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3、请问与端午节或粽子有关的诗句阿
4、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7、端午也称端端阳等,民间多称之五月节。
8、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9、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10、《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1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12、赛龙舟是重要的端午节习俗,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13、《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14、谁写过有关粽子的诗句现在要到端午节了我想包粽子
15、《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6、节 令门.端 阳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7、宋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18、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19、译文: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0、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21、”在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屈原空怀报国之志,只能以死表明心迹。
22、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船,做竞渡游戏,是半祭祀、半娱乐性的节目。
23、好在他留下的《离骚》等名篇佳作,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4、人们咏端午,自然要提到屈原,而提到屈原,又免不了要为他鸣不平。
25、《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26、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们划船,来回打捞。
27、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28、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9、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30、《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31、日前,端午节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说明至少在唐代,人们就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作为“万古传闻”来看了。
33、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34、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因遭到权贵的嫉恨,被流放到沅江、湘江流域。
35、端 午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6、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37、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38、有人还将饭团、鸡蛋、雄黄酒等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吃饱药晕了,就不会去咬屈原了。
39、七律.端午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0、对此诗人不禁感叹:烟波浩淼的楚江,虽然又流淌了1000年,也难以洗刷屈原的千古奇冤。
41、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42、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诗人,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历代留下了不少咏端午节的诗词佳作。
43、唐代文秀的《端午》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4、七 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5、竞 渡 歌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