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描述项羽的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项羽的随笔散文推荐:项羽啊项羽
公元前232年,项籍降生于楚地下相的一个项氏家庭。项籍字羽,他的季父是楚将项梁,而梁父就是名气更大的项燕。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嫌自己人微名轻,打的就是公子扶苏与项燕的旗号,而那时的楚国已灭,项燕也早已经被秦将王翦所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自小就背负了国难家仇。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不可能轻松。项氏家族特别是项梁对他更是寄于厚望,小小年纪就让他习文练武。项羽也表现出了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地方:不愿学书,不愿练剑,一心想“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同时把复仇的种子深深埋在了他心里,也把复国的大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揭杆而起,“苦秦久矣”的百姓立刻云集响应。山东豪俊并起,项羽也和他的季父一起汇入了反抗暴秦的洪流。如果说项羽起先还只是个被动卷入起义大潮的参与者,那么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这一段的历史则是由项羽书写的,或者说是由项羽主宰的。如果要对中国历史的英雄作一个排名,项羽是绝对不应该被漏掉的一个。司马迁对项羽更是推崇备至,尽管项羽并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但因为他推翻暴秦的殊勋和号令天下的威权,已经和实际的帝王毫无二致,所以太史公特意把他放在“本纪”里为其立传,这是对其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当然瞧不起项羽的人也很多,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介蛮夫,目光短浅,刚愎自用,心胸狭窄,骄傲自大……这些评价多是因为其失败的结局。正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了,大家能立马找出你许多优长;失败了,便给你罗列出一大堆不是来。这是中国人论人的传统,也是修史的特色。项羽之后的阮籍说:“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他骂的是刘邦,但同时也贬低了那些驰骋四方的志士豪杰。如果他说的不是愤世之语,那他一定是把英雄的标准抬得太高了:陈胜吴广不算,韩信英布不算,成功的刘邦不算,失败的项羽更不能算……放眼天下,尽是碌碌之人。果真如此,那么这个世界是不是太无味太无趣了?
其实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天下大乱,往往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是没有英雄,而是因为英雄太多了。
项羽就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刘邦和项羽是秦末两个最有影响的风云人物。有意思的是,他们都见过秦始皇。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游天下,来到浙江。面对权倾天下的帝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而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两人的不同性格:一个率性无畏,一个贪婪多欲。后来两人都在陈胜发难之后参与了反秦的大业,并且都成为不可多得的领袖人物。只是,当项羽率四十万大军席卷天下浩荡西进之时,刘邦的部众还不及项羽的四分之一。所以他进了咸阳又畏畏缩缩地回军霸上等候项羽,因为他太害怕项羽了。他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选手。
于是才有了鸿门宴。
这是一个青年和一个长者的聚会。这次聚会虽然刀光闪烁杀机四伏,但却并未流下一滴鲜血。范增的险恶伎俩和项庄的蓄意谋杀让所有的名菜佳肴都失去了美味,而张良的淡定从容和樊哙的舍身护主则为这次聚会增加了一抹耀眼的亮色,也让鸿门宴成为两千年来最著名的一个饭局。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酒席上,50岁的刘邦在26岁的项羽面前卑躬屈膝地装起了孙子。当然他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项羽在“义气”的困扰之下,更在刘邦的猥琐谦卑的丑态下放松了警惕。他最终放虎归山,让刘邦逃过了致命的一劫。也就是在那场宴会上,刘邦和项羽的结局便都被注定了,剩下的就是用五年的时间去走向那个结局。
有些人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并在失败的磨砺下变得更加坚韧和刚强。刘邦就是这样,即使他跌倒了100次,如果有机会,他还会101次的爬起来。但也有一些人,他把胜利写满自己的日志,更深烙在自己的心中。他生来就不是被打败的。如果他失败了,他会用自己的鲜血去祭奠,用头颅去抗争。他威武不屈,宁折不弯,是不食嗟来之食的廉者,是不饮盗泉之水的志士,是从不忍辱含垢的铮铮男儿,是孟子眼中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项羽无疑属于后者。他能打败章邯,因为章邯也是君子,他们之间是军人和军人的较量,也是君子和君子之间的较量;但他斗不过刘邦,因为刘邦是市侩无赖,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小人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当项羽在两军阵前试图以烹煮刘父要挟对手时,刘邦竟无耻地要求也分一杯羹。结果项羽却下不了手,只好认栽。看来,对付君子的招数是无法对付小人的。
