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处豫西,一个位于豫南,洛阳牡丹甲天下,信阳茶香飘四方。
自古以来,种茶、炒茶、喝茶便是一门大学问,说来惭愧,喝茶多年,却从没进过茶园,没近距离看过茶树,没闻过原茶的清香。近日,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走转改异地采访活动在信阳举行,从牡丹花城来到茶叶之乡,这些夙愿得以一一实现。
就像家里来了客人,洛阳人会眉飞色舞地介绍牡丹一样,在茶乡,主办方也迫不及待地把客人拉进茶园,请大家见识信阳茶的神奇。因此,活动第二天一大早,两辆大巴就载着参加活动的编辑、记者,一路向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驶去。
浉河区据说是全国第一大绿茶产区,是信阳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浉河港镇是核心中的核心,被称为“茶王之乡”。果然,大巴一出信阳市区,道路两旁便绿了起来,青山嵌着水塘,山上满是茶树,偶尔还可以看到茶农在采茶,好一派茶乡风光。
不到一个小时,大家就被拉到一个叫“文新”的茶园。一位个儿不高、留平头、着中式服装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他就是茶园的老板、大名鼎鼎的“信阳茶王”刘文新。
在古朴典雅的品茶室里,刘文新操着一口信阳普通话,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14岁辍学,17岁开始在信阳市区摆地摊卖茶,一路走来,事业越做越大。如今,文新公司采取“公司 农户 基地 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茶园30余万亩,带动10万户茶农增收致富。他不仅把信阳茶卖到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海外,让信阳伴着茶香蜚声国内外。昔日的辍学少年,如今已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
刘文新说起话来语速快、嗓门大,激情四射、豪气干云。他的创业之路、经商之道,令来自全国各地见多识广的编辑、记者为之折服。从他身上,大家看到了信阳人的精明、勤奋、激情和胆略。
走出茶室,大家登上附近的茶山。此时,天空飘起细雨,周围一片雾霭,让一排排茶树显得更绿更有生机,空气也更加清新。
“我们准备在山顶建一座亭子,名字已经想好了,叫‘观海亭’。”刘文新大气地说。
“观海亭?这里还能看到大海吗?”大家不解。
刘文新指着前方说:“你们看,眼前不就是茶树的海洋?”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苍茫一片,一重重茶山起起伏伏,真的像茶树的海洋。
来自北方的一些编辑、记者显然是第一次见到茶树,大家围住正在采茶的茶农问这问那。
“信阳毛尖与其他茶不同,其他茶采摘的多是叶,而信阳毛尖采摘的是芽。喏,就是这。”茶农一边说,一边摘下一个芽给大家看:约1厘米长的芽又细又圆,毛茸茸的,惹人怜爱。
“这么小啊,那炒制一斤茶叶得要多少芽?”有人问。
“3斤到4斤鲜茶可以炒制1斤干茶,1斤干茶含有一二十万个芽。也就是说,不说其他程序,单采茶一项,1斤信阳毛尖就需要采茶人采摘一二十万次。”茶农答。
茶农介绍,如果正当采茶季,这漫山遍野全是采茶人,在山下道路上穿梭的全是运送鲜茶的车辆,空气中弥漫的也是鲜茶的清香。“那时候,从各地来的采茶人,要比我们浉河港本地人多出好多倍呢!”
“新鲜茶叶采回去之后,还要经过杀青、揉捻、理条、炒制、烘烤等好多个环节,才算制成。”茶农说。
“以前只知道茶好喝,不知道背后还藏着这般艰辛。”不知是谁小声感慨了一句,现场顿时安静了许多。
次日活动结束,大家就要离开信阳。当天晚上,一些与会者冒雨相约来到附近的茶叶市场,准备买些茶叶带回去。因为有了白天的经历,大家还价的兴致低了许多,只是抓起一把把茶叶,闻了又闻,似乎明白了信阳茶为什么这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