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随笔

浏览 14

  护士随笔【第一篇】:护士妈妈

  记忆中妈妈温婉娴静,从不厉声呵责孩子。每逢妈妈上日班,灯亮时分,我和哥哥会趴在窗台上聚精会神的望着楼前通往车站的小路,有没有妈妈下班回家的身影?开门钥匙声音一响,我们会跳起来“妈妈回来啦!妈妈回来啦!”更让我们欢喜的是妈妈经常会从包里拿出一本新的《小朋友》,后来是《儿童时代》,不像爸爸包里永远是《支部生活》(哥哥戏称“活生簿子”,只有最后一页漫画“小品文”好翻翻)。医院上三班的妈妈虽不能每天与孩子见面,但桌上、枕边总有新书让我们惊奇。女孩子长大了,桌上悄然躺着本《经期该注意些什么》的小册子,把这一特殊时期的敏感话题说得明白清楚。60年代中后期,许多书都被打成大毒草,孩子们闹“书荒”。妈妈买来了一套(中国青年出版社66年版)供青年自学的生理卫生小丛书《你知道吗?》三册,200多问,通俗易懂的卫生常识读物,伴我们度过一个只有知了叫的夏天。再大些我们就在书架找妈妈的书看。找到过一本徐怀中的小说《我们播种爱情》、一本(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再有就是一些医学书《小儿科护理学》、《中医学概论》、《实用内科诊疗手册》、《家庭病床护理》、《临床实用药物手册》等等,半懂不懂的,看多了一些英语、拉丁语医药处方常用语诸如Tid(每日三次)、Bid(每日二次)、a。c。(饭前服)、brown mixture(棕色合剂)、“医嘱”、“药物禁忌和毒副作用”等竟也耳熟能详了。

  妈妈并没有打算把我们培养成医生,她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但从我们识字不久就鼓励我们写日记写信。她会很耐心地去读,有时还会指出一、两个错别字。比如,我三年级一篇日记写道:“我们新来的算术课代课老师姓王,是女的,她上课时讲着讲着就煞不住了,又要讲上海话了,可能她平时讲惯了”。妈妈笑着说:又不是开车,怎么会“煞”不住呢?应该是“熬”不住吧?逗得我也捧腹。那个年代家里有人在外地是很普遍的。舅舅50年代去东北一所大学念书,毕业后留校任校刊编辑。爸爸60年代支内在皖南。家中常有书信往来,读信、写信成了妈妈布置给我们雷打不动的任务。读信是为年迈识字不多的外婆读信。舅舅性格豪迈,信上行草龙飞凤舞,常常一写七、八页,十几页;爸爸一生谨慎,写信字斟句酌,讲究文法,不超过薄薄一页练习本纸;再后来70年代,哥哥去内蒙戍边戍垦……每封信都要回的。妈妈一开始教我们先打草稿,给她看一下,再誊好寄出。如有一次我给爸爸回信,讲述上海的天气:“这几天天气很不好,温度一会儿降低,一会儿降高”。妈妈说天气怎么会“降高”呢?我愣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渐渐地妈妈不看了,渐渐地可以不打草稿直接写了,再以后妈妈放心让我们独自回信她不一定每封附言了,只偶然会提醒一句“不会用的字查查字典哦!”

  很多年以后自己才明白,妈妈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只鳞片爪的医学术语、通顺的文字和写日记、写信的习惯,更是经常梳理自己的想法,也不止是时髦的计算机术语“整理碎片”,而是终其一生的格物致知的学习方法。

  护士随笔【第二篇】:护士的故事

  不管在晨光微露的清晨,还是暮色沉沉的傍晚;不管在众声喧哗的白昼,还是万家灯火的黑夜。我穿梭于形形色色的病人间,反反复复做着不是很复杂却很繁琐的护理工作,为危重病人精心护理,让每一个病人充满新的希望,只因我是一名护士!