鲁迅说中国少有失败的英雄,究其原委,则是因为我们有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总认为失败者是可耻的。我们的鲜花和掌声总是毫不吝啬地奉献给那些成功者,而对于失败者,我们总是苛求与挑剔,甚至诅咒和漫骂,我们连同情和叹息都懒得给予他们。
也许项羽是一个例外。
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羽的失败提升了他的人格品位,而乌江岸边的那一个拔剑自刎的动作所昭示的不仅是一个末路英雄的绝望,更是一个旷世男儿的尊严与豪情。他原本可以伴他的乌骓一起渡江东去,给刘邦留一个惶恐不安的背影。但是他想起了烟消云散的八千家乡子弟,想起了顷刻崩塌社稷大业,他无法隐忍偷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他选择了留下来孤独的担当,选择了心中永不熄灭的大义,也选择了泣血滴泪的死亡。
项羽的死亡里凝聚了时代的悲剧情节。我们知道,先秦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具有贵族气质的时代。高贵精神和英雄气概,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主调。这种精神是以虎豹为代表的。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卑贱而平庸的犬和羊。这在《论语》里能够找到相关的论述。所以尽管春秋以至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混乱年代,但却同时也是一个少有的巨人辈出英雄云集的时代。孔子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孙武廉颇曹刿唐雎聂政荆轲……无数伟才大家刺客义士一如满天繁星,把那个时代照得通亮。但是,自从大秦帝国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之后,英雄时代也就开始走向没落,渐渐让位于庸人时代。游侠剑客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局面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谄媚讨好阿谀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没有了,取而代之是一枝独秀——那就是皇上一个人思想。
项羽距离那个英雄的时代很近,他本人既是楚国贵族又是将门之后,骨子里蛰伏着高贵的英雄特质和贵族基因,他的死亡是一种高贵的自觉。
项羽临死前高呼“天之亡我”,其实上天要“亡”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羽,还有一个英雄的时代!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
项羽其实不应该有什么遗憾了。遗憾的是后人,唐代的诗人杜牧就是一个代表,他在《乌江亭》中写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这种感慨,多是因为其自尽的结局,认为项羽完全可以向越王勾践那样化屈辱为力量,东山再起,再建霸业。不过我以为,无论对项羽个人还是对整个历史进程来讲,死亡都是最好的选择。设想一下,如果当年项羽匆匆逃去,然后养精蓄锐,再次征战,那么中国又会有多少生灵涂炭?而项羽本人又会因此丢掉多少个人得分?后世的同情没有了,叹息没有了,中国历史也会失去一个最富有魅力的英雄。
项羽死得悲壮,死得其所,死得惊天动地鬼神同泣,让群山肃穆江水呜咽。他的死是高贵的,也让他具有了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司马迁说项羽和舜帝一样,都是目有重瞳,因而猜测项羽就是舜的后裔,但并没有做详尽的考证。但从司马迁关于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的外貌描述,关于他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征战实录,甚至于最后弃马徒步带伤相搏“还能杀数十百人”的威武场景,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勇武冠世,真“千古一大丈夫也”。而其二十四岁起兵,仅用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语出《史记》),可以说是建立了盖世奇功。也许他来到世间就是为了承担起推翻暴秦的大任,秦朝灭亡了,他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于是死神如期来临,带走了他的生命也带走了他所有的辉煌。那一年,他仅仅三十一岁。
一千三百年之后,宋代的巾帼词人李清照忽然想起这个旷世英雄,于是崇敬和赞叹弥漫了那个盛夏的午后,一首《夏日绝句》从她的心底飘出,并穿越了茫茫时空,在无数后世的耳际萦回: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死项羽
不肯过江东
是啊,如果两千年前的秦末没有项羽,没有“彼可取而代也”的项羽,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没有破釜沉舟的项羽,没有挥泪别姬的项羽,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没有乌江岸边拔剑自刎的项羽,那么中国的那一段历史该是多么苍白啊!
