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认真的督促,培养幼儿爱清洁,将卫生的好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第一篇】: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总爱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还有一些小朋友特别喜欢在地上爬,然后在把脏脏的小手摸脸,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所以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所谓,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家庭,老师则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家长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受着影响,因此,老师对幼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平时,老师在幼儿面前,要有意思无意识地让幼儿知道老师是这样爱干净,讲卫生的。例如,吃饭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儿的模仿能力强,自然会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儿饭前洗手的习惯就培养出来了。
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应从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爱玩纸,可每次玩过后,教师里就会一片狼籍,满地的纸啊等令老师头疼。为此,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想了一个办法,我让小朋友自己按意愿玩纸,小朋友可高兴了,等他们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处可见。于是,我就唱起《开火车》的曲子,玩起游戏来,小朋友兴趣来了,也纷纷加入进来,当我们开着开着我停了下来,对小朋友说:“不好前面有障碍物,我们的火车过不去”。说完,将一堆纸捡器起丢进纸篓。火车又开了,前面又有一堆纸片,我正想开口,只见杏子小朋友主动跑上前去说:“老师,我把这个丢进纸篓。”我冲她一笑,大声说:“小朋友看,教师里还有这么多东西,我们怎么开火车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争着将地上的垃圾丢进纸篓。这下,火车开得真快!
从那以后,幼儿往地上丢东西的习惯明显好转,不管是进行活动,还是吃午点,小朋友都很自觉往纸篓仍。由此可见,老师对幼儿的耐心引导,会促使孩子两好的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也表现在要有独立自理能力,玩具玩过后,一定要让幼儿学会物归原主,如果老师让老师来收拾整理,容易让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从让幼儿学会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会穿、脱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后,这种好习惯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工作中去,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认真的督促,培养幼儿爱清洁,将卫生的好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第二篇】:快乐洗手
小班幼儿在洗手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断的告状声:“老师,他又在玩水!”“老师,xx没有挽袖子”……每天这些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过去,我总是反复提醒常规要求,“洗手时要这样……要那样……注意……”可效果总是不好。
我想,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遇到喜爱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于是,我调整了策略。
这天,在孩子们洗手时,我也加入进去,并有表情地唱起了《洗手歌》,这是我从《洗洗小手》改编过来的歌曲:
挽起袖口,洗洗小手,我们来洗手……甩甩抖抖,甩甩抖抖,水珠飞跑了……
我边唱歌曲边洗手,当我唱倒甩甩抖抖时,时而快抖,时而慢抖,夸张地动作一下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纷纷跟我学起来。格格甚至一边随歌曲的内容进行表现,一边把自己的想法也融入动作之中。
让洗手环节趣味化,游戏化,让幼儿在歌曲的强弱,节奏快慢的变化中,通过动作表现歌曲内容,表达自己对歌曲欢快的感受,能促使它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现在,就连以前幼儿最爱敷衍的挽袖子,甩手,摘毛巾等环节,孩子们都愿意主动完成了。
教师应做有心人,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尤其是如何引导幼儿由“要我怎样做”变成“我要怎么做”,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深思。
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第三篇】:一节源于孩子生活的健康课
户外活动回来,我带孩子们排队洗手,喝水。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认真听从我的指挥,可还有几个却头顶头地聚在一起,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刚要靠近,他们看到了我,赶紧低头往嘴巴里一个劲地放东西,我怕他们吃了什么脏东西,急忙说:“在吃什么呢!快吐出来!”孩子们见我真的生气了,连忙吐到手里,藏到了身后。我掰开孩子的手,发现他们手里握的是一种油炸的小零食,就生气地问:“是谁拿来的?”孩子们指着张静对我说:“是张静拿来的。”我走到她的跟前,生气地看着,准备狠狠训她,可转念一想,这样做可能非但不能杜绝他们拿零食的现象,说不定会适得其反。我得让孩子们从根本上了解吃零食的危害,治标得先治本啊,于是自己稳了稳情绪,对孩子们说:“张静拿零食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不对!”“我们能吃零食吗?”“不能”“为什么不能?”“零食不卫生!”“零食对身体不好!”“会让身体变胖!”“吃零食就把牙齿吃掉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吃零食的危害。“那吃零食有这么多的坏处,我们可不能再吃零食了,小朋友正在长身体,应该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吃零食一点营养都没有,还对身体不好!有谁知道吃什么对身体好?”孩子争先恐后地说:“多吃蔬菜;多吃饭;还有水果……”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满意地笑了笑说:“小朋友们真棒!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就应该多吃水果、蔬菜,不能吃零食!”
