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健康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第一篇】:让孩子成长的更健康
有的时候,小朋友的一些行为,恰恰表现了他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纪不大,才六岁,个子不高偏瘦,好动,课堂表现正常,在数学及绘画上表现突出。刚入园在户外活动中发现,该名幼儿在踏步时表现为同手同脚,在上平衡木时,十分紧张经常会掉下来。律动时手脚不配合,与人交流时不愿意看对方的眼睛。发现这样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该幼儿此情况属于感觉统合失调,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感观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然后使个体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不准确,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恰当。一般来讲,感统失调到6岁才可以通过测试判定,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针对该名幼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让他很快融入集体。其次:我们训练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来是对孩子节奏感空间感的训练,例如听铃鼓按节奏走,蒙眼听声音走等。在小班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飞盘,在这个活动中训练了孩子抛、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们开展了拍球的活动,这个对于手脚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后排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班我们开展了跳绳的活动,跳绳是训练动作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学会手脚配合学会跳绳。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最后学习包括各种跳法。
经过一年的练习从不会到会,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终究达到了我们最初的预想。如今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希望他能坚持锻炼健康成长。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第二篇】:让孩子健康成长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已经拥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孩子却不快乐。为什么呢?其实,是能力弱的孩子不快乐。
郭资宣是个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在一次表演游戏中,郭资宣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来表演,没想到郭资宣一站起来,别的小朋友就马上说:"郭资宣不会,他肯定不会表演。"看到这里,我批评了其他幼儿,鼓励郭资宣大胆的表现自己。可是,他的勇气受到了打击,垂头丧气的在我面前比划了一下,就回位了。并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根据能力的强弱来选择合作伙伴。能力弱的孩子,会遭到排斥,因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不能达到和同伴相同的水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他经常受到排斥,就会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展的。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班里组织了抱一抱活动,让每位幼儿都和真真做朋友,都和他抱一抱,和老师一同来帮助、关心、鼓励他。现在,奕奕已经渐渐摆脱了不良情绪,和其他幼儿一起快乐而健康的成长起来……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第三篇】: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
今天我把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小朋友面前,并介绍了饭菜的名字,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但唯独只有小青小朋友把菜吐了出来,露出不想吃的表情,这时我急忙走到她身边,我对小青小朋友说:“怎麽啦?为什麽把菜都吐出来了?是不饿,还是不喜欢吃这个菜啊?开始她还有点做错事不敢说的语气和表情,我就摸着他的头边说,没事,是不喜欢吃吗?他喃喃地说:“是,我不爱吃,不想吃”,我蹲下来和她说:“咱们就吃两口好吗?这菜特别香,很有营养,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呀,小青对我摇了摇头,露出无助的表情,最终她还是没有吃。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到我平时没有细心的观察小青的吃饭情况,应该了解孩子爱吃什么与不爱吃什么,多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饮食情况,只有充分了解,懂得孩子,这样我才能使孩子逐渐的把挑食的毛病改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及时与小青的家长配合,帮助她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我相信小青小朋友以后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第四篇】:发掘孩子的优点
罗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来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个小、好动,上课似听非听,叫他回答问题只会摇摇头或点点头,好像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孩子会讨人喜欢吗?真让我们老师感到头疼。
一次,我正带领幼儿在户外做操,发现罗辰和几名“调皮捣蛋鬼”又在那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要求他们把操重做一遍。于是,在我带领下,这几名调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惊奇地发现,罗辰做操时动作协调,很有节奏感,在这几人中很是出众。“嗯,罗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后也要这样,知道吗?”我随口表扬了一句。
第二天放学时,罗辰妈妈兴奋地对我说:“辰辰昨天很高兴,对我们说老师表扬他做操好,这孩子从没看到他这样高兴。”辰辰妈妈还很有兴趣地对我讲了许多有关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随口的一句表扬竟使罗辰和他的妈妈如此高兴,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时表扬过罗辰吗?我有没有仔细挖掘过他值得表扬的一面?不仅是罗辰,还有许多像罗辰一样的调皮鬼,我有没有去追寻他们的闪光点?一连串问题的答案,是我没有。对这些孩子,我给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责,为什么对他们如此吝啬地给予赞美呢?
翻阅书籍,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来自他人的鼓励和信任。”是呀,一个人能感到别人对他的接纳喜欢,他会充满快乐,充满自信。反之,他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孩子不也同样如此吗?领悟这个道理,我将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慷慨地把赞美施于他们,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乖巧或顽劣,让他们感受老师公平的爱。
幼儿健康教育随笔【第五篇】:给孩子适宜的爱
爱,是什么?
人们对于爱的解释是: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好,这种好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
那么我们对孩子的爱呢?
作为老师我们都想对孩子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拼命的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予孩子,可是你的这种爱,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呢?有的教师可能一直在疑惑为什么我为了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还不理解我,处处跟我对着干,他们怎么一点都不不理解老师的苦心,我还要怎么对他,他才会明白教师的爱。
在你苦思冥想时,你真的想过吗?孩子们到底需要你怎么爱他?是拼命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是努力地给孩子创造一个及其安全的空间?还是一直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说老师有多辛苦,孩子们要听话?还是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承受一点风浪。其实,这些爱我们的孩子都不需要。那么爱孩子要怎样爱呢?我认为作为教师给孩子适宜的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个旁观者,给孩子自主体验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多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们要努力自己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能真真正正的做个旁观者,等待孩子自己感受努力后的成果,尽管这个成果可能不尽人意。但是只要孩子们努力了,就应该得到我们的鼓励。我一直信奉着这样一句话“懒老师练就能干的孩子”在我们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老师不插手,孩子照样可以做的很好,比如:午睡起床后叠被子,对于孩子来说这件事刚开始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只要老师肯细心地引导,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孩子们都能将被子叠起来,并且会越叠越好,这种过程锻炼了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在一遍一遍叠的过程中,孩子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是在这种自主的空间里,孩子们才能体会的到,自己是这个空间的主人。从而得到满足与幸福感。相反,如果你天天中午起床后,勤快地帮孩子将被子叠好,被子的确是整整齐齐了,可是孩子们呢?就无法体会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也剥夺了孩子自己体验的机。
二、做个引导者,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指南》中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的确,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而我们教师要做的仅仅只是发现孩子闪光的地方,将其发扬光大,发现孩子不足的地方帮助其向好的那一面发展,做到“扬长而不避短”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当有的孩子达不到教育目标时,能够不急不燥,用心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用鼓励的话语和相信的眼神帮助孩子成长。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在我们班上,上学期我们要求中班的孩子能双手拍两个皮球,可是对于明明这种第一次入园且手上没有力气,不会用劲的孩子来说,单手拍球尚且困难,别说双手拍球了,我们就充分尊重了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刚刚开始时,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对于拍球的兴趣,慢慢地开始单手拍球,有了兴趣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了,虽然比起别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反复的练习中,明明有了很大的进步,终于在学期末达到了双手拍球的目标。这令我们非常惊喜。
三、做个支持者,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的确孩子的成长就是在游戏,我们是一个游戏环境的创设者与支持者。在孩子游戏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坚决**不良的学习方法与超前的学习强化。支持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感知,从游戏中体验到知识,从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
当然,对于孩子的爱,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爱孩子就是要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情,千万不能“以爱之名”揠苗助长,“以爱之名”包办代替,要做的尊重、理解、处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努力地使自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冷酷无情的教书先生。
给予孩子适当的爱,适当的分寸是什么,或许我们可能都说不准,但是我们一直在这条道路上与孩子们一起探索着,努力着。并且我坚信我的这份爱给孩子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