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出生时间可没个准儿,什么时间点都有可能降临,即便有预产期,无奈精准度不够。但要问起宝宝最有可能降临的时间,那就当属晚上了。怎么大多数宝宝就偏偏选在乌漆嘛黑的晚上出生呢?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个现象。
一、激素作用
怀孕后期,体内的褪黑激素和催产素,会共同促进子宫收缩,以发生自然分娩。褪黑激素有一个显著特点,它在晚上分泌活跃,到凌晨时达到高峰。而在白天,分泌会受到抑制。
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褪黑激素和催产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无疑,安静舒适的夜晚是维持这两种激素水平的最佳环境,也就是产妇分娩的高发时间。
二、自然进化
1.避开肉食性动物的捕食
远古生活的原始人类,除了要应对风雨雷电的自然环境之外,还要时刻警惕着身边方圆不足百里地的肉食性动物。
产妇白天分娩,除了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的宫缩痛所致的尖叫外,还有分娩后的胎盘,宝宝身上没有擦干净的羊水,都会引来正在觅食的肉食性动物。再加上产妇刚生产完,累的连睁开眼睛看看宝宝的力气都没有(这点宝妈都是经历过的),即便看着眼前的危险,也无能为力。
因此,为了错开肉食性动物白天觅食的作息表,经过长时间进化,人类在晚上分娩的概率就大了很多。
温馨提示:宝妈带宝宝去动物园时,坚决不要让他挣开你的手撒欢儿跑;更不要把宝宝举过头顶去投食。
2.安全的分娩环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作息时间规律。晚上时,家族里(原始社会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的)的人都劳作完回家了。可以给产妇一个安全的分娩环境,照顾。
产妇临近宫口开全时,宫缩痛时间越来越长,疼痛越发强烈,看着家人在身边,产妇心里能更安心。只有家人陪在身边时,孕妈才能最放心。
再到胎头先娩出,接着整个身体,最后的胎盘娩出,每一关都要经历重重的疼痛。有家人在身边,最起码在每一关都能搭把手,照顾好产妇。产妇和宝宝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宝宝存活下来的几率也就更高。
三、受精卵的结合时间
自古至今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句说辞流传了多少年,我们无从考证。但可以表明的一点是自古至今的宝宝大多数都是足月分娩的。(迫不及待和赖皮的宝宝就先不计啦)
说起足月,人们一般认为当精子卵子结合的时间和宝宝娩出的时间相同时,才认为宝宝是足月。而一般情况下,受精卵的结合时间都是在晚上。按照这样推论,宝宝在晚上出生的概率自然就大一些了。
当然啦,“宝宝多在晚上出生”只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宝宝白天出生的可能性也不小。接近临产期的孕妈也不需要一到晚上就开始焦躁,宝宝会在自己该来的那一刻隆重登场的,不会晚一秒,也不会早一秒。