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趣味随笔篇一:身边植物的诗意与奇妙
炎炎夏日,是各种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除了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思考。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通过阅读与植物相关的图书,从中感受植物的诗意与奇妙。
植物的人文特性
著名作家阿来的《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介绍了成都的二十余种常见植物。阿来把科普﹑游历和城市人文,这些原本互不交集的内容融为一体来书写。用这样一种方式,切入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性格。在阿来的文字中,看花的心情已经与生活息息相关。花径大小﹑花色﹑花形﹑花心等各不相同的生长着,都引起了阿来观察花的兴趣,并细致地记录和考证所见花草的品种,每种花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或是被赋予的诗词歌赋。阿来像一个物候学家,拒绝将自然归咎于形式,而是在生活中热爱它们,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以谦虚的姿态去了解它。
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深圳一石的《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重温《诗经》里的植物。当《诗经》的美,碰撞上植物世界的神秘灿烂,会怎样?荇菜、飞蓬、艾蒿、荠菜、旱柳、桑陌、白杨、芍药、桃花……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融入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在作者的笔下便产生了一段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这是一次对植物美学与古典诗词完美结合的审视,通过其对植物性灵化、个人化的解读,融入了自己对爱情、亲情、成长的温馨感悟,使我们也能轻易地将自己融入其中。书里介绍的每一种植物都有图片,在《诗经》独有的音乐性的挈领下,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在《忏悔录》中,卢梭声称他本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植物学家:“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没有哪项研究比植物学研究更适合我天然的品味。”《植物学通信》这部写于卢梭晚年的作品,不是这位思想巨人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通俗的植物学小品,原书名义上是写给一个5岁小女孩的。这本书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一些与植物相关的知识,而是卢梭对于植物的态度,透过他的字里行间,想象百年前的他,在乡野漫步,俯身去观察一朵花,剖开它探寻花的秘密,这是怎样的一种对自然的热情?他在信中一再告诫朋友:不要只专注于花名,而要细致地观察花,从中探寻自然的神秘,感觉自然观察的乐趣。
诗人安歌的《植物记:从新疆到海南》,是一本以植物为对象的科学人文随笔。从新疆到海南,安歌对温带、寒温带和热带、亚热带植物的认知和爱。书中新疆和海南特有的48种植物,也自然凝聚了安歌全身心的爱与诗意。从记忆的梦中惊醒,穿行于热带或者温带森林里,看着比哥特圆柱还要壮丽的树干,感受心旷神怡的清凉,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奏出的音乐,闻着大地母亲泥土的气息和空中弥漫的鲜花的芳香……每一种植物,都是一段割舍不断的情感,它带你回到梦里的故乡、青春的往事、那时的花开。人和植物的相遇,相知,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诗性。
植物的传奇故事
