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人对粮食的需求与生俱来。永远要珍惜粮食,无论在饥荒时代和富裕时期都要珍惜。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珍惜粮食的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关于珍惜粮食的散文随笔:珍惜粮食
母亲生活在农村,小时候挨过饿,对食物极为珍惜。她时常对我们讲,浪费粮食是一种罪过。田里的粮食总要做到颗粒归仓,偶尔有饭粒掉在桌上,她也会一粒一粒地捡起来,放到嘴里吃掉。
有一次,我到老家小住,小弟领着儿子皮皮回来了。中午吃饭,皮皮不小心将一碗饭撞翻在地,母亲心疼得不得了,弯下腰去,想把地上的饭捧起来。皮皮大声说:“脏,奶奶!”母亲执意去捡,皮皮索性走上前去,将地上的饭踩了个稀烂。一向疼爱孙子的母亲气得责备皮皮:“你这个孩子,这是粮食呀,怎能这样糟蹋?”母亲深知食物来之不易,她认为所有的食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每个人都不应该浪费食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许多老年人对粮食都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虔诚。
有次我蒸馒头时,七十岁的婆婆颤巍巍地进了厨房,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我问:“妈,你在厨房干什么呢?”婆婆好像在掩饰什么。我走进厨房一看,原来婆婆正费力地用手抠蒸隔周围沾着的馒头屑吃。我说:“妈,您这样不好,别人还以为我不让您吃饱饭。您想吃的话,锅里还有很多馒头。”婆婆不自然地笑笑:“我不饿,看见你常将这些馒头屑用水一泡一刷就倒掉了,我觉得浪费了,怪可惜的。”其实,珍惜粮食无关乎贫富,它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清朝政治家刘统勋说:“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李嘉诚用餐简单,一碟小菜、一小碗米饭。最后不仅菜吃光,碗里的饭也吃到几乎一粒不剩。弘一大师认为,人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在他眼里,白菜好,咸苦的蔬菜好,能有一碗白米饭吃,更是好上加好。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粮食富余了,有些人却忘记了曾经的匮乏与不足。孩子扔馒头,大人倒剩饭,讲面子,摆阔气,各种奢侈浪费随处可见。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要心存敬畏之心,即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没有随意糟蹋的权力,你可以将富余的物质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食物将养料融合于人的血肉中,从而完成了种类的生存。对食物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敬重。
关于珍惜粮食的散文随笔:珍惜粮食吧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过一所中学,路过学生食堂看到泔水桶里漂着许多掰开的或成个的馒头,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惋惜,后来听说学生扔饭的事几乎每天都有发生。
看到学生们随意糟蹋和浪费粮食,在心痛的同时,也使我联想到了我们这代人上中学时吃不饱饭的情景。那时,正值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人每月只供应二十几斤粮食,特别是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同学,每天只有六、七两粮食,根本吃不饱,有的同学甚至无法忍受在学校的饥饿而经常逃学回家。那时学校食堂每天早、晚饭都是粥和咸菜,中午吃一顿面饭,菜是一碗土豆汤或疙瘩白菜汤。由于饥饿,同学们有时会到学校的园田里“偷”疙瘩白、大疙瘩、罗卜、白菜等充饥,学校领导虽然有时也追查,但是绝对不会找到证据的,因为“偷”来的菜都会被同学们消灭的不剩一丝一点的残渣。,由于饥饿,秋天学校园田收获后,同学们就会到园田进行一遍遍的搜索,把小的同手指肚大小的芥菜疙瘩都挖来充饥,把疙瘩白根挖出后,用小刀把外层的硬皮削去,能咬得动的部分都会吃到肚里。要是能找到几根小罗卜,那就欣喜若狂了。由于饥饿,有时同学们还会偷偷溜出学校,到菜农收完土豆的地里去遛土豆,寻找落在地里的菜、罗卜等来填充肚子。那时同学们都非常渴望到学校建在鹅蛋墚村子的校办农场去劳动,因为劳动时中午可以在农场吃上一顿饱饭。特别秋天到农场秋收时,中午饭每人可发给三个代王或两个馒头,外加一碗熬豆角或熬土豆窝瓜,每当这时,同学们都会风扫残云一般把分到的饭菜吃光。当然,这样的年代已成为历史,可能一去不复返了,但从这个年代过来的人是不会忘记的,所以也养成了珍惜粮食的“毛病”。现在许多年轻人对我们这种“吝啬”的“毛病”嗤之以鼻,这可能就是代沟吧。
说起浪费和糟蹋粮食,现在不仅仅是学生,已成为全社会的一大通病,单位吃喝招待的宴请,由于标准越来越高,有许多饭菜白白的浪费了;朋友之间的聚餐,由于相互攀比,越来越奢侈,也浪费了许多粮食和菜肴;红白喜事的宴席,也是越办越红火,越来越讲排场,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就连个人家由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时常会倒掉许多剩饭、剩菜。这些糟蹋和浪费粮食的现象,一方面让人感到心痛和焦虑,另一方面也让人感到无奈。
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人们活命的命根子。从某种意义来讲,珍惜粮食就是珍惜了我们的生命,也是珍惜了社会的财富,更是珍惜了人们的劳动成果。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吗。在粮食贫乏年代,领袖人物还教导我们要“备战、备荒为人民”呢。可见珍爱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源源流长的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啊。
让我们珍惜粮食吧!
关于珍惜粮食的散文随笔: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