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家家有,无灯不算春

浏览 12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亦称“灯节”,是一个以灯为俗、借灯兴舞、流光溢彩的狂欢之节。元宵灯会的核心——灯彩(也称花灯、彩灯)伴随着元宵节赏灯习俗的世代传承不断发展演变,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    灯彩艺术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种类繁多,形态万千,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按式样分,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玲珑的走马灯等;按造型分,有拟形灯(如鱼灯、虎灯)和几何形灯(如圆纱灯、四方灯、五角灯);按组合方式分,有单体灯、子母灯和集合灯(如灯山、灯树、灯楼);按工艺材料分,有布帛灯、纸灯、羊角灯、竹灯等,不胜枚举。    幅员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物质资源,以及各地灯彩艺人的勤劳与智慧,使得我国的灯彩艺术百花齐放。    福建民俗重元宵,灯彩艺术十分发达。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泉州花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在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会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江浙灯彩,誉满天下。苏州灯彩以花色纷繁、古朴典雅、灵秀清丽名冠全国。南京的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明初以来,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浙南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系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仙居花灯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是传统女红技艺的杰作。在仙居当地,既用作馈赠的礼物,又用于民居装饰,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宁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始于唐,至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采用竹篾为骨架造型,以层层宣纸裱糊灯片,施以独特针刺花纹或刻绘的书画诗文装饰,精致典雅。如今,硖石灯彩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形成座灯、提灯、壁灯、挂灯和礼品灯等品种,观赏和收藏价值进一步提升。    北方灯彩与南方迥异,又尤以北京灯彩与哈尔滨灯彩最为著名。北京灯彩主打宫灯、纱灯,宫灯用紫檀、红木、花梨等木材为框架,镶上玻璃、纱帽精制而成;纱灯则用生长多年的竹子劈成篾条,再糊扎成椭圆形,然后裱上纱帽精制而成。元宵时节,那一盏盏各具风采的宫灯或纱灯,灯光灿烂,典雅别致。哈尔滨冰灯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灯彩样式,是受气候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特殊观赏灯,至少有百余年历史。正月十五前后,是北方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结冰作灯,可持续数十日不化,利用冰晶莹剔透之特性,辅以光烛,造成既天然朴素又光彩斑斓的效果。    西部地区的灯彩艺术也别具一格,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新气象。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的湟源排灯,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入夜以后街道上的排灯交相辉映,绚丽多彩。当下的四川自贡恐龙灯会和山西“煤海之光”灯会,以不局限于俗规俗制的开放姿态,在灯彩艺术世界中异军突起,展现了现代灯艺发展的新途径、新趋势。汇集灯会的新型灯品,多规模宏大、精思巧构,大量采用声光电技术,给人以强烈而新颖的审美刺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