朱洪斌的《中国民间植物传奇》,带我们进入奇幻的世界:坚韧顽强的小草,娇艳美丽的花朵,金光灿灿的庄稼,郁郁葱葱的大树,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民间,人们给植物取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名字。有的以颜色命名,有的根据形态命名,还有的植物生性奇特,命名也很别致,如向日葵、含羞草等。也有不少名贵的植物均有雅号,如牡丹称花王,芍药称花相,梅花称花魁,兰花称花祖。各种各样的植物为我们带来美景,带来粮食,营造清新宜居的环境,使我们领略到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风光。翻开本书,可以看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植物奇观,领略触摸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植物世界妙趣横生,植物的命名充满神奇。在植物分类体系确立之前,人们如何认识植物?安娜·帕福德的《植物的故事》是一本关于植物属性、命名的普及读物。安娜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展开一番惊险离奇的植物学考古之旅。插图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灵魂,插图中主要元素有三类:植物、书和人,即“三色世界”。从书中插图的变化,可以看到绿色世界逐渐消失的过程:最初插图常常是整棵植株,有时甚至会详细刻画植物的生境;到林奈时代,花、叶、果实、雌雄蕊逐一分开描绘;再往后,显微镜下日益精细的解剖图占据了主流。两千年的观察、记录与思考,让植物命名体系的规律逐渐清晰。
吴永谦编著的《发现已知的植物趣闻》让我们大开眼界。庄稼能长出肉、植物也患癌症、会说话、能输血……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在奇妙的植物世界里,不可思议的事还多着呢。我们可以直接从庄稼上“收割”羊肉、鸡肉、牛排。植物会得癌症,但是植物又能帮助人类治疗癌症。植物的“说话”声是有节奏的,伴有欢快的音乐曲调,而当遇到刮风等灾难性天气时,植物的“讲话”则变得低沉、紊乱。它们在养料充足时,声音高;在养料缺乏时“讲话”声音就很微弱。植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生长环境和习性,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我们要好好地了解和珍惜它们。
一个国家的货币就是一张世界名片。谷丰编著的《各国货币上的植物故事》,印在货币上的植物,都是最重要的或最有价值的植物。它们有的是国花、市花或某一地区的标志图案,有的进了公园,有的栽植于庭院;还有的进了客厅或居室,成了人们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不朽之作,它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性格,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取向。全世界200多个独立发行货币的国家和地区,多数在本国货币上印上了植物图案。能够印在货币上的内容,显然是被认为最重要的,或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背后,都有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认识植物多样性
植物世界是个妙趣横生的世界。邢福武主编的《身边的植物》,介绍我们身边近300种常见植物。在多姿多彩的植物中,有的根深叶茂,有的身微体小;有的长命万年,有的须臾一生;有的植物之间互利共生,相依为命,如地衣;有的损人利己,**不眨眼,如一些寄生植物和热带雨林中的绞杀植物。有的生活在森林中潮湿的水边,专门以捕捉飞来飞去的昆虫为食物,如猪笼草、捕蝇草等;红树林植物生活在海边,为了防止海水对自己“孩子”的侵蚀,也学天下母亲一样“十月怀胎”。这本书带领读者走进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去探索植物世界无穷的奥秘。
谢宇主编的《令人称奇的奇异植物》,集结了植物奇异的不为人知的一面。这里,讲述了不死的还魂草,会喝酒的植物,会开花的石头树,预报风雨的花,会拉手的花,会翻跟斗的草,还有会放“鞭炮”的喷瓜,会“发烧”的植物,这些奇异的植物让人目瞪口呆。世界上真有以动物为食的植物吗?植物也会“流血”吗?有些花草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以至于人类要把它们赶尽杀绝?翻阅本书,这些问题都会找到答案。它会满足人类的好奇,认识大千的植物世界,引领我们开始一场有趣的奇异植物探索之旅。
莫幼群的《草木皆喜》,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植物学手记。全书由70多篇文章组成,皆以草木为主旨,各有侧重,分为“季节”、“滋味”、“格调”、“园地”、“艺文”、“沧桑”六部分。作者很着力于文章的立意用语,企求笔下的文字如花草般耐看,甚而对每篇的标题也极为用心,如开头两篇“生命的鹅黄”、“绿到不堪说”就充满着说之不尽的诗意。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树是为人遮阴的,花是愉悦眼睛的,没有多少人会想到用另一种更体贴的方式去亲近它们,比如问一问姓名,耐心地去观察观察。本书将带你走入植物的世界,讲述植物和人的渊源,感受植物带给我们的清净、和谐。