最后,我把张静叫到了跟前,问她:“你今天把零食带到幼儿园让小朋友们吃,这样做对吗?”张静望着我,摇了摇头,对我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不拿零食来了。”我朝她点了点头“嗯,这才是老师最喜欢的好孩子!”
一节幼儿健康课就这样自然无形地生成了,源于孩子的生活,教育显得一点也不生硬。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谈话中他们懂得了吃零食的危害,知道了要身体棒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吃有营养的食物,作为老师的我也学会了: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一定要冷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第四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公桂兰院长给我们做过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介绍,公院长还为我们讲了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教育对策,还讲了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我听了后感到受益匪浅。
当公园长讲到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教育对策时,我想到我园的部分幼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小,没当作心理问题看待,只是想等他们长大了,一切就好了,忽视了对他们的引导帮助。如当看到有的小朋友吮吸手指、经常挖鼻屎、还有几名幼儿吃鼻屎时,只是简单阻止,但是效果却不显著。当我学了这些天的心理健康知识后,我要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孩子们。
一、我要和其他教师配合,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萌芽;当看到有的小朋友出现习惯性问题时,要及时转移注意力,鼓励他们参加游戏活动;并对有进步的儿童及时鼓励、或奖励。
二、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商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的多数时间生活在家中,导致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家庭,因此改变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必须从其家庭入手。针对幼儿的不良习惯,我要及时告诉家长,查找原因,在排除生理因素外,及时引导、解释,帮他们主动克服不良习惯。
幼儿园健康卫生教育随笔【第五篇】:注意学习才能关注好每个孩子的健康
从事幼儿教育也有些年头了,各种各样和体质不一的孩子也接触了不少,对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身体不适,一般我也能看出些端倪,发现孩子身体的一些不适后,我会及时地告知卫生老师或家长,有效地采取措施,保证孩子身体有疾病能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班中近期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深感自己在医学知识方面的不足。
这天晚上,班中的清源妈妈打来电话,聊了几句后,她忽然问我,今天上午她儿子清源是不是发哮喘病了?我一愣,因为此前我虽然听说过哮喘病,但这么多年,班中和自己的生活中没有遇到过生哮喘病的,因而对哮喘病的症状、特点的确不胜了解。于是我马上回忆起了早上带领孩子们运动时发生的那一幕,只见清源只投掷了几个小沙包后,就怔怔地站在哪儿,一边喘着一边嘴中不停地发出“唉、唉”的无力叹气声,我连忙让他先坐下,让生活老师照看下清源,自己又带领着其他幼儿继续地运动下去。回到班内,看看清源人虽然不大有精神但也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放学时我也就没和清源的家长说起这事。当我把清源早上发生的这些情况告诉他妈妈时,他妈妈说:这种症状就是他儿子发哮喘的特征,回到家孩子就躺下了,我说:“真对不起,因为清源是新转学进来的,老师来家访和家长来给孩子报名时也都没和老师说起孩子的这个身体情况,因而带班时,我对清源的确没有特别关注;以后我会留意清源的身体状况的。”听我这么说这位母亲也不好意思了,说:“不怪老师,报名和老师家访时,我有顾虑,怕说了孩子身体这么差这一情况,园方可能不录取我的儿子,但现在天气转冷,孩子发哮喘的频率在增多,因而希望老师要多关心下清源。”
放下电话,我马上上网查阅了有关小儿哮喘病发病的由来及特征,知道冬季这些患儿特别容易发病了,由于在发作哮喘病发作时呼吸很急促,喉咙和嘴里就会粗粗重重的喘气声等相关症状;此时如果成人不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照料措施,孩子也是非常危险的。看到这里,我意识到:今天孩子参与运动中发生的情况我处理的还算是对的,但作为一个第一线带班直接接触孩子的老师来说,我应该多多学习,了解小儿长见病的发病症状特点等,老师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身体不适,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孩子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好每个孩子,使每个孩子能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