  从一名学生到一名真正的护士,我们的每一步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上学期间,每当我们穿上护士服,戴上护士帽,谨慎对待各种操作的学习,生怕在工作中有所差错。见习时,看到工作的护士姐姐,她们的努力让我们为之敬佩,病人的痛苦让我们为之疼惜;实习时,不知道有多少次因自己的不知所措和病人的不理解而默默落泪,因自己的劳累而感到委屈,但每当看到病人的康复,以前所有的不快都抛之脑后,这才是真正的记忆,真正的生活,真正的幸福。

  每一位住院病人的康复,离不开医生的妙手回春,更离不开护士的悉心照顾。护士的工作是艰辛地,护士的工作是无悔地,每天面临着不同病人的心境,我们要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

  当今社会,在众多的人眼中依然认为是“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其实他们并不理解护士的精神。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都面临着中班、夜班无规律值班,生物钟紊乱,精神时刻紧绷,上班前要早到及时做好交接班,下班还惦记着病人的情况。有时候面对着自己的亲人,内心既感激又内疚。好多次我们为了工作,选择匆匆而别或是迟迟不归,让家人感到孤苦。其实,我们并不是所谓的工作狂,只是为尽自己最大的责任,也是为了改变我们处在社会中的地位。在高额度的工作中面临着不被理解,心酸的泪水悄然落下,那不是我们脆弱的表现,只是对自己感情的释怀。护士虽是天使但也是普通人,泪水不仅仅代表着是委屈,也有感动。

  工作的点点滴滴是生命的汇聚,我们不是优秀的歌唱家,无法唱出优美的旋律;我们亦不是优秀的画家,无法描绘美丽动人的图画。但我们却用最质朴地行动完成那些艺术家也无法达到的境界,那就是拯救。只因面对病患时,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都有一个不变的信念:竭我们所能,解病患之疾苦;尽我们全力,还病患之康健。

  匆匆然已在医院度过一年多光景,期间付出过、收获过、伤心过、快乐过……然而发现世界上最美的符号莫过于病患痊愈后的微笑,因为那是我们心**同的阳光,在此唯愿天使们幸福快乐。

  护士随笔【第三篇】:有关护士

  曾经,当护士是她的梦,一个纯洁、神圣的梦。

  带着梦,她离开了校园,开始了临床实习生活。第一次入病区,她欣喜、好奇。当被告知第一周不允许操作只能见习时,她有点失落,但这并不影响她学习的欲望。跟着带教老师,她细心观察,积极配合,她渴望在这里学到更多更好。

  终于等到有一天,她可以进行静脉穿刺了。她扎起止血带,消毒、穿刺……,可惜,她没把握好角度,她连忙说声“对不起”,拔了针,交给老师,她知道,她还差的很多很多……

  老师一次次地示范,一次次地鼓励;她一次次地操作,一次次地总结,直到自己穿刺成功,找到了老师常说的“落空感”。她在日记中这样写到:第一次穿刺成功,我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我希望这样的快乐可以延续……

  三个月后,她经历了几个科室的培训,她以为自己已经很不错了。可当她信心满怀地端着治疗盘独自去给一位患者扎针时,她的心情又一次沉落谷底……

  “你是实习生吧?不行就别来扎,拿病人做实验算怎么回事?叫你老师去!”

  “对不起,给您带来了痛苦……”

  刚出病房,她听到刚才那位家属说:“也不知道谁那么倒霉,让这些实习生扎的第一针,那一定很疼……”,她心里在说:第一针扎的就是我自己。

  那天晚上,她在QQ空间里留下了无数个“对不起”。她想起在学校实训课上,同学们俩人一组互相练习穿刺,当时,真的很疼……

  实习结束时,她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无知的、对什么都好奇的小姑娘,她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能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每一项操作。