美国人波伦的《植物的欲望》,采用小说的体裁,来阐述植物的各种欲望。书中写了四种不同的植物,和它们与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分别是:美国西部开拓时期的苹果,迎合了人类对甘甜的欲望;荷兰郁金香狂潮时期的郁金香,迎合了人们对美丽的欲望;基因工程和标准化马铃薯,迎合了人们对控制的欲望。
植物学趣味随笔篇二: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
说是笔记,其实不如说句摘或者书抄。我看书的习惯,除非的确有感而发,否则多摘句少点评。
先说不足:这是个译本,带有普遍的译本的不适感,所以我想去买原版了但是没找着。另外译者不是植物学专业的,所以有些专业名词翻译和植物学不一致。
这一段是讲大火和开花的。很多人不喜欢火,但是火加速了养分的循环,带来了全新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传说里有欲火而生的凤凰,自然里有欲火而发芽的种子,也有浴火而开花的草树。
“在我看来,所有花中最令人吃惊、最富戏剧性的开花秀,当属于与大火一同演化的植物。我们通常认为火是植物的一个大敌,在多数环境中的确如此。然而,早先生长在地中海森林和灌丛中的植物对这一法则来说通常是例外,因为灌木丛大火已经参与到它们再生和繁殖的长周期循环中。在人类开始改变南澳大利亚、南加州、南非和地中海盆地的植被之前,每隔若干年闪电就会引燃干燥的易燃物,形成大火。
在一场夏季的大火之后,地中海的灌木丛的确会受到重创,但是,多数植物可能仍然活着。一些灌木和乔木会从树桩上发出新芽,或者通过叫做“木质化块茎”的根状体,从“危机”中死而复生。大火的热量也可以“撬开”埋在几英寸土层或落叶层之下的种子的表皮,使其能够吸收雨水并开始萌发。鳞茎和块茎植物与过分荫蔽的灌丛进行着不平等的竞争,担当清道夫角色的大火把它们解放了。不出几个月,秋雨和冬雨会从燃烧过的木桩和草木灰中滤取出矿物质,把这些重要的营养物质奉还给土壤中依然存活的植物根系。来年春天,植物会长得更好,花也会开得更棒。通常还会出现一些稀有物种的身影——在这草木茂盛的群落中,它们可能已经几十年没有机会开花了。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在一场灌木丛大火后的春季,最好找机会请一天病假,到野外去找找不同寻常的百合、各式各样的茅膏菜属植物、兰花和菊科的稀有 种。
对于多数澳大利亚植物来说,大火可以最好的刺激开花。这种情形在刺叶树科刺叶树属的28个种中有明确的体现。刺叶树在英文中称草树(grass tree),看起来好像穿着一身长条草片做成的草裙,但它其实是像芦笋一样的植物,有人认为它和虎尾兰属植物很相近。没有大火时,刺叶树的大部分物种当然也能开花,但从春末到秋天都只能零零散散地开。可是,在一场大火之后的春季,每一株成熟的刺叶树都脱掉了身上大部分草裙外套,树干上挂满了又硬又红的树脂凝块。被烧过的植物中央部位会长出一根粗壮、直立的主轴,很像巨型的芦笋嫩尖,上面披着长有黑色硬毛的苞片。在某些种上,花枝可以超过6英尺高,硬毛的长度有时会超过人的手臂长。刺叶树也属于一碰到乙烯就急不可待开花的一类植物,而植被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乙烯。
令人惊奇的是,刺叶树的花是数以千计的奶油色小星星,由茎轴上伸开来,开在暗色的矛杆上,整体上呈螺旋状排列。每一矛杆开花数周,在上午九、十点钟的空气中散发出芳香,令人想起蜂蜜的味道和古旧的书香。刺叶树作为一种活物,让人们记住,植物在进行繁殖的时候,会变得多么非同寻常。”
植物学趣味随笔篇四:
“蘑菇就是一种跟婴儿一样,睡多于醒的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菌类。婴儿喜欢什么?你知道婴儿只喜欢喝牛奶。婴儿不会想要到户外也不爱玩。蘑菇不喜欢在阳光充足的环境,喜欢黑暗阴凉的地方,蘑菇生长的地方潮湿阴暗,而且远离阳光。绿叶和花朵需要阳光才能生长,但蘑菇这种菌类没有叶子也没有花,所以蘑菇是植物世界的婴儿。”
“毛毛虫不是非常漂亮的生物,他看起来像是毛茸茸的虫,但丑陋毛毛虫放弃了他的生命;放弃了他的身体,变成一具死掉的壳。蝴蝶就是从这个死去的壳中重生,成为美丽又能飞行的光之子,毛茸茸的虫死了,重生成为灿烂的蝴蝶。”
“强壮的橡树没有漂亮的花或甜美的果实,但是橡树偶尔会展现出甜美的一面。同样地,有时一个人看似强硬又粗野,但在粗野的外表之下,当你更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一颗温柔的心,只会在特殊的时刻展现出来。”
看到这样的文字,再坚硬的心也会变得柔软起来吧。
大多数的蘑菇喜欢蜷缩在阴湿的角落里,尽管它们的样貌软萌可爱,却容易让人联想到“黑暗”、“见不得阳光”、“有毒”这样有些负面的词汇。
将蘑菇比作不爱去户外玩耍、只喜欢喝奶的婴儿,从样貌和习性来说都是再妥帖不过了。我们眼中那些狭窄的石头缝,湿软的草丛对于植物世界的婴儿——蘑菇来说是襁褓一样的存在。有了它们的保护与遮挡,娇弱的蘑菇“婴儿”才有了足够的安全感。
毛毛虫的涅槃重生更是让我们对生命的力量肃然起敬。万物有灵且美。即使渺小不起眼如毛毛虫也可以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终其一生只为化蝶瞬间的绚烂。谁说丑丑的毛毛虫带给我们的感动不美呢?
