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之不会走路

浏览 14

  中国人的不会走路举世闻名,为什么举世闻名呢?一者,这种情况自古而然,没有半点改观;二者,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例子,而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有一个成语叫“南辕北辙”,说的就是这回事。

  它出自《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你看那个驾车者,他并不是走岔了路,也不是走弯了路,而是走反了路,明明是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方跑。季梁批评了他,他还不接受批评,还以自己拥有“良马”“费用充足”“善御者”的条件反驳季梁。

  季梁在这里当然不是给魏王讲故事,他是以类比的手法规劝魏王:你魏王也是个不会走路的人啊,和那个驭者没多大的区别。你以为仗着自己国大兵多将广就可以称王称霸吗,就可以打下邯郸吗?

  还有一个成语叫“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篇里写道:“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它说的是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这个燕国人不会走路有别于南辕北辙里的那个驾车者,他恼怒的是自己走路的姿势不优美,看见了邯郸人个个走路姿势优美就想学一学,原想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学一个丢一个,最后连自己原来如何走路的也不知道了,只能爬着回家去。

  不会走路怎么办,那你就要问路呀,就要打听呀。我们老家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男子出门口是路,女子出门走大路。这就告诉我们,至少男子出门是应该会走路的,因为你生了嘴巴,你可以问,可以打听。

  但是,可以问,可以打听不等于就解决了你会走路的问题,你要是问错了人,那麻烦还是很大的。

  还有个成语叫“问道于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这就是说,向瞎子问路并不能解决你会走路的问题。

  如何才能解决中国人不会走路的问题呢?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终于有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带路党带路。带路党的出现,真的是中国人的又一个发明!

  还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伯嚭、伍子胥是带路党,晋公子重尔、秦朝的李斯、汉朝的李陵,都是标准的带路党。三国时期的姜维、张松、法正、张颌、徐晃、魏延等人也有带路党的影子,名气最大的带路党要数近代的洪承畴、吴三桂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汪精卫政府了。

  百度里是这样解释带路党的:意即敌人打进来时的当奸细“带路”的人。

  这个解释和历史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不光是中国人不会走路,就是外族人进入了汉民族地区也是不会走路的,也是需要带路党带路的。

  这样的带路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大家就可想而知了,可是,他们却还振振有词。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龚半伦给八国联军带路攻破北京城,然后又做英国公使的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谈判,百般刁难,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半伦说:“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我的看法是百度里对这个词语的解释还是仄了一点,什么是带路党呢?凡是给人带路的就是带路党。

  汉语里还有一个词叫“领导”,“领导”的意思就是带路人。红朝第一神曲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说的“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带路人”和“带路党”有区别吗?没有啊,他们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中国现在有一个领导党,这个领导党就是带路人,世界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壮观场面的,几千万人带着十几亿中国人在阔步前进。为什么会有这等壮观场面呢?皆因中国人不会走路,皆因中国人里还有一群发现了宇宙真理的带路人在,中国人的不幸与幸是同时并存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