  “请你帮我给八床扎下针吧,她的血管真的不好,我没扎上……”同学不好意思地低声对她说。

  “行!我去试试”。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其实,她也没有把握都能“一针见血”,但是,她有信心……

  当天,她给自己的朋友发短信:“今天心情不错,有几个高难度的,我都‘一针见血’,感觉真好,呵呵……”

  毕业后,她应聘到一家医院工作。新的环境,新的工作程序。她发现,学习真的是永无止境。

  每天,穿梭于病房里、走廊上,无论是谁,她都要笑脸相迎。谁会没点烦心的事情?谁能没个郁闷的时候?工作中,她总是那样执着地带着微笑。

  “阿姨,您该输液啦”,“陈师傅,给您量量体温吧?”“小妹妹,今天感觉好点没?”如此的关切,这般的真诚,自然的,在她的身边总是一团和谐。

  工作了,她也没敢忘记继续学习,她报考了本科,想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每年的学费要用掉她好几个月的工资。她一人在外,要学会自已照顾自己。常有病人羡慕地说:“你们的工作不错啊,一定工资很高吧?”她只是无声地笑笑。

  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双手比同龄人粗糙许多;没有人丈量过她一天要走过多少路程;没有人统计过她面对过多少质疑和白眼;没有人看到过她暗地里流过多少眼泪……

  后来,她也有了帮带的学生。她要为人师表,她要循循善诱。看着她的学生小心翼翼的样子,她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都是这么过来的……”

  护士随笔【第四篇】:护士的感人故事

  有人说,最难的是坚持,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奉献。在武汉某心脏病医院CCU里有这样的一位护士,温暖自然、不张扬、不言弃。她就是汪辉丽,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带教护士,优秀护理骨干的代表和学习的楷模,一个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十六年的白衣天使。用时间诠释信念,用平凡见证感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幕后的主人翁声音吧!

  病友说:她是一位好护士,技术好,心灵更美。

  重症监护室没有家属陪护,大量的生活护理都是护士完成的,工作量尤为繁重。记得一个做过**手术的患者躺在床上正为解大便痛苦,得知她每次大便都需要人帮忙按住肛周才能排便,她走上前去轻声说:“婆婆,我来帮你!”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婆婆尴尬地说“姑娘,你出去吧,臭”,“没关系”简洁的话语、轻柔的动作帮婆婆顺利的解除了痛苦。

  今天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生日,在没有家属陪伴的这个特殊的日子,汪辉丽一直陪着老奶奶,让老人家没有觉得孤独,送上一声生日祝福,喂老奶奶吃一碗长寿面,让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感觉她就是自己的亲孙女,待家属得知此事后,一定要将生日蛋糕与她同享,以表示对她的感激之情。

  一年365天,多少次为偏瘫的老人翻身;多少次帮呕吐的患者清理污秽,多少次给制动的病人按摩肢体,多少次为死亡的老者洗浴更衣,这些琐碎的护理工作,她总能不厌其烦,细致对待,让患者感受着她的认真之美。

  什么最美?同事说:真诚最美!因为品德高尚!

  她是一位好姐妹,外刚内柔,对于新同事,她给予的是鼓励和叮咛,对于旧同事,给予的是提醒和嘱咐。她的指导总能让人感觉如浴春风,豁然开朗。

  每次当班时,汪辉丽都会细致地将科室所有的病人巡视一遍,当发现管床护士工作上出现问题时,她会将护士叫到一边指出并帮助她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并将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与她们分享。当发现护士发生两次以上同样问题时,她会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给予追踪反馈,直到该护士掌握正确的工作流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一个CPR术后的患者被送进了CCU,小组成员们在她的安排下各负其责,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麻醉科医生插管、有工作两年的护士守在急救车前提供抢救药物、有高年资护士在病人身边专门执行医嘱用药、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小护士在老师的带领下协助医生穿刺配合,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工作紧凑而不杂乱,争分夺秒的救治工作,让这个曾经晦暗的生命又充满了色彩。