而对于橡树那诗意的描述,与“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几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种父亲般的粗糙质朴的温暖。
写下这些文字的不是什么文学大师,而是英国爱丁堡的一位儿童教师。
也许你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科瓦奇,但你一定听说过华德福教育——尊重儿童的内在感受,让身心灵都得到和谐发展。
科瓦奇从1956年任教于爱丁堡华德福学校直至1976年退休,留下了大量的植物学课堂笔记,最终集结成一本《科瓦奇讲植物》。
书中,科瓦奇将大自然中的植物比作人类成长阶段中的各个时期,“大地之母的婴儿——菌类” 、“向阳光学习的孩子——开花植物”、“匆匆忙忙长大的郁金香”、“真正的艺术家——甘蓝”……甚至美丽的康乃馨也是“不专业的小孩,总是想引人注意,想要炫耀。”
对于有幸阅读它的孩子们来讲,植物学终于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他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那些诘屈聱牙的名词——胚芽鞘、真叶、胚轴,不再需要弄清“根尖”与“根冠”的区别,“绿色的雌蕊和圆的子房(本身就像一个小地球)是大地的礼物。围城圆圈的雄蕊,还有金色的花粉,则是太阳的礼物。”
而他们从植物身上所学到的,远不止根茎叶的名称:
“草的力量并非展现在花朵上,也不是展现在果实上,而是隐藏且集中保存于小小的谷粒中。……每颗谷粒都有长成一株新植物的力量,这是多么大的力量啊,因为小麦和大麦没有花朵或果实。当你在食用面包时,你吃进的力量足以长出一株新的挺立草类植物。”
读到这一段,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按捺不住想一头钻进附近的小树林,探索一番桦树的滋味?
“五月的时候,如果你在桦树的树皮上挖一个小洞,将管子或吸管插进洞里,很快地,树汁便会从树中流出,桦树的树汁有着美妙的甜味,你会明白桦树的甜味并不在花或种子里,而是将甜味保留在树皮下,传递至树枝和树叶。”
就连成人都讳莫如深的“死亡”,在科瓦奇的笔下也不再沉重,反而充满了仪式的美感:“这会让人们知道要振作起来,死亡不是终点。就像灿烂的蝴蝶从毛毛虫的死亡中重生,你也会在死后重生为美丽的灵魂。”
我特别羡慕能读到这本书的孩子,假使少女时代的我能拥有这样一本书,我将不会在那么多个日夜里为学不好“数理化”而黯然神伤,不会因此而变得自卑沉默。我在心底对它们是抗拒的,看不见这些学科内在规律的美感,没有主动探索的愿望,又怎么学好呢?
在讲到种子和子叶时,科瓦奇说的一句话让我眼眶湿润,“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在他们的心灵准备好接收种子之前,得花很长时间挖掘土壤。”
这让我想起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与《地球上的星星》,无论是顽劣的皮埃尔还是患有阅读障碍的伊夏,他们不是世俗标准下的“坏小孩“,只是还没有在心灵里准备好接受种子,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克莱蒙?马修与尼克这样的老师,散发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不同于电影里塑造的人物形象,科瓦奇是真实存在的。他有足够的耐心来“挖掘土壤”,引导孩子们发现每一种植物的独特之处,从而唤醒孩子们心中的爱——对自然界万物之爱,对科学探索之爱以及对生活本身的爱。
植物学趣味随笔篇五:趣味植物
在纷繁世界中,每个人都是最渺小的,我们所掌握的仅仅是自己而已!我们的存在很平凡,但可以享受脚下的土地,温暖的眼光,亲人的关怀,丰盛的食物,我们有活着的权利,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有尊严,坚强,我们可以坦然接受挑战,勇敢面对挫折,为了繁华与美丽,贡献一生。
看了《趣味植物》这本书,我更加喜欢大自然。
人们食物中毒,或是煤气中毒,自然界有一种解毒的植物。木槿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毒,净化空气。夹竹桃可以吸收烟雾,也能吸去灰尘。这些植物虽然可以解毒,但它本身也有毒,如果吃了它的花朵、叶子、果实也会中毒。
有一种长寿树叫龙血树,传说龙和大象打架,龙流下的血滴在地上,后来长出了树,因此而得名。龙血树存活8千多年,几百年才能长成,开一次花也要几十年。树的红色的汁可以治疗筋骨,人死了将汁涂在身上就不会腐烂。史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它有一百多斤重。虽然它花很美,但却很臭,蜜蜂闻到花香才会采,而它是臭的只有苍蝇最爱。
稀奇的植物很多,方块树割下来可以直接当桌子,野人参长大像一个白胖的婴儿,滚草没有了水就会滚到有水的地方扎根,玉米被虫子咬的时候也会叫……
倾听大自然的心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大自然是多麽的美好。听林间的泉水叮咚作响,汩汩的流水从不知名的源头流向山腰,在流向山脚……以后,我也要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责任编辑: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