描述项羽的随笔散文推荐:欣赏项羽
历史的铜镜泛起闪烁着的几点金光,像是在召唤着我们,又像是在对我们诉说……
他是一个英雄,久寻而不见的英雄…项羽,没有愧对他西楚霸王的称号,当年,他带着乌江子弟兵跟着叔叔项梁去推翻秦朝暴政的时候,曾说过:“如果不让江东父老过上好日子,我项羽决不回去。”就为了那么一句承诺了永恒的誓言,他在外面努力拼杀,终于打下了自己的天下,刘邦跟他比,多了什么?刘邦心胸狭窄,猜忌别人,杀了多少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勇士和谋事?
我走进了历史的铜镜,我看见我穿着一袭白衣,我还看见了他──项羽,他朝我走来,笑着伸出了手“虞姬,虞姬……”轻轻的叫着的名字,感觉很熟悉,是我么?
我开始跟着他,每次他去打仗,我都在帐篷里等着他回来,一日复一日……
一夜,他踉踉跄跄的跑进帐内,开始猛劲的灌酒,血红的眼睛有些骇人,我默默的拿起琴,为他唱着歌,“够了,够了,虞姬,不要再唱了。”他喊着,不一会儿竟呜呜的哭了起来。我呆住了,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男人也会哭么?“虞姬,你知不知道,叔叔死了,那个说要带着我恢复楚国的人死了……那个从小教我读书、写字、骑马、射箭的人死了啊!”“王……”原来是这样,项梁是项羽的精神支柱,没有了项梁,项羽还有信心继续打完这场战争么?一抬手碰触我的面颊,才发现我也已泪流满面。
后来…,王带着我走进了咸阳城,站在咸阳那高高的城楼上,王的声音伴随着风声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虞姬,你看,我成功了,我打下了咸阳,马上就可以了,再过一年,我就带你回江东,恢复楚国……”风还在呼呼的吹,吹乱了我的头发,吹起了我白色的裙角,只是,不知有没有吹断我的心……王幸福的笑着,他抬抬手,城楼下举着刀的楚人,砍下了城内的老老少少的人的脖子,我把脸转向一边,不再看他,“虞姬,你不要生气,我必须杀了他们,为了你,也为了江东父老,我不能让秦人有反攻的机会,我要我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他还是那么做了,杀了投降的二万秦兵,杀了咸阳城内的所有秦人,最后,还火烧了阿房宫,阿房宫上的火几日不熄,一直在燃烧,他的眼底似有火苗在跳动“你看,这是我们楚人的血和泪化成的火焰啊!”我失望了……
后来的后来,还是一个夜晚,如同项梁死的那个夜晚一样,他在哭,听着外面的楚歌,他在哭……“难道,汉人已攻陷了楚地么?”他喃喃自语…“王,你听着…”我轻轻的唤他,他抬眼望我,唱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是啊,王,我必须要离开你了,你要自己坚强的活下去,你还要带着楚人恢复楚国啊!”我抽出他的剑,划向了我的脖子,殷红的血液一丝丝的流出,在地上开出了一朵朵血红的花…我的灵魂看着他在抱着我哭泣“虞姬,虞姬,你回来啊!对不起,对不起,我知道你一直不开心,我也想多陪陪你,但,我还有我的子民,我的大任啊!”他的声音在空中盘旋…
回到了现实世界的我,很清楚的明白,最后,他死了…带着江东父老的希望死了,其实,他一直没有做错,他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只有那么一个希望罢了,任性而固执的遵守着那个希望,所以,他是一个英雄,最起码…在我心中是…
历史的铜镜,又泛出了光……
描述项羽的随笔散文推荐:项羽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从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东坡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
这位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长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你认识的自己是旷达的,所以你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认识的自己是洒脱的,所以你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认识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苦难历程中的热忱不减,赢得了东坡浪漫潇洒的一生,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造就了一段瑰丽的文明。项羽被突袭的浮云遮住眺望的慧眼。鸿图霸业灰飞烟灭于自我的孱弱,而傲岸的苏子凭借笃定的自我超越,为漫长的历史,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