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武都三仓灯戏

浏览 23

  每年春节过后,元宵佳节临近,是三仓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段。春播尚早,当地群众趁着祥和热闹的节日气氛,为祝愿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心想事成、事事顺心,就开始唱起了花灯戏,年年如此,没有例外。三仓乡闹院、李家坝、坪头、水沟村,分别于农历正月初三、初六、初十开始隆重演出。

  三仓灯戏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属曲牌体戏曲剧种,其唱腔哀婉凄楚的有,慷慨激昂的多。常见的曲目有:颂寿元、怀胎歌、送报条、打彩、闹五更等。三仓灯戏的剧目承传下来的有:《草鞋》《抓丁》《老爷赶考》《孟姜女》;移植、改编的有:《白蛇传》《铡美案》《老换少》《小姑贤》《柳荫记》等。

  三仓灯戏在武都三仓一带流传了数百年深得民众喜爱,它优美流畅、健康向上的唱曲深得人心;许多传统剧目如《双干子》《媒保长》等具有明显的教化意义;其晒衣、议事、送灯等演出习俗是当地民众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别样体现,三仓灯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南部的三仓乡,峰峦叠嶂,山川秀美,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东依武都洛塘镇,南连红土河,西接文县碧口水库,北靠月照山,辖区197.4平方公里,约1.4万人。在风景美丽、地处偏僻的三仓,灯戏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其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仓灯戏的主要内容分为:晒衣、议事、排演、搭台、迎灯、唱戏、送灯等。讲究多、场面大、特色鲜明。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祖传香火”说,一种是“杨戬赶山”说。

  很久以前,三仓天灾不断,人们生活窘困,先人们只好以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祈求神灵的保佑。于是,年年正月唱戏的习俗得以产生、延续。当地老艺人的回忆说:三仓灯戏主要是艺人们利用社火中的花灯唱曲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多以娱神为目的,以历年来老艺人们的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

  “杨戬赶山”说与上述说法相比更具神秘色彩:相传,远古时期三仓群山环抱,地域贫瘠荒凉,人民生活贫困。二郎神杨戬闻讯后,奏请玉帝将山峦赶至荒芜之地,从而形成了八个近似盆地的产粮区,根据其地域特征人们把它们叫“三仓”、“五库”,意即囤积粮食的三个“仓”与五个“库”。因为有了“三仓”,有了“五库”,这里生活的人民衣食无忧了,他们便在农闲时节大修庙宇,通过耍红灯、唱大戏的方式酬谢神灵、庆祝太平盛世。

  传说,灯戏起源宋朝中期,仁宗皇帝不认母,国母娘娘哭瞎眼睛,许下红灯三百六十盏,沿古流传到今。其灯具为牌灯一盏,并书写“三元三品”,关刀灯一盏,八角灯两盏,吊灯两盏,还有编织像猪、牛、羊、马等动物形状的灯若干。

  玩灯程序是:出灯之日,众人参与晚上进行开光点相,由组织人用柏树枝净身,用鸡血点灯具,香纸对洞、桥、土地等神灵祭祀,然后将净水洒向执灯人身上表示净身除邪,点燃灯烛,在织灯户玩灯,次日晚上便到村寨玩灯。

  陇南武都“三仓灯戏”,又名“三仓花灯戏”,其名与“迎灯”的习俗和戏台前所挂的两个大花灯颇有关联。三仓灯戏是近年来武都新发现的很有文化价值的地方剧种,至2019年6月,武都区有4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仓灯戏便是其中之一。灯戏从每年农历6月6日开始准备到正月16日结束,历时220天,其基本内容分:晒衣、议事、排演、搭台、迎灯、唱戏、送灯等。讲究多、场面大、特色鲜明。

