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放起了炮竹,街上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接下来由小编给您介绍小学生春节日记500字八年级,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大年初二
闲来无事来写篇日记。
今天是大年初二。我是从一大早就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醒来的。烟花绽放、爆竹喧天,所有的响声仍相比昨天。
在这样的热闹中很难再次睡着,于是我果断选择了起来。一下离开了温暖的被窝,睡意全无。
匆匆做好了洗漱,跟着后醒来的母亲吃完了早饭,我们便按着原来的计划去叔叔家拜年了。
叔叔家住在底村。路程较会溪远一点。虽然道路宽敞,但是有不少人在商店门外置办年货,所以到达的时候他们已经就席开了饭。
阿姨见我们的到来热情地将我们引至饭桌前,招呼我们坐下,一起吃饭。叔叔也递上了两双碗筷,我们就应允着吃了起来。
笋拌青菜、芹菜炒肉、豆腐鱼肉……菜式不多,差不多都是家常菜,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同时也没有酒馆里的琳琅满目。不过我们照样吃得很开心。毕竟这一桌的饭菜都是主人的一番心意,一片热情。
饭吃到一半,叔叔递上了一个红包,我笑着接受了下来,边道:“谢谢叔叔,新年快乐!”
“嗯!”叔叔高兴地应了一声又辗转到另一桌给后辈们发红包。
面值不多,传达的都是一种心意。
吃过饭之后,道别过若干人,我们就回家了。回家的道路算是通畅,没有过多的阻碍停留我们就到家了。
不过路上偶尔炸响的儿童鞭炮倒是时常帮我们吓个半死。
“春节”溯源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平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找哥哥姐姐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