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 学习日记

浏览 5

国培 学习日记

  10月16日——31日,我荣幸地参加了“国培计划(2011)——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是由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共同承办。16天的学习,来自全国各省的小学科学教育精英共100人欢聚一堂,共同聆听教授、特级教师高屋建瓴的讲座,对《新科学课程标准》深入解读;老师们通过参与式的学习培训,进行思想、观点的激情碰撞;大家在交流中,在参观考查活动中增进友谊。通过培训,我们对小学科学中的“大概念”和“小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探究研讨式”教学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对一节课的评价、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设计和制作模型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难忘的16天培训,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消化和吸收的东西,这需要时间,需要静下心来回味和研究。下面是本人在学习期间的几篇日记,呈现给大家共同分享。

  10月18日 星期二

  到南京两天有感

  9月中旬接到前往南京参加“国培”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通知,我就天天数着日子,希望这一天早些到来。想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科学教师精英汇聚东南大学这一百年名校,大家在一块学习、生活,我就心生憧憬,无比激动。

  16日一早,我从家乡谷城县火车站出发,历经12个小时,于晚上7点左右到达南京火车站,乘坐公交车非常方便地到达文园宾馆。并很荣幸的和四川宜宾的一名教师同住一间寝室。洗去一身的风尘,等待第二天的相聚。

  第二天,在会务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仰慕已久的东南大学。原来和我们住处就一街之隔,不到5分钟就到了。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参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宽阔整洁的校园路面上,行走着东南大学的学子,一座喷泉水池格外引人注目,正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我们一行人行走在大学的道路上,座座教学楼进入我们视线,这些楼房有陈有新,陈的房子虽旧但不破落,耸立在那里仍然在为教学和学术发挥作用,更像是向人们展示她悠久的历史和承载的文化底蕴。走着走着,来到了我们学习的地点。

  一百名来自全国各省的科学教师和教研培训人员相聚在一起,不能说不是一件幸事。在培训班负责人的主持下,东南大学的副校长郑家茂向我们致了欢迎词,并向我们介绍了东南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情况,让我们对这所学校增加了更深的敬意。

  简短的开班仪式结束后,培训随即开始了。这两天,我们听取了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叶善专教授为我们作的两场讲座:一、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基本目标;二、物质科学领域科学概念讲解。从叶教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正在申请修改,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都将发生变化。我十分佩服叶老在物质领域的研究造诣。作为大学的教授,给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讲解物质概念,能深入浅出,让我们听的明白。他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对待科学概念要了解高深,不能局限于小学生掌握的浅显层度,要做到厚积薄发。他在讲座过程中,风趣诙谐,满头花发的老人,能亲自制作反映科学原理的动画,让我十分敬佩。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而我们却坐着听讲,也让人心疼。

  我们还听取了黄海旺主任为我们作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他向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史。尤其谈到,目前的科学课改革,过于强调探究过程,淡化知识教学,是在走另一个极端。在这一次新课标修改当中,已经将概念教学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讲,知识与过程同等重要,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这次国培项目负责人叶兆宁老师给我们作的“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的讲座也让人受益菲浅。她主要向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方法的传授。她敏捷的思维和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都让人折服。

  这几位老师的讲座是精彩的,有效的。他们都在围绕即将审核通过的《新课标》在进行解读,有计划地将其中的内容融入到各自的讲稿之中。彰显了教授和主任们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这两天,我们还在下午放学后,参观了校园内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吴健雄纪念馆,这让我们感受到这所大学的科学精神和学术魅力。我们还组建了班集体和学习小组,取了组名,介绍了自我,推荐了班长;我们和这里的大学生一起刷卡打饭,俨然像是一名东南大学的学子了。这让我这个没有真正读过大学的人也激动了一回。

  今晚,我到附近的街道转了一下,去感受这所城市的气息。马路两旁粗壮的梧桐树证明这里是一座有历史的老城区。宽敞的街道,车水马龙的公交、轿车,满眼的灯红酒绿,证明这里是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区。行色匆匆的行人,证明这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表明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一员。只有我,没有目的地的悠闲,在欣赏着城市里的一切。

  培训才刚刚过去两天,还有许多富有挑战的课程在等着我们。我将在这一段时间,认识更多的老师,结交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的知识。走近东南大学,走近南京。

