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天在处理课程PPT和进入新领域的时候,都发现自己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当我们在遇到困难和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时,前一种我们通常会知难而退,而后一种我们通常表现为小白模式。
昨天博士师兄说我的科研课题比较有难度和挑战性,坦白讲,其实我知道对于研究生来讲,课题都比较难。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在大学本科阶段接受的知识训练比较水,最后检验我们学习的程度无非就是一张试卷。既然是考试,就有很多考试的应对方法。像我们知道的考试重点等,这点我在前面的文章已经有过表述,这里不再重复。我们接收的知识都相对不牢固和零散,因为很多都是考试前两周突击,这样的复习其实来的快,去的也快。等考试一过,背诵的知识点就全忘了。这样有点像碎片,构成不了体系,也就无法在我们的脑子里长期驻留。
当我们进入研究生领域时,一个课题往往涵盖的科目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多的是多学科,多科目交叉进行,类似现在比较流行的跨界一样。而我们之前的知识本来就碎片和零散,在面对一个复杂的科研课题时,小白模式会显现出来。
在之前的经历中,我遇到过一两次比较棘手的问题,刚开始我都会选择逃避,因为这个问题在我的思考舒适区之外,就像我现在在沙发上躺着的时候,要我一下子站起来一样,选择避开和拒绝就成了我的第一反应和选择。后来没办法,这个任务得交差,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经过复杂和一番苦苦挣扎后,我算是完成了任务,也还可以。等我现在回过来想的时候,其实并不是那么难。
换成处理课程PPT的问题,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你觉得难,其实是好事,因为这个问题出现在你现有的知识领域之外,算是一种未知。著名天使投资人李笑来老师说过:未知永远存在。知乎大神采铜老师则说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勇敢地走向未知。我们需要做的是知难而上,就像明知有,虎偏向虎山行。当然这里可不是老虎,是一个对你有益的难题。
我们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有的问题简单,有的问题难。想起我们高中做数学试卷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逻辑都是先做简单的,遇到难一点的问题,需要做过多的思考,就直接放弃。当然这样的方式算比较保险,不过也只能拿个一般的分数。真正区分高手和普通人的点就在于解决这些难题上来。其实我们在平时的考试训练中就可以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就像现在知识付费领域的特别流行的“刻意练习”,还有以前盛行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需要做有意识的练习。等真正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所以平时多虐一虐自己还是比较有必要的,就想练人鱼线一样......
想一想,如果你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和简单领域内进行练习和生活,这样固然会很舒适,也不用考虑其他什么。但是对于我来说,我需要的是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因为真正对我有意义和有益的还是这些难题,就像你经过一番思考后解出了一道压轴题,那种感觉则是很爽的。当然,有人会问,要是没解决怎么办,我只能说:我们面对难题其实都是出于相对劣势的一方,失败了再来呗,又不是创业叫你拿老婆本全投进去.......
我们中国花了一百多年才探索出符合自己的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没有之前的一系列探索和失败,我们能有今天伟大又可爱的祖国吗?
所以,我再重申自己的观点,就是要知难而上。假如你要学游泳,一直在浅水区游,能真正学会游泳吗?
来源公众号:Edward的二次学习日记
作者:拼命学习的Edward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