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日月双塔

浏览 16

每次到桂林,绕榕杉两湖步行是一件最为舒心之事。而绕行两湖的真正目的,则是怀着虔诚之心,拜谒“日月双塔”。

桂林,山水之灵秀,人文底蕴之厚重,民风民俗之淳朴,早已尽人皆知,享誉全球。中外游客不远万里到桂林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慕名奇山异水,灵秀风光。而我,无数次到桂林,除陶醉在漓江一泓清流,饱览沿岸风光,体验江枫渔火,观尽溶洞大自然的造化,尝遍大街小巷风味小吃外,最重要的还是感悟她千百年来一脉传承的文化积淀,陶醉在她溢满中国古今的荟萃人文。

在遍及桂林众多人文典籍和人文胜景中,最让我觉得文韵高深莫测的就是耸立于杉湖中的“日月双塔”。我无意去考究“日月双塔”其名的由来,在我的潜意识里,提到“日月”两字的概念,或看到“日月”两字,就有一种神圣的、肃然的敬畏之感。在中华56个民族中,对“日月”顶礼膜拜的民族不是少数,仅凭这一现象,“日月双塔”其名就足以让人望文仰止。

记得第一次到桂林,朋友带我游榕杉两湖的情景。久违的朋友携着一腔盛情,让我感受到桂林人火一样的浓情。我们一行人沐浴在微风吹拂的盎然春意中,漫步在菁柳倒影、翠竹婀娜的湖岸。当我们走到杉湖边时,看到两尊高塔屹立于湖中。朋友介绍说:这便是桂林著名的“日月双塔” ,又称“金塔银塔”、“情侣塔”;“日塔别名叫金塔”,“月塔别名叫银塔”,所以也有“金银塔”之称。我驻足静观,看到“日塔”为铜塔,位于湖中心,共9层,高40余米;“月塔”为琉璃塔,共7层,高30余米;两塔之间相距10余米。朋友介绍说,湖底有一条隧道相连,两塔是互通的。

听朋友这一说,我饶有兴趣想了解一些详情,便请朋友带我去一看究竟。走入塔内,随行的朋友介绍说:“日月双塔”坐北朝南,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阴阳太极建筑群。据明朝邝露《赤雅·阳塘记》记载:“日月双塔”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从西向东流动的“金”水将其环绕包围,有“临水人家,粉墙朱榭,相错如绣”之势。“日月双塔”具有非凡的气势,它们高耸挺立,直指蓝天;同时,两个塔刹的相轮,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光华,时刻加持着“双塔”所在之地。

“日月塔”曾焚毁于古代战火,2001年在唐代佛塔基础上进行重建。“日塔”为9级8角宝塔,高41米,共9层,为混凝土包铜结构。其塔什、瓦、画、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楼梯、天面和地面等所有构件,都是由纯黄铜建造的,共耗铜350吨。通往“日塔”的是一个地下水族通道,长18米;通过拱形的玻璃,可以看到头顶上和两侧的锦鲤、锦鲫、花斑鱼、乌草……在湖底悠闲自得地生活。在“日塔”一层有祈福铜钟,可以撞钟祈福。同时,在一、二层还设有茶庄,可以品茗赏景。

“月塔”为7级8角宝塔,高35米,共7层,用琉璃装修,庄重典雅。“月塔”一层的面湖处有“太极鼓”,可以击鼓一展雄姿。

“日月双塔”置身于文化公园内,整个文化公园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园内规划有桂林市最大的释迦牟尼铜像、药师佛铜像、孔子铜像、老子铜像;有中国内陆第一部密宗“摩尼车”,在“月塔”地宫里有广西第一版“药师佛及十二神将”壁画浮雕;在小广场及“月塔”一层置有中国碑林奇绝的“竹叶碑”、“释迦如来足迹碑”、“画像碑”、“组字画碑”、“千年寿碑”。

“竹叶碑”是一块画中藏诗的碑刻。这块碑刻上的一丛丛竹叶,远观竹影婆娑,活脱脱一幅生动的墨竹图;近看则发现竹叶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碑的右方上角刻有“关羽之印”“汉寿亭侯”。这幅竹画,融诗歌、故事、竹画、金石硬章为一体,称得上是件令人赏心悦目、雅俗共赏的绝伦艺术品。

“画像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此碑刻立于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三月,作者是郑王之子朱载堉。它主要利用变幻莫测的石刻技法,汇集中国佛、道、儒三教于一体,使一个人形同时幻化出三个头像。该图是由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合用一个鼻子的头像组成,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儒、佛、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图”,寓意非常深刻。

“组字画碑”是一似画非画、似人非人的组字画碑。此碑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作者是马德昭,自称为“西蜀”人。他以孔子“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一幅“文魁”像并刻在碑上。碑上的“文魁”看起来正在手舞足蹈,巧妙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图无不使人叫绝。

“释迦如来足迹碑”是依据唐代玄奘法师晚年,于铜川玉华寺请石匠李天诏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复制而成。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在佛国印度巡礼时,观礼过印度几处佛足造像遗迹,玄奘法师将其图案携带回国,呈给唐太宗,遂奉旨按图刻石予以供奉。佛陀弟子和广大僧众,对佛足如对佛本身一样敬重膜拜,虔诚供奉。且虔诚至“见足如见佛,拜足如礼佛”。

“千年寿碑”的作者是王元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之后,擅作擘窠书,自称天下第一。道光五年(1825)任崇善(今崇左)县令时,书刻“寿”字石碑,细究由“千、年、寿”三字组成。这幅寿字主笔以阳刻形式雕成,然后每一笔画中分别阴刻有小“福”字,总共达整一千个,真草、篆、隶俱全,字体各异,无一相同。

桂林,不仅山川灵秀,自古就文人英才辈出。在这方地灵人杰的热土上,孕育出了诸如石涛、曹唐、赵观文等一大批文人墨客。这些为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和传承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作出了不朽贡献,也为桂林这方神奇的山水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我想,“日月双塔”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独意义上的观景点,更重要的是它的创意者,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感召,赋予人们受传统文脉以灵魂的洗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