  什么最美?领导说:坚持最美!因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班,像往常一样,同事们早早的来到寝室休息,同事们发现一向跟我们聊天的汪辉丽一句话都没说,原来她的偏头痛犯了,白天在家就痛了一天,大家都劝她回去休息,她只说了一句:“我能坚持,我要回去了,没人带组了。”那天晚上她一直用手撑着头,额头上大汗淋漓,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工作,处理医嘱、抽血、记录……天终于亮了。

  科室外地员工很多,每逢节假日,为了照顾她们回家好好和家人团聚,护士长这个时候都会绞尽脑汁地排班。每当护士长为排班发愁的时候,“护士长,过节排我上班吧”,轻轻地,她走过来说。为此,她自己已经好多年没和父母及家人过上一个团圆的除夕。自从穿上了这一身粉红色护士服,她就深深懂得,只有这些奉献才能创造出生命无限的美!

  什么最美?善良最美!因为最美的是风景,最纯的是人心!

  学生说:她是一位好老师,尽职尽责。

  日常工作中,她主动配合护士长搞好科室管理工作及带教工作,与同事们一起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因为有实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功底,汪辉丽是重病监护室带教人数最多的老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有一位学生分到科室,刚开始不是她带的学生,后来因为性格原因转给她带,她通过细心观察、多次沟通,慢慢了解了学生,并一次次亲身示范、手把手的将知识传授给她,很快学生也能独立胜任工作了。她就是这样的一位好老师。她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宝贵经验传授给每一位学生,而且性情温和,对于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负责,一遍听不懂,她会讲两遍三遍,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在学生之中赢得广泛赞誉,以至于有些学生一到科室,就慕名申请由她来指导。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榜样力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同仁。

  2003年的非典大肆爆发,我院收治一例高度怀疑SARS的病例,这时汪辉丽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到隔离病房工作,在隔离期间,每次进入隔离病房须穿上厚重的隔离服、戴上沉沉的眼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当时,武汉市天气酷热难当,室内气温已高达三十多度,而考虑到空气传播会造成交叉感染,整个隔离区禁用中央空调。整整一个月,汪辉丽没有走出过隔离区,更没有回过家,昼夜守护在患者身旁。每天连续工作的七八个小时里,没有时间喝一口水,上一次卫生间,一个班下来,脱下隔离服,里面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面对身心如此巨大的耗损,治疗、护理,每一项工作没有丝毫倦怠,她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同事,也感染了患者,当患者康复解除隔离时,他拉着汪辉丽的手,泪水涟涟,久久不愿松开。

  护士随笔【第五篇】:护士

  雪球花灿烂地开在病房窗台上。那纯白色的花瓣聚成一个个雪球,弥漫成一团团淡淡烟雾。好美的雪球花!带着天使般的梦想,踩着天使般轻盈的脚步,簇拥着老师飞进了内科病房见习,第一眼我便发现了雪球花。

  喂,帮我把便盆递一下!”一位胖胖的病人瞧着我喊。懵懵懂懂的我不知所措,“听见了没?小保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我反应过来,老师已经帮助病人完成了排便。“不,我不是小保姆!我是天使!”心里辩解道。“哼,天使?给人端尿盆的、给医生跑腿的……”更多的声音在说。

  我不知道那天我是怎么走回学校的,“小保姆”那声称呼像一枚**重重的敲击着我的心灵。失望甚至是绝望一发不可收拾地迎面而来,我的天使梦就这样被轻轻击碎了!

  我开始逃学,变着理由请假,我甚至想到了退学,成绩开始滑落,直至开红灯!在父母来信的苦苦相劝里无奈、彷徨,迷迷糊糊地混到毕业临床实习。

  无奈和怨恨缠绕着所有实习的日子:换不完的床单和输液瓶、此起彼伏的铃声和病人的呻吟……

(责任编辑:副主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