一首歌吗?”“可以呀!我一路看过千山和万水……”
在妈妈活泼欢快的歌声里,我恐慌的心满满安静下来,睡意也一点点地把我包围了,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沉入了梦乡。
后来是什么时候来电的,我已经忘了,反正第二天清晨,我睁开眼睛,看见窗外阳光明媚。
现在想起来,年幼的我是那么怕黑,又是那么幼稚,而爸爸妈妈陪在我的身边,安慰我,鼓励我,给了一个孩子满满的安全感,那种安全感不就是一份特别的爱吗?
而我们正是在这爱里成长起来的呀!想到这里,唐代诗人贾岛传诵了千年的诗句涌上心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创:远香远香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