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宾参观大学城的路上,听到的一个故事,让我心生感动。
在长江边上建设开发的三江新区——大学城、科创城、产业城,需要大量的土地,山区的原住民生于斯长于斯,对土地的依恋是城里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有些村民靠种植水果为生,收益不错,让他们搬离故土自然难舍难分。坐落在大学城一角的成都工业学院,原为凉姜乡九里村,村民种植无公害的葡萄,凉姜的葡萄质优价高,远近闻名,葡萄让人们的生活提前进入了小康。
走街串户,走访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政策,九里村的征地工作进展顺利,提前四十天就完成了任务。一方面是政府的补偿措施合理到位,充分考虑到富裕农民的切身利益,种植户每亩多补助四千元,群众的安置和就业都有了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村民听说征用的土地是用来建大学、办教育,这可是造福后代的好事。
宜宾人对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距离十几里、隔江相望的李庄,在抗战时期,不足三千人的小镇,接纳了超过一万两千人在此生活工作,时间长达六年。他们是包括中央博物院、同济大学等十余家国内著名的教研单位的学者、师生及家属。在战争年代,李庄与西南联大一样,为保留、延续中国的文脉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李庄的名字深深留在了国人的记忆中。而今天,三江新区要兴建大学城的想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他们清清楚楚。征地工作得到大家的积极配合,但是村民提出了一个条件,希望能保留村里的一棵黄桷树,无论搬离多远多久,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家。这棵古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树干粗壮,四人合抱才能将树围过来,树高超过十五米。更为重要的是,古树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座大院,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许多村民世代与树相伴,乘凉歇息,朝夕相处,大树就像他们的家人,不仅留下了深深的记忆,而且有着割舍不下的特殊感情。
乡亲的愿望反映到施工方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领导经过调研发现,在三江新区的范围内,九里村的黄桷树是唯一的古树,它见证着村庄的历史,演绎着乡村的故事,凝结着村民的乡愁。虽然这里要拆迁,但是有这棵树在,村庄的根就在,村民的魂就在,他们就像放飞的风筝,人离开了,古树牵扯着他们的心弦。公司领导决定满足村民的诉求,改变原有设计方案,留下这棵古树。原计划拔掉古树的地方要建一个小广场,紧临学生活动中心。为了保护古树,一切要从头再来,他们以古树为中心,建成一座拱侨,通过亲水步道与人工湖连接,各项施工增加了费用,但是为村民留住了乡愁,也为校区平添了一处独特的景观。
保护古树,不仅仅是保护一处自然生态,保护一段人文历史,而且是保护人们的一份念想、一种情感,让老百姓从中获得幸福感、认同感。为了一棵树,建筑方不算经济账,算的是感情账。尊重乡亲的感情,满足百姓的愿望,这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以人为本,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人的生命、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以及人的情感诉求。
树是有生命的,树是有灵性的,黄桷树植根大地,承载着村里人祖祖辈辈的成长记忆,将继续见证着三江发展的今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