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在我读大学那会儿很火。不止有老师拿他的歌《咸鱼》做教案,还有学长在众目睽睽下高唱他们的歌。
那是在学长们的毕业文艺晚会上。舞台上,学长轮番上演着朗诵、话剧、舞蹈等,致敬在这象牙塔的最后时光。
最后出场的是一位穿白色T恤、留板寸发型的学长,他慢慢地走入舞台中央,压低了嗓子唱道: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不能知道足够。
或高频的呼唤,或低频的私语,都是青春里最鲜明的标记。
我后来才知道那首歌是“五月天”的《知足》,表达了一种很爱却不得不放手的复杂心情。因为应景,所以当时很多人跟着一起唱:为了你而祈祷而祝福而感动。
我由此渐渐地喜欢上了“五月天”的歌。在没有奔忙、尚称青春的年纪,常躺在宿舍玩电脑,耳机播着他们的歌, 鼓声、贝斯、吉他声、小小的呐喊,青涩又直接。阿信在耳朵里唱着各种风格的歌,突如其来的迷惘,淡淡的忧伤,无可救药的乐观。
听得多了,歌词便静默地躺在脑海里,在对应的场景被召唤出来。
有风有太阳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哼着:走在风中,今天阳光突然好温柔。在布满星星的夜晚,独自唱着:那一年,我们望着星空,有那么多的灿烂的梦,以为快乐会永久。
温柔的、灿烂的……情绪随着歌声潜入原本封闭的心里,仿佛拥有了一种魔法,让人可以迅速感受世界的复杂多样,这与电影的作用如出一辙。
有一次看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周迅演的假小子主动退出与撒娇女争夺黄晓明的游戏。本以为电影戛然而止,没想到黄晓明最后回到了她的身边。此刻,影片忽然传来熟悉的旋律:最怕突然听到你的消息,最怕此生已经决心自己过,没有你却又突然,听到你的消息。
非常动人的一幕。歌词贴切到仿佛为这部电影量身订制似的。其实,是它描绘了一种真实而普遍的生命经验,关于友情,关于爱情。
随着年月,开始听更多不同曲风的歌之后,耳朵里也有了新的世界,知晓音乐的世界大无边。但仍然听五月天,虽然觉得曲风太流行,青春使用过剩,表达趋向单一……
是谁在改变?
不变的是,去KTV的时候,点唱最多的仍然是五月天。从《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到《洋葱》,我歇斯底里地唱着: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你是我最压抑最深处的秘密。
越唱越走调,真是太糟了。我关掉麦克风,看到屏幕里的阿信、石头、玛莎、怪兽、冠佑甩头甩手甩身体,依然那么青春,像重映的经典电影,勾起很多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