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节在尽享团圆之美的同时,也让我颇感几分错愕与失落。摄氏34度的高温不仅彻底颠覆了我对这个季节的所有天气记忆,而且让“暑退九霄净”“暮云收尽溢清寒”之类的耳熟能详的描写中秋节的古代诗文,陡然显得十分的尴尬与不合时宜起来,也不知我们的先贤们如果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更为令人失望的是,或许是受如此极端天气的影响,同中秋的季候特征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的桂花,此时不仅“桂园望尽无寻处”,甚至竟然没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开花迹象,让深受“冷露无声湿桂花”“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之类的传统诗文浸润的我心中很不是滋味。以致每次从桂花树前经过,我都情不自禁地抬头仔细地望望,希望自然界中也来个“亡羊补牢”,冷不防地开出哪怕是几朵桂花来,给人们来一个意外的惊喜。但遗憾的是,每次都是眼巴巴地乘兴细望,最后却是败兴收场。久而久之,关注之心也就渐渐地淡了。
寒露前后,被燥热烘烤了将近两个月的天空,终于下了两三场还算像模像样的雨,不少在持续的干旱里蔫蔫了很久的植物,在饱蘸雨水的滋润之后,又显得生动而鲜活起来。敌不过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自然规律,肆虐了很久的酷热也渐渐收敛起来,让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秋天的存在。临近霜降的时节,清晨的空气里已经开始弥漫着丝丝凉意,秋风里不时飘飞的落叶更是给人一种瑟瑟的秋凉。街上行人和车辆都不是很多,让踏着黎明尚不太明朗的曙色,独自匆匆地从城东赶往城西的学校里指导学生晨诵的我,在庄严的使命感之外,不觉平添出几分落寞来。特别是想起就那么寥寥几篇要求背诵的课文,花费了这么多黄金时间,总还有那么几个同学还是期期艾艾地背不流畅,心中更是隐隐生出些怏怏与焦躁。
进入校园,天色已趋于明朗,开始有三三两两的学生鱼贯而入,沉寂了一个晚上的校园又开始生气勃勃起来。心中也随之融入股股暖流,毕竟任季节如何变迁,求知的心始终会释放出无尽的热量,这也许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之一吧。
刚刚进入绿化带,忽闻一阵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和着早晨清新的空气,一直沁入到肺腑,让人觉得神清气爽,通体舒泰。不觉童心大起,急忙移步前行,想去探个究竟。谁知愈近愈浓,整个空气里似乎都在飘荡着一种甜甜的香味,像极了从小就特别爱吃的桂花糖的味道。难道早已过了开花季节的桂花真的突然开了?我将信将疑,不由自主地快步走向校园里桂花树比较集中的绿化带,向园中那几棵在今年的花季里“我自巍然不动”的桂花树放眼望去。说来真怪,满园的桂树一夜之间竟然繁花满树,无数米粒一般大小的花蕊组成指头大的花冠缀满枝头,或银白、或淡红、或金黄,在绵密的绿叶映衬之下风情无限,格外惹眼。如果泉下有知,当年以“叶密千重绿,花开万点黄”来描写岩桂的朱熹,不知又将以什么样的笔墨来描绘这色彩斑斓的图景。
不过这时最诱人的还是那散入空气的香甜,它不如玫瑰那般浓烈,不如茉莉那样清幽,也不像荷花那样悠远,是一种浓淡适宜沁人心脾的异香。不仅快意着你的嗅觉,也甜美着你的味蕾,让你五脏六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仿佛生活原本就是这般的香甜。我深深地沉醉了,一时竟然无法找到最为恰当的言语来准确表达这种无与伦比的体验。李清照曾以“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描写桂花,突出它虽然颜色并不艳丽,也没有得到什么荣耀与宠幸,更不会受人热捧,但它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确实是花中的第一流存在。李清照可谓真正得桂花之精髓者,也许这也正是诗人以桂花自喻,是她自我精神人格的写真吧。
在这平日早已凋谢的时节,桂花竟然如此尽情地绽放出了自己独特的美丽,并且来得这么的自然,这么的惊艳,这么的匪夷所思,在看似错误的时间里开出了最为香甜的美好。看来世间万物有期却又无期,有时虽然错过了季节,只要内心永不停息地积聚美好,借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就总有美丽地绽放的希望。其实仔细想想,又何止是事物如此呢?这样想着,我不禁加快了迈向教室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