  其表演形式主要是玩灯,以丑角和旦角为主;奇特的是,丑角男扮男妆,旦角男扮女妆。在主人中堂歌舞,开场白丑角先说:“今值新春佳节,到处热闹非凡,我和干妹约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节。”旦角接着表白:“今值新春佳节,到处热闹非凡,我和干哥哥约定,唱一唱,跳一跳,共度新春佳节。”然后旦角和丑角用唱词进行化妆打扮,旦角唱词是:穿衣唱:“风飘飘来雨稀稀,高点明灯奴穿衣,上身穿的红绸缎,下身穿的随宝裙,手上戴的金戒指,脚下穿的牡丹鞋。”梳头唱:“风飘飘来雨沙沙,高点明灯奴梳头,大姐梳的盘龙转,二姐梳的茶花楼,只有三姐好打扮,梳个双狮滚绣球。”戴茶唱:“风飘飘来雨沙沙,高点明灯奴戴花,大姐戴的茶花朵,二姐戴的牡丹花,只有三姐好打扮,头上戴的望郎花。”丑角说:“行行走走,走走行行,不觉来到干妹门前”。便敲门问道:“干妹,在家不在家?”旦角回应:“在家哟,三十三天不下雨,是干哥哥来了。”丑角便说:“扯个萝卜,告个脚步,学采两段采茶歌。”随即丑角与玩灯人便唱起:“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一起点的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二月采茶茶发芽,姊妹双双去采茶,哥摘多来妹摘少,摘多摘少转回家。”

  采茶歌暂唱到这里,就又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月好唱祝英台,鹊为鸟食人为财,蜂子本为贪花事,梁山伯为祝英台。二月好唱祝英台,燕子衍泥梁上来,燕子衔泥成双对,山伯独唱访英台。”

  接着是给主人开财门:“春开财门春发旺,夏开财门万事兴,秋开财门进五谷,冬开财门发人丁,右开一扇金鸡叫,左开一扇凤凰鸣,两扇财门大开起,富贵荣华万万春。”主人便打开大门,旦丑角边唱边进入堂屋:“左脚恰门生贵子,右脚恰门贵子生,双脚恰进主家门,男聪明来女聪明,男子聪明高官做,女子聪明受皇恩。”“一进门来喜盈盈,麒麟狮子把头门,麒麟原是天大地,保护凡间得太平”。“二进门来喜庆多,家有梧桐配梭椤,山明水秀出贵子,富贵荣华进士多”。“三进门来喜庆高,先锋展展顺水漂,双双金童来迎接,对对玉女把手招”。“四进门来四朵花,四朵金花头上插,文武百官来朝贺,只穿凌椤不穿纱。”

  在堂屋中说吉语:“今晚来此无别事,特来主家贺新春,一送寿诞千百岁,二送二万七千春,三送桃园三结义,四送四季人发兴,五送五子登科早,六送六位早高升,七送天上七姊妹,八送神仙吕洞兵,九送知府打黄伞,十送状元转回程。”“今晚来在贵府门,主东福寿不非轻,主东不比别一个,好比东海老龙王,家中所生五个子,个个朝中见君王,大男朝中为宰相,二男兵部尚中郎,三郎云南为总督,四男司马管朝纲,只有五弟年纪小,送入大学读文章,只待皇家开科考,一举成名天下扬。”

  参主说吉语:“参佛神来辞佛神,参拜高僧远祖我回程,自从我今参拜你,安安稳稳座镇乾坤。”“参佛神来辞佛神,参拜观音老母我回程,自从我今参拜你,救苦救难救良民。”“参佛神来辞佛神,参拜四员官将我回程,自从我今参拜你,早进黄金夜进银”。

  三仓灯戏在武都三仓一带流传了数百年深得民众喜爱,优美流畅、健康向上的唱曲深得人心;许多传统剧目如《双干子》、《媒保长》等具有明显的教化意义;其晒衣、议事、送灯等演出习俗是当地民众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别样体现,是古时劳动人民数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2019年进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陇南武都三仓灯戏与鱼龙高山戏,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相映成辉。虽然二者之间的音乐曲目、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一些传统保留剧目,还是可以相互借鉴串演的,譬如《老少换》《铡美案》《小姑贤》等。陇南武都鱼龙高山戏与三仓灯戏,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陇南武都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非常值得珍惜、传承和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