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所见的耍猴戏

浏览 21

  耍猴戏,在我国古已有之,不知兴起于哪个年代。在我们胶东地区,大都叫:耍猴或耍猴的。过去,常听祖母、母亲绘声绘色地说起我学猴子表演的事,说我看了猴子表演后,接着就像个小猴似的,一前一后伸出两只蜷着指头的小手,不停地变换着手势,嘴里还喊着:“喔呕、嗤”,常常引得哄堂大笑。幼小时候的事不曾知晓,更不记得学猴子表演的事,既是祖母和母亲都常说这件事,大概就是真的吧,不过,我自己都不相信像我这样木讷、笨拙之人,还能学猴子如此相像,真有点不可思议。由祖母、母亲说我学猴子表演,我便更爱回味和探究儿时所见耍猴的事了。

  从我记事起,就再没有学猴子表演的事了。那时只知道村子里有耍猴的,常见耍猴的人戴着一顶特殊的帽子,拿着锣、一根短鞭子和耍猴子的道具,用铁链子拴着猴子走街串巷,耍猴卖艺,好的赚个零花钱花花,养家糊口,差的只是讨口饭吃,艰难度日。耍猴的人大都选择村人聚集多的热闹地方就停下来,就开始敲锣,吸引招揽观众捧场,不一会儿工夫,观众就会顺着锣声围拢上来,还有的口耳相传着:“来耍猴的了,去看耍猴的了。”“嗯,在哪里?”“在大槐树下,快走吧。”这就结伴来了。有的大人是让孩子们拽着来的,有的大人是来看光景、凑热闹的。

  等围满观众后,耍猴人就绕着偌大的人圈子边走边“嘡、嘡”地敲上一圈锣,然后,在正面位置停下来,转换着角度对围观的群众作揖,按事先准备好了的,对观众说一套江湖套话。记得耍猴人大致这样的话:“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子们,大哥、大嫂们,兄弟姐妹们,俺从XX地方不容易地赶来,表演猴戏,感谢大伙来捧场,耍得好,你们就鼓鼓掌,耍得不好,你们也鼓鼓掌。”往往耍猴人这样的开场白,就会引起哈哈大笑。耍猴人乘着兴致就开始耍猴了。只见耍猴人又绕着场子急急地“嘡、嘡”敲着锣,随着锣声,暗示着猴子站着走着一如耍猴人向观众作揖,先是引来观众一片欢笑。接着耍猴人便指挥着猴子翻筋斗、拿大顶来取悦观众,当猴儿翻筋斗时露出红红的屁股,围观的大人孩子又会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样的笑声不断,耍猴人更来了劲头,指挥着猴子与观众互动,这种逗趣式的表演还真有趣。

  耍猴接近尾声的时候,耍猴人打躬作揖,乞求设施,又会来上那一套:“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子们,大哥、大嫂们,兄弟姐妹们,俺和猴儿从XX地方大老远地赶来也不容易,猴儿表演也很辛苦,望大伙行行好,有钱一毛、两毛也行,钱少一分、二分也中,再没有钱,给猴儿拿点食物也行,谢谢大伙啦!”接着又是一番长时间的作揖。耍猴人说完话、作完揖,就是一猴子。这时候,猴儿心领神会,就会十分恭敬地手捧着耍猴人倒立的帽子,绕着围观的观众慢慢走,还眨巴着眼睛看着一个个观众,有的看着不忍,就往帽子里投上毛儿八分的,有的囊中羞涩,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连个毛儿八分的也拿不出来,显得既尴尬又羞赧,眼睛一会儿往地下看,一会儿看望别处。还有的一看这阵势,一哄而散,留下耍猴人一脸的无奈。

  记得在我老家耍猴,有时在那棵500多年的老槐树底下,有时在东西大街上,有时在生产队的场院里,有时还跑到学校的操场上表演。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那棵500多年的老槐树在村子中央,属村子的地理性标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遮荫,那棵老槐树的树冠能遮几十米。所以,平时村子开会大多就在老槐树底下,也是平常里人们拉呱、下棋、掐辫子、乘凉的好去处,人们在这里聚散,村里村外的大消息、小消息也在这里聚散。耍猴人精明着呢,首选就在这里。选东西大街也有他的说法,这条大街在村子办公室前,是村子唯一的主街道,平常里人来人往,遇到不平常的时候更是热闹,这里还离村干部近,只要对耍猴感兴趣的村干部一招呼,大伙就会前呼后应,就大涨了人气。所以,有的耍猴人就选在大街上表演。还有的耍猴人选在生产队的场院里、学校的广场上,自有他的道理。

  这耍猴的光景孩子们大都喜欢,都为了满足那一颗颗一如猴子蹦跳着的好奇心,有的乘兴致,有的随大溜,有的招呼着小伙伴,嚷嚷着就来了,有的硬扯拽着大人胳膊就来了。有的孩子年幼,到了耍猴的地方不敢靠前,怕被淘气的一蹦一跳的猴子抓挠着,可不到近前又看不到。所以,大都是让大人抱着看,或是挤到人缝里,顺着人缝里往里看,看着、看着,就从大人们的腿间传出“啊、啊!”的叫好声,有时大人们还会惊异地低下头看看。那时小伙伴们看了后爱模仿着猴子在空场地里表演,你学我也学,互相摇头晃脑,伸手扭屁股地逗趣着,兴致大增。一场猴戏表演下来,在大人眼里就像风一样刮过去就完事了,可在小伙伴们心中得装很长一段时间,嘴里津津乐道,行为里手舞足蹈,看猴戏也就成了实足的童趣,至今在我脑海深处还残留着几次看耍猴的事儿。

  有一次,在村子500多年的古槐树底下围满了人,我也挤到人堆里,一个个大人的大腿一如蓝色的丛林,我只能从人缝里看耍猴的,看着、看着,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幕:灵动乖巧、眼珠子乱转的猴子,蹦跳着从一个孩子手中抢走了零食,只听孩子嚎啕大哭,不知是被猴子吓得,还是因被猴子夺走了零食,引来一阵大笑,只见孩子的母亲在安慰孩子,不久止住了哭声。还见猴子跳到观众的肩上,摘掉观众的帽子就跑到远处,戴着观众的帽子取乐,又引来一阵阵笑声。

  还有一次,猴子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气极了,根本不听耍猴人的话,一下子就跳到了那棵老槐树上了,“如履平地”般地顺着老槐树往上爬,溜溜地蹿到了树顶,众人哭笑不得,经耍猴人千呼万唤,一离家近的女观众从家中拿来食物,引诱着猴子才下来,那次耍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耍猴的事儿早已远去,耍猴的影子时常在我眼前晃动,那一蹦一跳的猴子跳过了一个时代,跳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