  10月19日 星期三

  参与式学习和案例交流分享

  今天的学习和前两天比较,有了形式上的变化。老师采用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给我们讲授“运动与力”的概念。在讲授“物体的运动”时,老师给我们十个小组各提供了一组材料:“回力车、弹力球、玩具猩猩、玩具甲虫、陀螺、秒表、皮尺”。让我们研究各种物体在怎样运动?如何描述?运动多久?怎样分类?任务明确后,全班都行动起来,个个都投入到实验和测量中去,活像一个个小学生。实验结束后,纷纷发言汇报实验情况。在讲授“磁力”概念时,又是一组材料:“尺子、磁铁、回形针、一叠塑料片、一叠纸、一杯水、沙子”,要求我们研究“磁铁吸回形针的距离与中间的介质有关吗?”接受了任务,大家又忙活起来,个个小组都认真的测量、记录,不亦乐乎。每个组汇报的`方法和结果都有所不同,老师要求我们思考,我们的实验方法严密科学吗?通过分析,大家发现每个组的方法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通过这个参与式活动,让我们认识到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反复思考、质疑,尽量保证实验的严谨。

  下午,我们分组交流了各自准备的教学案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组选择一个最优秀的案例在全班交流分享。每个组选出的代表都了不得,都能够侃侃而谈,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材版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理论加实践的讲解,让我们仿佛在课堂中听课一般。最后,实行民主投票的方式,从十位老师中选出最优秀的两位,要在后几天给我们提供观摩课。我们组的组长,来自福建的叶老师从中脱颖而出。这让我们都感到高兴,我们小组成员都愿意当她的参谋和助手,争取在正式讲课时取得最佳效果。

  10月20日 星期四

  游秦淮夫子庙

  今天下午2点,我们100名学员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乘坐东南大学的校车前往南京地质博物馆参观、前往美名遐迩的秦淮河和夫子庙游玩。

  在地质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和人工模型,了解到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参观了地球行星展馆,看到了大量矿产资源,观看了大型的地球构造模型、观察了地球上板块的分解等等,让我们对这个人类居住的星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巨型的恐龙骨架模型让人震撼。

  来到秦淮河和夫子庙,这里人头攒动,接踵摩肩。学员们都很兴奋,大家被这里的古典建筑和清澈的河水吸引,纷纷留影纪念。照完像后,大家又被这里的小商品吸引,这里有数以百计的小商铺,卖着大同小异的小商品。如雨花石、玉器、服装、针绣、小吃等等。大家和商家讨价还价,挑选着。虽然夫子庙就在眼前,门票也不贵,但时间较紧,大家却没有进去参观,不免有些遗憾。

  5点半集中,就在附近的一个餐馆吃饭,然后要看秦淮河夜景。班主任说着,把我们领进了吃饭的地方。100个学员第一次吃桌餐,第一次聚的这么齐,不同省份的学员坐在一张桌上,共坐了一个大厅,这让大家都很兴奋,很亲切。大家在一起交流着,菜端上来了,黄酒斟进了酒杯。大家举起酒杯交杯换盏,合影留恋,共祝大家在南京学习愉快,生活快乐。句句祝福的话语、阵阵喧闹喝彩声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也将活动的氛围推到高潮。

  酒喝的差不多了,还要保持清醒,因为我们还要结伴而行,给老乡美女当护花使者,看秦淮河夜景。走出餐馆,满眼的灯光,河道里的游船亮起来了,每间房子上的灯亮起来了,路灯亮起来了,广告牌亮起来了,商铺更加热闹起来。我们一行七人,随着人流闲逛着,期间常见到外国的朋友。还是要带一点雨化石回去啊,也不枉来了一回,反正也为贵。于是花十元钱选了五个小石头,看一看夜间游船80元一人,没舍得玩。

  时间虽然还早,但着实有些累了,于是,我们坐上公交车回到了寝室。在网上交流彼此的感受,上传照片,撰写博客……

  10月21日 星期五

  探究过程例谈

  我们有没有真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没有真的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今天,北京市特级教师彭香以“植物和动物”为主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我们开展参与式学习。探究的主题是我们小学科学老师十分熟悉的“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

  徐老师谈了自己评价一节课的标准:

  教什么?——目标确定,是否准确?(首先看知识)

  怎么教?——1、教学方法 是否合适? 2、教学过程 是否流畅?

  教学效果?——1、教学气氛 是否活跃?(不等于热闹) 2、教学目标 是否达到?

  教师素质?——1、基本素质(语言、粉笔字、应变机智) 2、科学素质(知识、能力、态度)

  我认为:教师知道了如何评价一节科学课,理解了一节优秀的科学课的标准,也就知道了如何上一节优秀的科学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